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福建连城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等地质遗迹为主,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类型多样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主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为冠豸山丹霞地貌和赖源岩溶地貌。公园在遵循保护地质遗迹、科学普及和旅游发展的原则之上,以发展“旅游+地质”为基础,开辟了“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革命)”等多方位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但在发展“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旅游+生态”和“旅游+互联网”等方面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煤》2016,(5):6-9
在倡导生态旅游的今天,如何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以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沙岛园区为研究对象,从公园整体开发思路、园区边界勘定、旅游功能区划分、园区道路交通规划、形象宣传等五个方面,分析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关系,探讨沙岛园区的旅游开发与园区规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探索一种有利于地质遗迹保护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模式,为高原地区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地质遗迹资源,分析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旅游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主要包括:理顺管理模式、加强科学研究、增加科教基地、加强人才培训、完善解说系统、大力宣传推介、增强当地居民参与力度及保护意识、创新地质旅游产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大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4.
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是我国最典型、最壮观的丹霞地貌之一,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前人共查明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58处,对于地质遗迹的调查与研究相对滞后。通过本次详查研究,在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内共确定地质遗迹183处,其中新增地质遗迹125处;建立崆峒山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体系,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为3个大类,8个类别,16个亚类;运用价值定性分析评价和多因素综合定量分析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确定世界级地质遗迹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9处,省级地质遗迹44处,县(市)级地质遗迹106处。同时,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开发保护、地质公园建设及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进行了再认识。总体认为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整体价值较高,已初步具备了申请世界地质公园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崆峒山丹霞粗犷豪放、幽深峻秀,极具特色。为了更深入研究丹霞地貌并有效开展其保护与利用,从崆峒山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背景、丹霞地貌的主要特征、丹霞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以及与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地貌的比较等多个角度开展若干探讨,指出今后崆峒山丹霞地貌及保护利用研究方向:①崆峒山丹霞地貌地层时代及地质界限划分,夷平面、丹霞地貌年龄及地貌形成演化等基础地质认识方面;②工程建设对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影响评价方法研究方面;③地质公园地质灾害治理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方面;④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地貌在成因机理、旅游开发方面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巴彦淖尔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论述,概括了公园内的人文景观资源,明确了公园的主体旅游资源。并针对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湖北省各级政府、相关科研院校以及地质公园管理部门多措并举,采取积极申报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创新科普形式、发展壮大科普队伍等措施不断推动湖北省地质公园建设,自2003年至今,已建成地质公园26处,其中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9处、省级地质公园15处。同时湖北省地质公园的建设又对湖北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沂蒙山地质公园的地学旅游资源——典型的地质遗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其中发育鬣刺结构的科马提岩、太古宙至古元古代多期次的侵入岩、蒙阴常马庄金刚石矿和岱崮地貌为世界级地质遗迹。依据《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念,提出构建沂蒙山地质公园地学旅游体系框架,包括健全科普解说系统、开展科普活动、开发特色地学旅游产品、提高地质公园显示度。最后提出开展沂蒙山地质公园地学旅游建议,以期为公园的合理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是在21世纪开始的,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来的一种以地质遗迹资源为依托、具有美学价值和特殊科学意义的全新的旅游目的地。她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世纪末提出的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推动下,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建立的新型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一出现,就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赏。和国内外旅游界、风景名胜界的极大关注和国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它显示了强大的旅游吸引力,良好的旅游经济效益、科学文化教育社会效益和保护地质遗迹和自然环境的环境效益,已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心中的知名品牌。至今中国已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8处,世界地质公园12处,成为目前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之一。湖北地质公园建设2003年开始起步,在3年多的时间里,已批准建立了长江三峡(与重庆合建)、神农架、郧县、木兰山等四处国家地质公园和水镜湖、张家湾、腾龙洞等三处省级地质公园。为了推动湖北地质公园建设步伐,并让公众了解地质公园,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湖北省地质学会建议下,本刊从本期起,将开辟“地质公园专栏”,陆续向广大读者介绍湖北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欢迎大家出谋划策,共同关注这颗刚刚升起的旅游明星,把地质公园建成湖北知名旅游品牌。欢迎大家去地质公园旅游、观光,体验地质公园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魅力,享受地质科学旅游的情趣和韵味。  相似文献   

10.
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重要地学研究价值,是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公园开发、保护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进行动态分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为旅游开发、科普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地质公园遗迹保护缺失、地学文化挖掘力度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当前旅游发展新形势下,旅游行业进入新时代、地学旅游得到新倡导、乡村振兴提出新思路,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矛盾、旅游市场的更新迭代、地质公园的受众群体多元化影响的新挑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在保证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建立健全基础服务设施与管理制度、规范地质公园建设、健全旅游配套设施和景区服务、开发精品地质科普旅游路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助力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红旗渠·林虑山省级地质公园遗迹资源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红旗渠·林虑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及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并从自然、人文的角度分别对该公园地质遗迹进行了资源特色的评价,系统地阐述了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指出红旗渠.林虑山省级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极高的美学内涵,是高品位生态旅游实施的极佳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凤阳山地质公园及其周边附近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珍贵的科研和科普价值,为了进一步挖掘凤阳山地质公园的开发利用潜力,在此根据该地质公园及其周边的地质背景条件和人文历史深入讨论其旅游地学意义。认为该地质公园特有的岩溶洞穴遗迹、岩溶地貌遗迹、地层古生物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和火山遗迹等类型特色鲜明、实属华东地区少见,同时,该地是研究我国前寒武纪和解决我国南、北方新元古代地层衔接及对比问题的重要地区之一。最后,为凤阳山地质公园的今后发展提出了规划建议,为人们今后更好地了解地球、认识自然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由于岩溶洞穴资源具有旅游空间替代性特征,因此明确区域岩溶洞穴资源开发序位与质量等级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盐津地质公园岩溶洞穴资源为研究对象,从岩溶洞穴资源旅游开发价值大小出发,充分考虑管理人员与游客的作用,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岩溶洞穴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改进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地质公园岩溶洞穴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并排序,评价结果为:三股水石膏花洞>豆沙长胜溶洞>红石溪硝洞>黄草村猴子洞>红石溪老虎洞。根据评价结果,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认为:三股水石膏花洞,豆沙长胜溶洞为四级景观资源,红石溪硝洞、黄草村猴子洞为三级景观资源,红石溪老虎洞为一级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新疆哈密市南湖乡、五堡镇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众多。为了厘清区域内地质遗迹资源情况,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调查南湖乡和五堡镇主要的地质遗迹,研究地质遗迹开发潜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科学及教育价值、美学及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区位条件、基础设施5个方面12项指标在内的多因素多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开发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湖乡、五堡镇地质遗迹资源丰富,观赏及科学研究价值较高,拥有雅丹地貌和翼龙、蜥脚类恐龙等世界级地质遗迹在内的众多地质遗迹资源。对南湖乡、五堡镇筛选出的6处地质遗迹集中区进行开发禀赋评价,结果表明其总体开发潜力较大,但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制约其发展,其中具有开发价值的地质遗迹集中区为大海道、五堡魔鬼城以及小南湖(沙漠雅丹),其次为南湖沙山、大南湖绿色矿山,最后是南湖大峡谷。本文研究为今后该地区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本文简要介绍了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况,分析了泰安市及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现状,阐述了其以前寒武纪地质,新构造与地貌景观以及地质遗迹与文化遗存的完美结合体为主的地质遗迹与景观特色,最后提出了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旅游体系,这对于泰安市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旅游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本文简要介绍了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况,分析了泰安市及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现状,阐述了其以前寒武纪地质,新构造与地貌景观以及地质遗迹与文化遗存的完美结合体为主的地质遗迹与景观特色,最后提出了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旅游体系,这对于泰安市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齐全、典型,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独特,基础建设扎实,区位条件优越。本文阐述了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城市旅游资源网络体系建设,对资源整合程度作了定量评价,初步分析了地质公园建成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本溪市旅游业现存的管理机构、引资渠道、宣传力度、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及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分阶段制定多方引资规划,加大地学特色资源的宣传力度,建立旅游产业体系,引进并培养地质旅游专业人才,协调保护与开发策略。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型城市的转型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及尝试。  相似文献   

18.
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齐全、典型,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独特,基础建设扎实,区位条件优越。本文阐述了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城市旅游资源网络体系建设,对资源整合程度作了定量评价,初步分析了地质公园建成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本溪市旅游业现存的管理机构、引资渠道、宣传力度、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及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分阶段制定多方引资规划,加大地学特色资源的宣传力度,建立旅游产业体系,引进并培养地质旅游专业人才,协调保护与开发策略。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型城市的转型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及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地质旅游是一种新兴的高端旅游产品,但近些年各地掀起的申报地质公园热使地质公园旅游开发进入了盲目无序状态并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2006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王屋山-黛眉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但2010年7月世界地质公园中评估评审被要求黄牌整改,由此引发的地质公园开发建设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从河南地质公园与地质旅游开发现状着手,选取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为典型案例,分析其地质旅游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探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金贵  郭敏泰 《煤炭学报》2013,38(11):1999-2006
煤系层间构造与岩溶陷落柱是阻碍煤炭企业高效生产的重要地质障碍,太原东山大窑头新开挖的路堑剖面集中揭示了这两类密切相关的构造现象;笔者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对路堑剖面地质编录的基础上,从构造、地貌、水文演化的角度,构建出太原东山煤系层间构造与岩溶陷落柱群发育模式,获得:在燕山期EW向挤压应力体制下形成大窑头褶皱与层间构造,在新生代早期EW向伸展应力体制下,太行山前断裂发育后形成华北岩溶水系统后,在大窑头背斜轴部奥陶纪灰岩中发育管道流进而形成岩溶陷落柱群,新生代中晚期伴随着太行山隆升、晋中断陷的形成,发育了本区走向近EW的断阶,使得华北岩溶水系统解体。分析结果表明:太原东山岩溶陷落柱群是在构造控制下华北大岩溶水系统发育的结果,可作为华北克拉通破坏表生过程的良好记录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