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vika 《微型计算机》2011,(24):115-119
Z68芯片组虽上市较晚,铺货的时间却较为迅速。目前.市场上的Z68主板可谓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一时间让人看得有些眼花缭乱。它在价格上也是丰俭由人.从799元~3300元不等。各厂商还针对不同受众,在功能上对Z68产品进行细分。其中既有面向HTPC用户的小型主板,也有针对顶级玩家设计的高端型号.  相似文献   

2.
Intel已于近期正式发布其新一代代号为“EagleLake”的P45独立芯片组,与Intel X48或X38等高端芯片组不同的是该产品主要面向主流市场,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有意义。而且作为上代主流芯片组Intel P35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Terry 《电脑自做》2007,(11):19-24
在2007年的CeBit展览会上,Intel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的主板芯片组——BearLake芯片组家族。随后.在07年5月中旬,Intel正式推出了BearLake芯片组.并将其名字简化为3系列。3系列芯片组一共包含7位成员:最旗舰的是X38芯片组:主流高性能的P35/G35芯片组;消费入门级的G33/G31芯片组以及定位商用市场的Q35/Q33芯片组:  相似文献   

4.
《微型计算机》2011,(16):90-95
台式机也能使用到类似于Optimus这样的显卡切换功能;固态硬盘能作为机械硬盘的缓存盘来提升磁盘系统的性能;几乎融合和P67和H67的全部特性……Z68的出现,的确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2004年915芯片组和Precott带来平台革命;2006年965芯片组和Conroe再次带来平台革命;时值2008年,Eaglelake芯片组却孤身而至,而即将引发第三次平台革命的Nehalem还在英特尔的实验室里为正式登台最后补妆。对于英特尔而言,首次在处理器中集成内存控制器的Nehalem架构是一次突破,它的重大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近年来任何一次为桌面计算平台带来颠覆性性能提升的架构变革。这让我联想到耶稣降世前,约旦河边向人们传讲上帝的话语、向那些认罪悔改的人们施行洗礼的约翰。Eaglelake芯片组在这次平台革命中所扮演的,似乎正是约翰一样的先锋角色,而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Nehalem也有资格享受这样的待遇。  相似文献   

6.
覃特 《电脑时空》2012,(2):70-81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在如今翰若烟海的平板电脑中找出一台最好的,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操作系统不一样,定位不同,“最好的平板电脑”几乎没有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7.
在PC技术领域,Intel处理器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会引发一次不小的PC市场革命,而这个时候,也带来了新一轮装机高潮,而Sandy Bridge处理器的上市,也意味着英特尔6系列主板正式登场,而P67主板又是如今新一代处理器的最佳搭配。  相似文献   

8.
《微型计算机》2009,(1):84-94
相信各位读者在本刊2008年11月下的《英特尔Core i7至尊版评测》一文中,充分感受到了Core i7这一号称“地球最快处理器”的强大实力,其配备的SSE 4.2指令集,第三代超线程技术、0PI(快速通道互联)总线、集成内存控制器等各种新技术也止人目不暇接。然而,即使Core i7处理器的性能再强大,它对显示设备的控制仍必须通过主板北桥来中转,对各种扩展卡、存储器、网络及音频设备的控制则必须通过主板南桥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田坤 《电脑时空》2011,(2):68-76
每一次新架构处理器的发布,都会有新的芯片组陪伴而来。2011年的消费电子展期间,英特尔带来了第二代的Corei家族处理器。新一代的corei处理器采用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构,并且再一次改变了接口,虽然与LGA1156接口只差一针,但却与旧的主板不相兼容,因此英特尔同时发布了新的主板芯片组P67和H67。而英特尔对新一代Corei处理器的期望,也使得P67和H67主板自然将是主板厂商在今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壹分 《大众软件》2008,(22):8-12
在2007年英特尔第一次透露下一代Nehalem架构处理器时,还没有多少人认为我们能在一年之内看到它的实物,毕竟新产品的跳票已经司空见惯,而英特尔正面临完成第一个“Tick-Tock”策略周期的考验。今天,英特尔已顺利将处理器制造工艺过渡到45nm,“Tick”阶段宣告完成,并如约在“Tock”的初始发布了第一款Nehalem架构处理器——酷睿i7(Core i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