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山城传统景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云楠 《华中建筑》2000,18(1):89-92
城市景观是历史文化名城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的综合表现。文章阐述了山城重庆在成为直辖市的今天,其独特的城市传统景观风貌不仅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保护,而且迫切面临着再创造的问题。作者在分析重庆自然格局、城市形态及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提出若干见解,以期为重庆山城景观风貌的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远香湖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剖析,阐述从大地景观尺度到游人体验尺度的一体化考量设计,并逐个解析以生态先导为设计原则的景观设计手法在远香湖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生态场景软化城市硬景,使城市与自然共融的景观形态构成远香湖的空间特质。  相似文献   

3.
冯炜 《规划师》2003,19(5):83-84
按照尼日利亚近代历史时期分段,可将其景观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殖民时代之前的传统景观样式时期、受到欧洲景观风格影响的殖民时期、独立后的景观发展时期。文章比较全面的对这几个阶段的城市景观发展进行介绍,认为景观建设的发展与经济、人力、文化、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景观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包括导致其典型形态的所有影响因子和相互关联性。换句话说,景观可以被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被人类干预(通常是农民和农业)到一定程度,即成为文化景观,生态系统演变为农业生态系统,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是主要的生态因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化景观,尤其在中国,是9 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自然和人类相互的影响之下逐步地改变、影响或适应特定的生态因子后形成的。由此产生的文化景观反映出人与自然在悠久历史中的相互关系。由于农业必须有定居点的存在,因此典型的文化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系统以及村庄和建筑。更重要的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文化景观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结果,代表了一种内在的审美价值。经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景观向文化景观的转变不应被看作是对自然或自然景观的破坏,而应被理解为对景观的(重新)塑造。取决于是否适合农业发展,文化景观在21世纪面临的发展趋势包括集约化或彻底遗弃。风景园林的任务即在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找到平衡点,提出发展理念,同时考虑文化景观的历史的和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红军 《中国园林》2003,19(12):66-68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园林植物特性的分析,指出了园林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古典园林中的园林植物的更新原则进行了归纳,最后对古典园林中,园林植物的日常养护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景德镇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人的角度出发,创建人们心目中的景观文化的观点,笔者阐述了构成景观文化的基本要素,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景德镇市景观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理解园林文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金柏苓 《中国园林》2003,19(4):51-53
园林自初创之日起就是人类意识中理想王国的形象模式,也是各文明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理念的艺术模式。一个园林造出来了,文化层次是高是低,基本上就决定了,并不以人们对它的解释为转移。园林文化应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创造,即:创造景观和创造生活。缺乏生活园林艺术会趋于空洞化,并指出探索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应该借鉴传统的智慧和精神。  相似文献   

8.
王凯  梁红  张炜  赵鸣 《建筑与文化》2016,(8):174-175
景石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日本和欧洲的景石艺术的特点,剖析其不同哲学思想、文化特色,总结景石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属性,为当今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景观符号看传统景观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群  高翅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06,24(8):135-136,167
以景观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为依据,从采用传统形式,传统形式的再生,引用其它文化符号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传统景观文化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与中国名胜园林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庆洲  吴锦江 《中国园林》2007,23(10):73-77
探讨了佛教文化对中国山水名胜景观、城市名胜景观和园林艺术景观的影响,提出2个观点:(1)佛教文化为山水名胜景观添彩,以佛教四大名山之五台山、峨眉山以及乐山大佛的建设为例进行论述;(2)佛教建筑为城市名胜景观增色,分别从历史上佛教建筑对城市景观的贡献以及现代城市中佛塔对城市景观的重要作用2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还从佛教建筑成为园林景观的构图中心或视线焦点、佛教建筑构成园林名胜景观、以园林展示佛国世界图式、佛教寺庙的园林化4个方面论述了佛教文化与园林艺术景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张振 《中国园林》2003,19(8):45-52
文章对各主要古典园林类型作了全面比较,分析了现代景观设计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关系及重要拓展,并进一步指出了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根本性创新起到关键作用的若干因素。其中还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荷兰土地十分紧缺,多维的规划和利用昂贵的土地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荷兰高柏伙伴公司通过"多维景观规划" 的设计哲学,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无限的景观.他们并不单纯局限于土地的高效功能规划,同时还关注于多样化、人性化、文化延续、可持续发展、人工与自然和谐等多维景观层面.  相似文献   

13.
京城滨水新景观——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景观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中 《中国园林》2007,23(3):16-23
通州运河城市景观以自然的生态理念、丰富的景观形态,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功能性主题城市开放空间中,通过设置媒体制作、国际生态住居、休闲娱乐等多种产业形态,将生态、文化等景观要素有机地穿插在城市肌理中,创造出北京地区独一无二的大尺度滨水都市空间。以“岛影、塔影、楼影、树影”为总体设计理念,规划形成“河源文化、历史人文、运河风情、运动健康、商务休闲、生态教育”六大功能主题板块。  相似文献   

14.
美岱召是蒙古草原黄教第一寺,其所具有的“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特质,是 400 多年历史长河中,多重文化交织积淀的成果。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美岱召的整体景观环境,通过探寻美岱召每个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影响因素,分析出每一时期人的需求变化,以及在不同需求下所产生的不同空间,不同氛围,进而总结美岱召最终形成的景观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路景观文化及实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蔡志洲 《中国园林》2004,20(4):42-46
提出"公路景观"的定义,继而从公路选线与服务区选址,公路的规模和平、纵面曲线,公路构造物,以及环境借景、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的绿化景观等方面,探讨了公路景观中工程因子和生态因子的诸多内容,论述了公路景观的发展方向,并分析了多个实例.  相似文献   

16.
赵晶  刘通 《风景园林》2013,(5):99-103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是欧洲造园发展史上一次深刻的革命,伴随着风景园的产生、发展和传播,景观规划以一种全新的手法和理念作用于城市和区域中,并对此后景观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德绍·沃尔利茨园林王国的景观规划思想与实践为例,分析了德绍·沃尔利茨园林王国的构成及其所实现的区域全面发展,论证了园林历史中的景观规划理念与实践,认为这一时期的景观规划以风景园为载体,进行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改良,带动了区域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对中国景观规划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囿于我国气候及地形地貌因素,对水资源进行时空调配及管理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由此发展出以灌溉和调蓄为主的水利工程,形成了以人工控制流量和水位的水文流域单元——灌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灌区已成为我国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基本模式。首先简述我国灌区的形成及发展、确定陂塘灌区、堰坝灌区和泉(井)灌区这3 种基本类型、分布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风景审美及风景营建的影响。然后以北京三山五园为例,剖析其农业生产、聚落布局、园林营建皆与水利系统密切相关,是具有陂塘灌区和泉(井)灌区特征的国土空间开发的案例。最后,横向对比英国与伊斯兰造园体系,论述不同地区迥异的地理和水文条件塑造了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土空间开发方式,并进一步影响了传统的风景营建。文章为理解我国传统的风景营建方式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其进一步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土地整理到综合规划 荷兰乡村景观整治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巍  侯晓蕾 《风景园林》2016,(9):115-120
荷兰具有深厚的乡村规划传统,千年的圩田开垦形成了美丽、丰产、耐用的乡村景观,20世纪以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迫使乡村景观在改善水管理、优化土地划分和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3方面加以整治。在20世纪荷兰政府陆续颁布了主要的4个相关法规,乡村景观规划经历了从早期的农业优先到1970年代以后关注历史性和生态敏感性景观的保护,再到目前景观保护的多元化和任务的综合性。荷兰的乡村景观整治提高了农业生产,但也对传统乡村景观结构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相关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米歇尔·高哈汝先生通过介绍其承担的5个项目(格勒诺布尔的新城公园、伊夫琳省圣-冈丹的穆莱帕-埃兰库尔公园、巴黎东部的苏塞公园、里昂国际城和里昂日尔兰公园),向人们展示从20世纪60-70年代其本人开始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至今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包括自身设计思路的演变、对场地理解程度的加深、对植物材料运用的掌握等。他通过实例告诉风景园林师应从认识自然开始,探索场地本身的特征,依照自然规律营造园林景观,而不是去模仿自然本身。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星海湾与黑石礁滨海区景观道路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娜  梁江 《华中建筑》2008,26(10):169-173
该文对大连市星海湾及黑石礁滨海区开发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深入的分析,研究滨海区景观规划、土地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等问题,分析修建滨海景观步行路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