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了高温高压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特点,阐述了高温高压工况下,在不超过铝材使用温度时,只要对板翅式换热器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同样可以用来替代管壳式换热器,缩小设备体积,满足装置大型化的工艺流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板翅式换热器(简称冷箱)大多是多股流体在同一台设备中进行气-气、气-液和液-液的冷却、冷凝及蒸发等复杂热交换,因此其工艺设计非常困难。目前,国内虽已引进10余套大型乙烯和轻烃回收成套装置,但从未引进过扳翅式换热器设计技术,故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方法一直未能解决。  相似文献   

3.
板翅式换热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述了板翅式换热器在设计理论如表面特性及选择、传热和流动分析、计算机辅助工程、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板翅式换热器在制造工艺如真空钎焊工艺、高热流密度的换热表面技术、钛和不锈钢换热器的钎焊工艺等方面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板翅式换热器的技术发展趋势是 :耐高压、高温和耐腐蚀新材料的应用 ,扩散熔合焊和超塑性成型等先进制造工艺的研究 ,多相流传热机理及基于CFD技术的设计新方法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铝板翅式换热器翅片表面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媛  凌祥  虞斌 《石油机械》2005,33(10):1-4
目前,国内进行板翅式换热器设计时,直接采用日本神户钢铁公司的翅片表面性能曲线势必会导致板翅式换热器热力设计有较大的误差。为此,设计并搭建了一台翅式换热器翅片表面性能试验装置,对锯齿形、波纹形、百叶窗形3种常见的铝翅片表面进行了冷态和热态试验研究,测定翅片表面传热性能和摩阻损失曲线,得到了雷诺数Re与传热因子j、摩擦因子f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国产翅片的摩擦阻力与国外接近,甚至低于国外,而传热性能大约低10%;在Re>4000时,随着雷诺数的继续增大,国产翅片传热性能降低较快,这说明国产翅片的加工工艺、制造精度和材料冶金工艺等虽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板翅式换热器是一种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多股流体可以同时进行换热的新型换热器。近年来,板翅式换热器在石油化工、空分、动力、原子能、汽车、航空、冷冻及国防工业中,使用越来越多。但由于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尚未解决,特别是多股流的板翅式换热器,传热过程更为复杂,严重的影响这种新型换热器的推广。为克服这一困难,对这种换热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如下的研究,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工业装置也基本符合。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各股流的翅片型式和翅片参数不一定相同。板翅式换热器的截面如图2所示。沿流体方向,求出板翅任意截面上的金  相似文献   

6.
板翅式换热器目前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天然气液化工厂,当其应用于大型天然气液化领域时,由于需要多个冷箱及板翅式换热器并联进行作业,由此带来的流体均布问题较难解决,进而导致换热性能显著下降,这一因素制约了板翅式换热器的大型化应用进程。对现有板翅式换热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开发出一种新型板翅式换热器换热结构,并对其换热性能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板翅式换热器在天然气处理规模较大时,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板翅式换热器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与管壳式换热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说明了常用紧凑式换热器的结构、性能及应用情况。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对板翅式换热器和热管换热器进行了性能比较及经济性分析,为换热器的投资、选型提供了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8.
抽提装置脱重塔原用的板式冷凝器易泄漏、安全可靠性低、检修频繁。分析认为抽提装置脱重塔冷凝器采用板翅式换热器是可行的,并进行了设备的设计、选型和应用,通过应用表明,板翅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性高等特点,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板翅式换热器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阐述石油化工板翅式换热器的开发设计和制造技术进展。 高压板翅式换热器的开发 成功,提高了我国大型石化引进成套装置国产化的能力。产品成功出口美国,说明 国产板翅式换热器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油气处理工艺设备计算软件包能对板翅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冷凝器,管壳式重沸器,空气冷却器,流量计量,孔板,调节阀,安全阀,天然气干燥器(也可用于空气),分离器,填料塔,板式塔(包括浮阀塔和泡罩塔)共14种设备进行设计和校核计算,而且设计计算结果可按我国标准系列用表格一次输出多种方案,便于计算人员进行优化选型。同时解决了板翅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管  相似文献   

11.
纵向翅片管管外换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换热器管外强化传热技术主要是对光管合理肋化 ,即在光管上敷设一定形状的翅片进行强化换热 ,翅片对扩大换热面积和改善流体的流动状态均有较显著的作用。但纵向翅片管却依赖进口。为此 ,采用修正的威尔逊修正图解法 ,利用稳定工况下测得的实验数据 ,研究了焊接式纵向翅片管换热器翅片侧的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 ,并与同规格光管换热器做了对比 ,得到了在一定物性和流态下该种换热器的换热及阻力准则关系式。在相同的Re情况下 ,纵向翅片管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明显高于光管换热器 ;在Re值较低的情况下 ,翅片管外翅片的强化传热效果更好 ;与有折流板的光管换热器相比 ,纵向翅片管换热器壳程压力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2.
热力系统换热设备CAD系统是针对重大过程换热设备而开发的CAD/CAE软件。讨论了标准建模语言UML在该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步骤,以及利用UML进行热力系统换热设备CAD建模的一般过程;在对换热设备做详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多种UML的模型图。最终的系统可完成多种类型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与计算及相关零部件的设计与校核。100多种类型、3万多种规格的过程装置标准零部件及派生的非标准零部件的参数化设计,可实现物性参数和材料参数的自动查取,首次完成了新型纵流壳程换热器壳程的非标准结构设计。UML的建模方法对整个热力系统换热设备CAD系统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顶油气冷却系统改造中采用板式空气冷却器代替原斜顶翅片管式空冷器的情况,改造时增设4台U型管热交换器与炼油厂三低温热水进行换热。改造后系统换热效果较好,系统压降、气压机的负荷降低,减少了装置的能耗。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新型U形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介绍了该种换热器在粗甲醇系统的应用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新型U形管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防振和防垢性能好、传热效率高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斜针翅管强化传热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luent软件,以水和柴油为换热对象,利用三维模型对柴油在3种不同规格的直针翅管、30°和45°的斜针翅管套管换热器壳程层流流动时的温度场、压降及传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并将斜针翅管与光滑管和直针翅管的结果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壳程为柴油时,针翅管的压降为光滑管的1~3倍,总传热系数约是光滑管的1.7~2.7倍;与直针翅管相比,斜针翅管的总传热系数提高约20%;斜针翅能使传热膜的系数增大,压降降低。  相似文献   

16.
斜针翅管强化换热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斜针翅换热器针翅温度场、传热系数和压降的计算方法,并根据理论研究与试验数据得出形式简单、使用方便的半经验计算公式。对斜针翅管与光管、螺纹管进行了设计方案比较,结果认为在管外介质为高粘度流体时,使用斜针翅换热器强化传热效果较好,不仅可减少设备投资,还可降低操作费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Internet上的换热器计算机辅助选型进行研究 ,开发了 1个基于Brower/Server模式的换热器快速选型系统。介绍了该系统总体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相关的数据库 ,分析了这种基于Internet的选型系统的特点。初步应用表明 ,基于Internet的换热器选型系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缩短了产品选型周期。  相似文献   

18.
板式换热器设计选型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计算方法.建立了以冷热流体流速表征换热器传热系数与压降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模型的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方法,并使用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Delphi7.0实现了该计算方法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19.
张哲  厉彦忠  田津津 《石油化工》2002,31(11):928-931
研究了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最优设计的问题,建立了以传热面积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局部热负荷平衡的问题,同时针对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对有关相平衡模型,传热模型等进行了分析。实例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可使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在满足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节约大量的传热面积。优化模型具有概念明确、方法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