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缩膨剂HDS-01及其缩膨降压增注技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张学锋 《油田化学》2004,21(2):142-145,167
研制了一种不仅能防止粘土水化膨胀 ,还能使已水化膨胀粘土颗粒体积收缩的阳离子聚合物即缩膨剂HDS 0 1,用于中原卫城、马寨油田水敏储层注水井的减压增注处理。介绍了该剂的缩膨机理。以现用防膨剂SSN 13(一种聚季铵盐 )为对比剂 ,考察了HDS 0 1的应用性能 :HDS 0 1和SSN 13的缩膨率分别为 81.5 %~ 86 .2 %和 17.2 %~ 18.5 % ;防膨率分别为 84 .5 %~ 86 .2 %和 81.5 %~ 83.2 % ;储层水敏岩心在HDS 0 1和SSN 13溶液中的失重率分别为 <7%和 >6 0 % ;充填砂柱经HDS 0 1和SSN 13溶液处理后 ,冲刷出的微粒量分别为空白实验值的 1.2 5 %~ 2 .6 0 %和 96 .4 %~ 12 1.9% ,最终渗透率分别为初始值的 98.6 %~ 118%和 12 %~ 5 2 % ;常规酸化后岩心注水压力迅速回升到原值 ,缩膨处理后则稳定下降 ,长时间内回升趋势很小。现场使用的HDS 0 1溶液浓度 5 %~ 15 % ,处理半径 1.5~ 2 .0m。介绍了在 38口注水井进行HDS 0 1缩膨处理的结果 :注水压力下降 ,注水量上升 ,有效期超过 132天 ,许多对应油井增产。图 4表 3。  相似文献   

2.
中原油田属于低渗高压的复杂断块油田,粘土矿物含量高,遇水易发生膨胀、运移,影响油田开发.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缩膨剂,具有缩膨、防膨、抑制颗粒运移性能.现场应用48口注水井,综合成功率达到92%以上,为防止粘土膨胀,解决地层水敏问题探索出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有机碱降压增注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0℃下,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一种化学降压增注体系,组成为:0.05%双子表面活性剂HA-1+0.1%乙醇胺MEA+0.1%甲醇。该体系可使油-水瞬时最低界面张力降至3.78×10-5 mN/m。考察了降压增注体系改变岩石润湿性的能力以及耐盐、耐温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可将油湿表面反转为水湿表面,33 h后模拟地层水与岩心表面的接触角从130°降至60°。NaCl加量为5000~20000 mg/L时,油水瞬时最低界面张力可达10-2~10-5 mN/m。CaCl2加量为50~200 mg/L时,最低界面张力可达10-3 mN/m数量级,平衡界面张力保持在10-2 mN/m数量级。该体系适用于Na+加量5000~20000 mg/L、Ca2+加量小于200 mg/L,温度为40~70℃的油藏。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注入降压增注体系后,水驱压力降低20%,降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致密储层注水压力高的问题,开展适宜于低矿化水驱的低界面张力的防膨降压增注体系研究。方法 以聚乙二醇和低碳数含氟烷酸为原料合成了氟碳表面活性剂(FEC),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氟碳表面活性剂与Gemini表面活性剂和有机铵盐防膨剂的复配性能,探讨了复配表面活性剂中FEC含量对防膨性能、界面性能及润湿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表面活性剂増注体系,评价了降压增注性能。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氟碳表面活性剂(FEC)和Gemini表面活性剂(GC)的复配可有效提高防膨效果。FEC/GC复配体系中加入0.8%(w)铵盐防膨剂可以使界面张力降到10-3 mN/m;在m(FEC∶GC)为(1∶1)~(3∶2)时,岩心接触角增加到54°~59°之间,可有效降低水在矿物表面的黏附功。优化出的复配増注体系具有很好的耐冲刷性能,经过10次蒸馏水冲洗后防膨率达75.24%。结论 岩心实验表明,注入复配体系1 PV后,压力下降34.7%;3口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达到了降低致密油藏注水压力的目的,对低渗储层的降压增注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乳化作用实现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通过宏观和微观方法研究界面张力和乳化速率对降压效果的影响,并分析界面张力和乳化速率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当界面张力小于5.25 mN/m时,能够实现降压作用,且随着界面张力的降低,其降压效果越显著;界面张力下降,采收率上升,但当其降低到10-1mN/m时,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的增幅有限;界面张力达到10-2 mN/m时,表面活性剂仍无法完全解除水流通道中残余油的附加阻力。当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速率大于0.11 mL/min时,有降压作用,进一步提高乳化速率,从而提高降压率,但当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速率大于0.42 mL/min时,对降压率的影响程度减弱;对采收率增幅的影响为乳化速率加快,采收率增幅加大,当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速率大于0.21 mL/min时,继续增加乳化速率对采收率增幅的影响不大。因此,表面活性剂用于降压增注的表面活性剂形成乳状液的时间短,能够使油水充分乳化,迅速扩大波及面积后再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驱替压力,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高立峰 《油田节能》2005,16(4):18-20
文中根据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技术机理,结合采油七厂台肇地区地层条件、油层物性和部分井长期超高压注水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表活剂耐盐性能的室内实验及室内驱替效果评价实验,证实了在台肇地区实施注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为外围低渗透超高压注水区块降压增注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低渗及稠油油藏水井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及透稠油油藏注水井注入压力高的问题,以增溶油量及界面张力为指标通过一系列降压增注室内实验研究,筛选出了效果较好的Jm-4和Jm-7两种表面活性剂。实验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别在浓度500mg/L与1000mg/L左右时增溶油量能达到34%~40%;在较低浓度(1000mg/L左右)时能够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0-3的数量级,活性剂溶液降压洗油效果明显,但渗透率不同降低幅度仍有差距,对于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效果更为显著,降压幅度为22%~26%,提高洗油效率16%~20%。现场先导试验表明,活性水具有很好的降压增油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H双子表面活性剂在临盘低渗透油田的降压增注效果.H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05%~0.3%时,与此区块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达到10-2 mN/m数量级,并且该活性剂可以使岩心片由强水湿性向弱水湿性方向转变.在岩心含油的情况下,注入H双子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注入压力,活性剂含量为0.2%时降压率最高,达30.9%.  相似文献   

9.
在绝对渗透率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下,通过改变油、水及岩石间的界面张力,从而改善油、水渗流性,提高水相渗透率,降低低渗透油层注入压力,并在一些低渗透油田开展了低浓度活性剂降压增注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心中注入表活剂体系,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注入压力,最好情况可以达到40%~60%。  相似文献   

10.
在绝对渗透率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下,通过改变油、水及岩石间的界面张力,从而改善油、水渗流性,提高水相渗透率,降低低渗透油层注入压力,并在一些低渗透油田开展了低浓度活性剂降压增注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心中注入表活剂体系,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注入压力,最好情况可以达到40%~60%。  相似文献   

11.
粘土胶SMD的注入特性与地层渗透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渗透率均质填砂模型注入粘土胶SMD的压力随注入量的变化,将SMD在地层的注入特性概括为3种情形,随渗透率增加,SMD的作用逐步由渗滤面调剖向溶部调剖再向驱油转化,基于该结果,用地层的不均质性导致SMD沿高渗透层突进解释了现场试验中的驱油效果及油吉出胶现象,在填砂模型实验中使用添加高锰酸钾的紫色水溶液和添加碳粉的SMD,证实了如下情况:SMD对高渗透层的封堵强度弱,对中低渗透层产生堵塞,窜胶以后地层形成SMD窜流层,导致注入水和SMD的波及系数降低,二次窜胶时间缩短,这一结果与现场注胶试验过程相符。  相似文献   

12.
王宝峰  赵刚 《油田化学》2001,18(4):311-313
在Bryant的最新砂岩基质酸化模型(1991)基础上,提出了由不与石英反应而选择性地与粘土反应的氟硅酸(H2SiF6),可减少硅胶和氟硅酸盐沉淀的盐酸(HCl)组成的混合酸化液,用于解除砂岩储层深部粘土堵塞,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考察了H2SiF6/HCl混合酸液体系与含粘土14%的砂岩储层岩心之间的反应,实验结果如下:(1)该体系适用于解除砂岩油层深部粘土造成的堵塞,解堵效果优于常规土酸(3%HF/12%HCl);(2)温度越高(30-120℃),该体系与岩心之间的反应速度越快;(3)对于H2SiF6/12%HCl体系,H2SiF6浓度(3%-10%)控制体系与岩心间的反应速度,对于解除深部粘土堵塞,H2SiF6的最佳浓度为6%。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辽河油区普通稠油锦45块于Ⅱ油层油藏条件,在室内进行了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实验筛选出2种碱剂Na2CO3和NaOH,从6种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出分别适合于强碱NaOH和弱碱Na2CO3的2种表面活性剂为QYJ-7和J90;考察了碱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最佳协同效应用量范围,碱/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最佳复合驱油体系分别为0.2%J90+1.1%Na2CO3和0.3%QYJ-7+0.5%NaOH;筛选出的复合体系使水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都达到10^-3mN/m数量级以下,室内驱油试验表明,注入段塞体积0.3PV时,驱油效率皆提高20%以上,地层温度下放置30d,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在10^-2-10^-3mN/m范围,变化不大,表现出较好的长期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夏惠芬  马文国  李丹  王刚  胡锦强 《钻采工艺》2007,30(3):99-100,110
针对三元复合驱中的碱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降低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黏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等问题,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人造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的可能性。研究表明,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在驱替水驱后残余油中,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特性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使得该二元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并且二元体系的聚合物浓度越高,采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