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矿井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探讨了生态文明矿井建设的基本思路、手段和方法,并以济宁三号煤矿为背景,提出了生态文明矿井建设的路径模式和关键技术,制定了生态文明矿井模式的实践运作方案,这对改善矿井环境,乃至促进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全社会创建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煤炭企业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矿井。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分析了煤炭企业构建企业新文化的必要性,提出生态文化、和谐文化的建设思路,以促进生态文明矿井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矿井建设模式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从打造生态文化、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和谐矿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生态文明矿井建设模式的实践。通过实践,矿井获得了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济三煤矿创建生态型绿色煤矿模式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模式中水资源循环模式、洁净开采模式、固废绿色处置模式和矿区景观生态重塑模式的成果与不足,指出延伸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打造生态文明矿井是该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煤炭工程》2013,(1):137-138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我们"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于煤炭资源大量开发,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排放了大量的矿井水和矿井瓦斯,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沉陷,并引发了水土流失,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流失,引起地表干旱和植被退化,以及矸石粉尘,自燃烟尘和  相似文献   

6.
刊首语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炭工程》2013,(Z1):5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我们"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国家基础能源的煤炭行业由于煤炭资源大量开发,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排放了大量的矿井水和矿井瓦斯,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沉陷,并引发了水土流失,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流失,引起地表干旱和植被退化,以及矸石粉尘,自燃烟尘和SO2、CO2的排放等,对煤炭矿区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影响。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对我们煤炭这一特殊产业而言,将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矿井水是宝贵的非常规水资源。为了解决矿区及园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从“节约资源、市场运作、政策引导、社会共享”的总体要求出发,提出面向园区的煤矿矿井水利用产业链的内涵、特征、模式和政策建议,对矿井水资源丰富的矿区、开拓利用渠道、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超化矿紧紧围绕“五优”矿井建设,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运作,高质量推进,以安全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精细管理为主线,以执行力建设为保证,全面塑造了文明和谐的企业形象,实现了矿井安全、科学、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矿井水长期以来存在水质较差、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由矿井水造成的矿区污染现象尤为突出,因此矿井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成为推进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探究近二十年来我国矿井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趋势,准确把握我国矿井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发展脉络,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2003年1月1日—2022年11月10日共1 718篇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基于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了矿井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了该领域作者、科研机构及关键词的知识图谱,揭示了我国矿井水处理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矿井水处理领域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中国矿业大学、中煤科工集团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是该领域学术影响力较高的研究机构。矿井水资源化、处理工艺和循环经济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该领域研究有向推动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发展的实践研究转变的趋势,今后与零排放、余热利用、生态修复有关的矿井水处理研究将会受到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0.
煤矿企业转型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从“双碳”目标要求、能源结构优化需要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方面,分析了煤矿企业转型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了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目前煤矿企业存在产能结构不优、生产中瓦斯排放造成的碳排放较高、矿井关闭退出路径不明、低效刚性生产模式及人才队伍与高质量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通过优化企业产能结构、推进煤炭低碳生产、充分开发利用退出矿井资源、加强人才建设体制改革等转型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