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体结块现象是食品工业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针对食品粉体结块现象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粉末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介绍了食品粉末结块的测试方法,分析了食品粉末结块动力学行为与结块控制方法,提出食品粉末结块研究中需要跟踪粉末颗粒间桥联的演变过程,并总结传热传质模型对食品粉末结块行为的重要作用,旨在为食品粉末结块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品工业科技》1986,(02):44-43
<正> 本发明是对粉末酱油、粉末黄酱、奶粉、果汁粉以及对水溶解度高的食品添加剂(例如天然的抽提物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在制造、使用或贮存时改善其吸湿结块的方法。 上述粉末食品中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会发生起粒或结块,在计量分取必需量时,就  相似文献   

3.
本发明是对粉末酱油、粉末黄酱、奶粉、果汁粉以及对水溶解度高的食品添加剂(例如天然的抽提物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在制造、使用或贮存时改善其吸湿结块的方法。 上述粉末食品中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会发生起粒或结块,在计量分取必需量时,就  相似文献   

4.
食品风味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的重要因素,而风味感知的形成受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影响,利用气味与滋味间感知交互作用改善食品风味已成为最受关注的食品风味调控新方向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分析嗅觉与味觉间跨模态感知交互作用的主要形成通路及机制,然后从静态感官分析和动态感官分析两个方面总结跨模态感知交互作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结合相关文献案例分别综述气味物质对味觉感知(甜、咸、苦、鲜和酸)以及滋味物质对嗅觉感知的影响,旨在为食品加工过程风味品质的调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食品典型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共聚改性可以赋予其一些新的性能,并可以影响食品体系的色泽,风味、营养、质构和安全,因此该类复合体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及生产厂商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典型组分(蛋白质、淀粉与脂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各食品组分的相互作用机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规律,食品组分复合体的构建原理、方法及功能性等方面的基本研究状况,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鲜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类、贝类和鱼类等食物以及味精和酱油等调味品都具有特殊的鲜美滋味,其中的鲜味物质如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有机酸、无机离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显著改善食品的整体鲜味。鲜味感觉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味觉,目前国内外对于鲜味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定量检测方面,关于鲜味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晰。本文阐述了食品中鲜味物质的呈味特性,并综述了其相互作用及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品风味的研究及调味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滋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味觉提供了有关食品质量及其组成的必要信息。人类可鉴别出食物的5 种基本味觉,即甜、咸、酸、苦和鲜味,但食物是多种滋味化合物组成的混合体系,因此滋味物质间相互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滋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在3 个层面,即化合物混合时的化学反应、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滋味受体的影响、混合物质在大脑中的综合感知。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滋味物质在第二层面上的相互作用。二元、三元及多元滋味物质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当滋味化合物低强度/浓度混合时呈现增强效应;中等强度/浓度往往呈现加和作用;高强度/浓度混合时常呈现抑制作用。另外,滋味感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黏度、硬度、受试者生理状况等。滋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饮料滋味改良、药品苦味掩盖和口腔护理产品开发等具有广阔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李惠兰 《食品科学》1981,2(7):52-53
抗结块剂已久有问世,但在某些食品里面人们还没有发现经常使用这种抗结块剂,在不久的将来它肯定会为人们所接受的。由于结块,热巧克力混合物会阻塞自动售货机的计量系统,速溶汤料也会堵塞装袋的充填机,人们将不含牛奶的稀奶油咖啡从单个出售的小包装中倒出来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与食品成分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与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影响食品的品质;反之食品成分也会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产生影响,因此黄酮类化合物和食品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者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和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常见的代谢产物,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是重要的食品功能成分和食品添加剂.文章简述了原花青素的结构和功能,并就原花青素与食品中其他成分如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金属离子等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希望为进一步研究原花青素的稳定性变化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广西轻工业》2015,(9):25-26
针对大颗粒赤砂糖在干冷的天气条件下贮存易结块的问题,研究影响结块的外在因素和自身成分因素,认为与环境低温、干燥、装包温度,本身水分、亲水性胶体含量高有关,提出防止大颗粒赤砂糖结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木质纤维生物质细胞壁中的3种主要组分,其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网络结构,使木质纤维生物质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及抵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降解的能力,同时也导致生物质预处理和组分分离困难。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木质素与半纤维素之间的共价键、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等,以期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充分认识和了解细胞壁结构,为通过基因工程合成易降解的木质纤维原料,或寻找清洁高效的生物质精炼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作为食品体系中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多糖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蛋白质及多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构建具有不同特性的蛋白质多糖混合物,从而应用于各种食品、制药等领域。主要介绍了蛋白质及多糖分子间的共价与非共价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在食品乳状液制备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人们每天除食用各种食物外,还吃一些可食物品。它包括乙醇(酒精)、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药物。对这些摄取物,不论是单独食用或者和药物一起服用,还是在同一时间或在不同时间服用,它们之间都会相互起作用。因之,一种食品或药物的功效,可能因服用其他物品而改变。这种变化取决于另一种物质的摄取量和时间。这篇文摘论述了发生在食物中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三大营养素与其它营养素的相互作用。三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与其它营养素的相互作用,一般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品工业》1998,(10):32-33
<正> 婴幼儿配方食品是一种像乳一样的食品,用以补充或替代母乳,其主要成分应与母乳所蕴含的营养成分相同。要生产出高质量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合适的生产工艺是关键。本文将介绍婴幼儿粉末食品的生产流程(图一),并探讨在设计工艺时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数学模型是食品预测微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基于数学模型得到的腐败菌生长情况可用于预测食品的货架期,得到的食源性致病菌生长数据是微生物暴露评估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预测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研究微生物在实际食品环境中的生长动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传统的预测微生物数学模型;然后阐述了实际食品中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现象,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描述性模型和机械性模型两类微生物间交互模型,并分析了两类模型的推导过程,最后对食品中微生物间交互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预测微生物学这一学科的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作为淀粉类食品加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熟化方式,可以为体系带来大量的热能及活跃的水分子,不仅对淀粉的结构产生影响,也可以促进淀粉与其他共存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变化可以更大程度地改变淀粉的结构、颗粒形貌以及理化性质,从而进一步改变淀粉的加工及功能特性,如增加淀粉持油性、延缓淀粉贮藏过程中的回生现象、提高淀粉的抗酶解能力等。本文总结了在3种常见的热处理方式(湿热处理、压热处理和干热处理)下,淀粉与其他主要食品组分(非淀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通过对热处理加工协同共存组分对淀粉的结构及颗粒形貌、理化特性、回生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淀粉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组分互作的探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淀粉与多酚能够通过非共价键为主的作用力结合,形成具有不同理化性质、营养特性和生物利用率的淀粉-多酚复合物。本文从热、非热和联合处理角度出发,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不同食品加工方式调控淀粉与多酚相互作用的方法和效果,并对各类加工方式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总结和比较。不同加工方式均通过对淀粉多尺度结构的改变来达到调控的效果。热加工以强烈的热效应影响淀粉的结构,更利于加强淀粉与多酚的接触和诱导新型结晶结构的生成。而非热加工对淀粉的结构影响普遍不及热加工,但能实现更为精细的加工效果。热-非热联合加工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通过对淀粉与多酚相互作用的调控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利用加工技术更好调控食品体系的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食品接触材料中纳米颗粒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研究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对胃肠道吸收的影响。评估纳米颗粒毒性的一个挑战是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变化。在给定条件下充分表征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形式是必要的,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1.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会降低吸收维生素D和叶酸的能力。 2.处方服用单胺氧化酶药剂的患者,如果食用干酪和意大利红葡萄酒(Chianti),就可能造成血压迅速上升及脑溢血。 3.四环素胶囊如与牛乳一起食用,会降低药效。 4.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预定在一九七九年发布一项命令,将规定在医药品包装上须注明它的食品禁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