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现代黄河三角洲,集黄河文化于大成,在与海岱文化的融合中,演绎出了数不清的历史活剧,留下了诸多说不清道不白的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自西至东,高低相差悬殊,为世界上所少有;而且它沿两条边界上陡然跌落,形成三个巨大的阶梯,流布三大阶之上的黄河,孕育出不同凡响的黄河文化。黄河,它对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地形大势,是否参与了影响历史的进程?谁在控制着黄河的上游,御宇天下,做中国的主宰?又是谁只能偏安一隅,  相似文献   

3.
岳杰 《水资源保护》2020,36(1):101-102
中国经济经过数年的飞速发展,已取得相当的成就,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慰藉,与此同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也逐渐成了新兴经济的增长热点、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文化对于旅游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黄河三角洲以其独特的旅游文化价值影响着该区域的社会发展。黄河作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静静流淌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有无数文人骚客为它留墨,同时黄河也拥有着丰富的奇闻逸事和民俗文化,其文化资源不可谓是不丰富。  相似文献   

4.
正黄河三角洲发展优势明显,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黄河三角洲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文化产业发展是黄河三角洲产业发展体系的重点。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是黄河文明研究的集成之作,包括专家访谈、文明对话、学科建设、决策建议、学术信息等专题,该书论述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发展与黄河学、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人们伴随着黄河那滔滔的奔腾之声,从上游来到中游,这种历史的沧桑感迎面高来,挥之不去。伫立在三秦大地上,多少次金戈铁马?多少次阳关送别?多少次繁花似锦?多少次城废人空?这样的发问不再是今人无端地抒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这片苍茫大地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带给人们的厚重的情感冲击。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峡建设》2009,(4):32-41
这里是黄河入海的地方。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清晰无底的黄河,一次次让石油人陷入绝境,而他们又是靠着怎样的人间奇迹使黄河按照人的意志行事,最终孕育出来了迟到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章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阐述了章丘黄河机关文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出了文化建设布局及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黄河保护治理具有制约、调节和指导作用。本文论述了黄河文化与黄河水文化的关系,分析了黄河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系统性不够、保障措施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强化流域机构的核心推动作用、加强黄河水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开展黄河水文化建设顶层规划、系统挖掘和整理黄河水文化资源、组建黄河水文化研究大平台、确保黄河水文化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可持续、丰富黄河水文化宣传教育手段、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建设等具体措施,助力黄河水文化繁荣发展,为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贡献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皮尔逊Ⅲ型理论曲线,分析黄河三角洲降水量与黄河径流之丰遭遇及原因,从而探讨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用水量之影响,并进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紧缺、生态脆弱,且长期以来存在多个管理主体。生态保护与修复迫切需要制定相关制度,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初步建成了较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保障了生态安全;1999年开始实施的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有效改善了河口的生态环境状况。黄河三角洲现有法规制度已初步形成体系框架,为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这些制度存在管理范围交叉重叠,生态用水保障较弱,流路保护效力偏低,配套规划滞后和标准有待统一等问题,建议确立黄河三角洲生态协调机制、黄河三角洲生态用水保障制度、严格的入海河道管理保护制度和黄河三角洲生态综合监测制度,同时,作为配套措施,加快推动《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的批复,划定容沙区范围,制定地表水和海水统一的水质监测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皮尔逊Ⅱ型理论曲线,分析黄河三角洲降水量与黄河径流之丰枯遭遇及原因,从而探讨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用水量之影响,并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按照国务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全新经济区域。黄河将为该地区的建设发展提供稳定的水源,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区水源缺乏问题。黄河三角洲地区防洪压力大,不断完善的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将为该区提供防洪安全保障。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黄河口不断沉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资源储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自去年2月至今,黄河在我们的视野里流淌了一年有余。《地理黄河》、《人文黄河》、《水利黄河》、《经济黄河》,乃至Ⅸ黄河入海流》,都是我们潜心策划的结果。我们试图以全新的视角,对黄河沿岸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进行多侧面、全景式的记录与描写,以期表达黄河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河运系国运。黄河在中国政治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黄河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充分体现。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为生态哲学、科技贡献、民族认同、斗争精神、发展思想、政治优势、红色基因、对外交流等八方面内涵。悠久历史和伟大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黄河岁岁安澜。新时代的黄河文化必须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建立最严格的黄河三角洲黄河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各级河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治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河以它穿透时空的伟力,一路奔泻东流,几经沧桑,缔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也缔造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 巨大的反差 历史的时针指向了1983年10月,在黄河入海的地方诞生了一座新兴的城市——东营市。建市之初,百业待兴,黄河三角洲脆弱的农业生产条件使东营决策者们深深的意识到,支撑黄河三角洲开发成败的是水,决定胜利油田发展快慢的是水,维系全市160多万人民生命的是水。没有水利的发展,就  相似文献   

17.
河洛文化起源于5000年之前,是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东与齐鲁文化圈相衔接、南与楚文化圈相衔接、西与秦晋文化圈相衔接、北与燕赵文化圈相衔接,上古至北宋时期的传统文化圈,其核心为夏商周文化。河洛地区先民们所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黄河文明的核...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2月至今,黄河在我们的视野里流淌了一年有余.<地理黄河>、<人文黄河>、<水利黄河>、<经济黄河>,乃至<黄河人海流>,都是我们潜心策划的结果.我们试图以全新的视角,对黄河沿岸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进行多侧面、全景式的记录与描写,以期表达黄河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北部、渤海南岸,是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连接地带,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土地辽阔,石油、天然气、卤水等资源丰富,还有大面积的浅海海面、滩涂和草场,是黄河下游的“金三角”,开发潜力很大。然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世界各大三角洲,包括我国长江、珠江三角洲相比还远远滞后,黄河入海流路不稳定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黄河三角洲的全面开发,特别是石油开发,要求黄河河口必须有一个长时间的稳定。同时黄河水资源匮乏又使黄河河口频繁断流,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快黄河河口治理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影响…  相似文献   

20.
灿若星河,亘古流今.黄河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养育了中华儿女,衍生了诸如关中文化、河洛文化等地域文化.大河浩荡,大浪逐新.黄河文化虽历经沧桑却从未中断,早已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文化纽带,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构筑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图景.《黄河与中华文明》立足于黄河的自然风貌与文明变迁,探索了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