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都市农业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都市农业包含了生产、生态、生活三种功能,其形态可表现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庄园农业、市民农业和加工农业等多种形式。都市农业不仅有利于塑造生态城市的形象特色、有效防止城市的无序扩张,更可促进传统型农业经济向生态农业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2.
胡立辉  江玲  李泽勋  谭远军  胡广 《园林》2023,(11):46-53
城市是人类文明高度集聚的区域,伴随着人口与规模的扩张,城市的发展面临瓶颈。绿色城市建设是破解矛盾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杭州作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通过融合山水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展示出独特的山水格局。研究以山水格局与绿色城市关联性为切入点,从历史、地理等层面分析了杭州市绿色城市建设的思想溯源与山水基底,对杭州进行绿色城市评价并与其他城市比较,总结绿色城市建设实践成果。杭州绿色城市建设为其他山水格局城市提供了建设实践经验,以塑造更加绿色、宜居的未来城市。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业模式和社交习惯的剧烈变化,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关键节点,正面临着公共性的衰退和公共生活的持续消亡。绿色针灸作为城市针灸的重要设计手段之一,利用植物元素塑造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激活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绿色针灸意图通过适当的干涉来引发周边或后续一系列跟城市整体改善相关的效果。通过对不同类型绿色针灸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绿色针灸的相关策略,这些策略既符合城市针灸的普遍性原则,又遵循绿色植物持续生长的这一特殊因素;最后指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探索适宜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改善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韩冰 《城市建筑》2005,(11):11-15
针对高密度、高容量都市开发中所遇到的功能问题、交通问题和环境空间问题,借鉴当今世界各国成功的开发建设模式,本文提出“密集立体型城市与循环生长型城市”两个理念,选取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区启动区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大都市环境规划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浪 《园林》2023,(11):2-3
<正>《亚洲绿色城市——正在崛起的绿色力量》(2019)一书中,讲述了亚洲多个典型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城市、生物区碳中和城市、分布式城市、生态高效城市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对中国城市未来绿色发展提供了模板和范本。绿色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城市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其旨在通过生物多样性、城市绿道、都市农业等方式,创造低碳减耗的生态友好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城市已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  相似文献   

6.
以权力下放、市场化及全球化为特征的渐进式改革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转型,城市营销业已成为地方政府治理活动中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城市营销以及内生型城市营销概念的解析,利用尺度研究工具,从认知度、集聚度、联通度、管治度四个方面构建尺度跃迁与内生型营销的结构关系。以江苏省盱眙县为实证案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详细阐述内生型城市营销的过程及其促进城市良性发展和尺度跃迁的机制。并认为内生型城市营销的关键在于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集聚优势和联通优势,同时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与话语权的提升,形成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治理模式,构建根植性更强的内生型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都市农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农业是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种农业现象。它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对历史反思和选择的结果。日本是出现都市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193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较早提出了”都市农业“这一概念。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发表了《日本农业模式》一文,正式提出“城市农业”。由于日本把城市称为都市,所以我国沿用了日本的“都市农业”这一称谓。我国研究都市农业的历史不长,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上海、广州、北京、天…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墟”这一现象是随当今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产生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URBAIVUS都市实践长期以来特别关注的领域,通过探讨一系列城市策略,我们试图把城市中的某种缺陷转化为重组被割裂的城市元素的机会,本文通过“人民公园”与“土楼公舍”两级主题项目展示了针对“城市空墟”提出的“城市填空”策略“人民公园”意在城市中心地带经营城市公共空间,尝试用“都市造园”的手段逐步梳理、连接,充实和转化高速城市化所形成的“物体城市”,进而建立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土楼公舍”从建筑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挖掘传统建筑价值,探讨一种独特的为低收入群体设计的小单元的居住模式。两项提案均致力于通过填补城市残余边角和重建公共领域来重新定义城市表层。逐步将当今城市中有着巨大潜力的大量空墟,转化为可以激发社区居民互动交流的城市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资本扩张驱动伪城市化进程使得 自然资源约束趋紧,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势在必行。文章论述了现代城市空间模型的 生态转向,提出以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空 间系统的生态支撑,总结其结构和尺度的空 间特性,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空间建 构中的先导作用,探讨一种生态优先的系统 化方法,即“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作为脊柱架 构—灰色基础设施规划作为骨架搭建—地 块、建筑等作为组织填充”。结合重庆钓鱼嘴 片区项目实践,剖析该模式的建构过程,论证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中绿色先行、灰色协同的 空间结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0.
欧洲的城市化经历了建筑都市主义、绿色都市主义到景观都市主义,体现了从人工技术理性向自然技术理性过渡的思想。中国当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正处在从建筑都市主义向绿色都市主义的转变过程中。欧洲在绿色基础设施保护、发挥景观元素作为城市基质的作用、基础设施景观化以及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对未来城市经济建设的作用等研究与实践值得中国借鉴,为解决中国未来面临的高密度、高异质性和城市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田洁  刘晓虹  贾进  崔毅 《城市规划》2006,30(10):32-35,73
城乡统筹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本文侧重从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质——城乡空间布局方面进行探索。以济南市为例,探讨符合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理论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的农业经济区域布局框架,重点确定与城市绿色空间关系最为密切的都市农业的布局,统筹协调都市农业与城市绿色空间之间的有机契合,尽可能赋予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多种功能,兼顾城市与都市农业发展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12.
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生态支撑体系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上海、广州为研究案例,分析1980—2015年气候要素、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形态特征演化,从空间分异和时序演变特征2方面分析与揭示气候变化对中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影响,3个典型城市的年平均气温在过去35年呈显著上升趋势;3个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面积在2000年明显增加,2010年和2015年城市扩张速度减缓,使得温度有所降低。最后,阐述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启示,以期加快推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任宁  王林 《城市建筑》2023,(18):59-64
基于类型学的公众参与研究对城市发展与政府治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相关模式仍缺少对非正式城市空间的考虑。基于此背景,文章参考雪莉·阿恩斯坦所提出的“公众参与的八个阶梯”模式,从自发形成的空间出发,构建出一个以政府干预程度为主要变量的阶梯模式,并辅以相关案例解析,旨在探讨公众参与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方式,并推动城市建设走向更为开明的共治与共建。  相似文献   

14.
公园城市为当前城市营建和人居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公园城市的主要空间载体和意象构成,是构建"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城市绿色空间起源,本文总结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探究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机制,并提出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分析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促进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当前参与式城市微更新逐渐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方法]首先综述城市微更新中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参与从空间营造转向基层治理的载体,强调其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构建的重要性;在城市微更新与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交叉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的分析框架。其次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市民系统性参与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为例,基于居民更新行动阶段的参与前意识认知、参与中实践转换、参与后情感反馈的行动路径,分析在地居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情况,即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参与行动路径促进意识形成的可行性及探究意识对空间反馈作用。最后从城市微更新的空间维度出发,总结居民的全过程参与行动对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有效行动路径,并对其反馈机制做出阐释。[结果]结果显示在参与式行动介入后,居民们对于街道的情感认知有所提升,在共同体意识上可以概括为4种不同层次类型,依次为利益共同体意识、情感共同体意识、价值共同体意识和生活共同体意识。[结论]为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可行的参与式行动路径,并凝练共同体形成类型,以期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子仪  孙小力 《园林》2023,(11):38-45
都市农业作为绿色城市设计的重要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社区支持农业(CSA)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市民农园,作为都市农业中的特色农业类型,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各不相同,相应的,在不同地区的CSA市民农园的发展优势或困境也各不相同。而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针对本地CSA市民农园的研究尚存在空白。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结合当地的发展条件,分析发展优势及价值,阐述目前CSA市民农园的现状并总结分类,提出发展问题与壁垒,阐明发展CSA对珠三角地区产生的积极作用,最终提出CSA市民农园的发展建议及展望。以期珠三角地区CSA可以得到长期良好发展,并为其他地区的市民农园发展及可持续都市农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一体化加深了区域及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短期内不可调整的行政区划无法灵活应对这一趋势.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典型国家采用桌类标准重组城市空间,形成不同类型的都市经济区,作为规划管理、政策实施及科学研究的空间尺度.系统总结这些先发国家重组城市空间的实践、方法和经验,分析中国依赖单一行政区划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得出中国超越城市行政边界、基于经济活动择机形成新的城市管理空间、提高城市规划适用性和城市统计科学性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黄卫东 《城市规划》2021,45(6):19-29
以改革开放40年深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为背景,通过回顾城市发展各阶段城市经济社会演化状况、空间需求与治理对策之间动态关系的变迁过程,在治理语境下对深圳城市更新实践过程中探索、成型与发展的整体逻辑进行诠释,归纳概括了深圳城市更新制度、政策与规划技术对城市治理需求的响应机制。面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目标,深圳城市更新需要进一步顺应治理重心下移的趋势,引导全社会形成共建美好城市家园的公共自觉,促进城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愈发严峻,但节能减排措施主要偏重单项或单体,缺乏系统性谋划,亟需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更新全过程中权衡、统筹和协调.本文指出了我国城市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提出了规划节能与碳减排的主要技术,即城市未来发展总体建设规模(建设量)的预测和设定、城市产业结构的确定和节能低碳目标的预测和设定、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合理布局城市形态以获取城市"先天低碳基因"的技术手段、城市建设阶段节能低碳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城市更和运维新阶段的关键技术、碳中和城市绿色技术碳排放评估体系,并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更新全过程给出了城市碳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治理是全球城市面对的共同难题,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其资源环境紧约束下的城市未来发展模式受到全球瞩目。日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以下简称"上海2040")草案已经形成并开展公示。在"全球化、人文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本轮规划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五个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本要求。在规划目标上,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确立"卓越全球城市——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愿景;在发展模式上,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型,促进上海创新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突出开放协调,形成网络化时代的全球城市区域空间架构;在规划方法上,创立新体系、开拓新方法、拓展新机制,使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也可为大型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