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永红 《风景园林》2023,30(2):40-45
【意义】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日益重要。植物园可为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提供科技支持,为国家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分析】分析目前城市植物多样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植物园对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发挥的作用。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展示辰山植物园十几年来在植物资源收集、筛选与应用示范,特殊生境绿化技术,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解析植物园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的策略。【展望】植物园可在新品种培育、物种驯化、植物群落构建、生态系统完善4个层面上支持城市植物多样性提升。现阶段,国家植物园应将城市植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更好地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国家植物园是在国家层面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的机构,承担着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以中国首个国家植物园为例,论述了其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旨在为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由来,中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现存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植物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探讨了国家植物园可以在国家层面,通过物种收集、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以及科普教育4个主要途径在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随着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展望】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国家植物园的责任、使命与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国家植物园今后应加强在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物种监测、迁地栽培植物的保护评估、物种濒危原因和生存策略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关系、气候变化对植物适应性进化的影响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与防治等方面工作,同时应与以就地保护为主要功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紧密合作,完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3.
植物专类园的类别和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植物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应用日趋广泛。在对植物专类园、专类花园、植物园进行区别的基础上,明确了植物专类园的定义,并根据植物专类园的植物种类及表达的主题,将植物专类园分为四个类别。同时,特别针对中国植物园中的植物专类园进行统计,分析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国家植物园相关规划方法的研究在中国尚属空白。以位于首都的国家植物园为例,探索可行的规划方法,为后续国家植物园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照国家代表性,识别国家植物园的主要任务。其次,对照行业引领性,分析植物园现状差距,提出国家植物园的发展目标和分项建设措施。针对由现状综合性植物园升级建设的国家植物园,采取有机更新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弘扬中国植物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结果】从3个方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规划策略。1)实现国家植物园核心功能,包括打造3个植物收集展示区的28个特色专类园,满足植物迁地保护和展示功能;建设四大重点项目和两大科研设施,保障植物科学研究功能;形成“一馆、八室、一廊、多点”的科普设施布局,策划8类科普活动,满足植物科学传播功能;构建智慧植物园系统,为国家植物园形成国际综合交流分享合作平台提供保障。2)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植物园南北园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功能设置3个方面的优化调整,实现两园整体统一。3)借助国家植物园位于三山五园地区的优势,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禀赋和中国传统植物文化内涵,形成8条叙事脉络和6项文化策略,将中国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结论】国家植物园应综合实力突出,兼具艺术的外貌和科学的内涵。国家植物园还应考虑和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关系,重点承担所在区域植物的收集和保护责任。在现状综合植物园升级到国家植物园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尊重原有建设基础,做到科学发展。同时,中国国家植物园应具有鲜明的中国植物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杨寓棋   《风景园林》2022,29(1):34-48
由于景观起源、物理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在南北半球,学术界对城市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态设计方法的相互作用有着不同的理解。数千年来,澳大利亚本土植物群落在这片大陆繁衍生息,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独特景观。植物园融合自然和人造元素,具有科研和保育功能,其设计与规划反映了科学知识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也为研究不同社会群体在过去如何利用和重视植物提供了的独特视角,植物园的生态设计方法反映了重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愿景。以澳大利亚为例,研究并回顾了植物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益处,讨论了为展示生物多样性植物园设计重点的变化,分析了澳大利亚植物园的设计历史、澳大利亚本土生物多样性以及以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设计解决方案。为了解澳大利亚当地生物多样性和制定植物园示范保护与策略提供研究框架,为重新思考和加强植物园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当代植物园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曦 《中国园林》2012,28(6):54-59
植物园兼具科学价值和公益属性,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从4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制定符合植物园发展趋势的规划策略:1)要转变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策略和方式,做到个体与群落收集并重,重视地域乡土植被的收集和保护,突出植物收集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2)展园设置要兼顾多样性与规模化,通过专类园展示特色植物及其生境,运用主题园增进趣味性与互动性;3)要构建以科普教育为主题、强化公众认知、互动和参与的植物园解释体系;4)通过大型节事活动策划,凸显植物园的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永红 《中国园林》2006,22(7):50-55
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中处于重要地位。以世界上69个知名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专类园设置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的共性和特点。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植物园中,专类园类型超过50种,其中,蔷薇园、岩石园、水景园、树木园、东方园、草本植物园、生态园等在植物园中比例超过40%。拟建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专类园建设将以此为借鉴与参考,结合辰山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与上海植物园错位发展的原则,拟设置30个专类植物园区。  相似文献   

8.
园林景观中专类植物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促使园林工作者掌握专项技能,把握好植物配置以实现植物专类园的基本功能和价值,突出专类植物的展示和植物造景。以上海徐汇万科中心中央绿轴公园为例,分析了不同植物专类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应用情况,总结了不同植物专类园配置应用的特点,以期为其他植物专类园植物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植物园是园林专用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植物多样性对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意义重大。【方法】采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已加入中国植物园联盟的229个植物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征展开研究,为植物园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支撑。【结果】1)中国植物物种保护率为41.2%,存在南低北高的地区差异性;2)中国植物园数量稳步增加,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数量上西疏东密,面积规模上西阔东微;3)中国植物园已收集保存植物2.3万余种,初步形成了迁地保护格局,是城镇开发边界内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阵地。【结论】中国植物园空间布局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应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植物园建设,在青藏高原、新疆等西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增加植物园数量,健全植物就地和迁地协同保护体系,强化科学研究,以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信息,推进植物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魏小皖  廖菊阳 《园林》2021,(4):52-57
植物景观作为植物园的主体景观表现形式,同时蕴含着自然和人文的内涵与品质,因此科学地进行植物景观规划尤为重要。进行上位规划分析和实地调研之后,设立规划目标和原则,基于植物分类学理论,确立"植物进化之脉"的规划理念;通过分区规划、季相规划及专类园规划,明确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植物展示的亮点,即主要展示作为株洲市花的金缕梅科植物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等、作为长株潭地区亚热带树木代表的壳斗科植物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等,以及代表神农本草文化的药用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等。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规划研究,加强了中国中亚热带地区乡土植物的搜集保护,探索了中亚热带地区植物园植物景观营建方法,为今后植物园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湿生环境的植物景观设计和营造备受业界的关注。由于湿地环境的特殊性,其植物景观营造存有较多技术难点。通过对宁波植物园湿生木本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和营建技术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重点解读了宁波植物园湿生木本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思路及其营建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同时,总结了该专类园规划设计和营建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湿生环境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针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从树种规划、树种配置比例和栖息地构建3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阐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树种规划应从组成上体现为各类动物提供食物,树种配置比例要重视灌木和草本类型,应通过构建各类栖息地的方法进行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铁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也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苏铁专类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专类园,是迁地保护苏铁植物的重要途径,也是集中体现苏铁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方式之一,概述了苏铁植物资源与保护状况,对我国较早建立的厦门植物园苏铁专类园进行现状分析,提出改造方案,为同类专类园的营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景观设计》2005,(F04):25-25
规划区位于重庆南山风景区内,是重庆植物园的一个专类园,通过规划将营造出极有山水园林风貌,又突出展示杜鹃花科植物特性及多样性的植物专版园,以满足游人游览休闲,观景赏花,接受植物科普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北京、广州两地国家植物园相继挂牌,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地方性植物园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崭新课题。以杭州植物园为例,阐述其发展现状和良好基础,并结合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从发展使命、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园艺展示、科普教育5个维度阐述杭州植物园的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其他地方性植物园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分析】杭州植物园发展历史悠久、区位优势独特,专类园特色明显,科研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科普工作扎实,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强化迁地保护,深入科学研究,突出园林展示,加强科普教育,努力实现新历史时期的跨越式发展。【结论】地方性植物园应紧紧把握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良好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地域性植物资源收集保存,讲好地方植物文化故事,强化地方植物科普教育,努力成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的资源整合和景观展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园的建设不仅仅是植物资源的收集与保护,更多的应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景观建设的和谐发展,文章结合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修编,提出新时期植物园建设的规划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植物专类园的特点,简要回顾了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植物专类园是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园艺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有机结合和集中展示,不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普和科学价值,并可充分展现中国传统花文化。我国的植物专类园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长安,经过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宋时期已经趋于成熟。其后,专类园造景形式一直延续下来,并在近代随着植物园事业的发展而获得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意义】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是中国唯一一个处于温带大陆气候的植物园,具有独特的地域和生物多样性特点,是干旱区荒漠植物收集、引种、保育的宝库。干旱区内独特且丰富的抗逆生物种质资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点区域。广泛收集保育干旱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并进行有效迁地保育,对保障全球生物资源安全有重要意义。【分析】国家植物园体系在考虑国家重大战略、主要气候类型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因素后,依据国家代表性、保护系统性、社会公益性、管理可行性等准入条件,将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因此,按照国家植物园体系的主要建设任务,整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新疆已建的伊犁植物园及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建设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是构建干旱区植物迁地保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展望】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旨在构建干旱区植物迁地保育体系,建设集生态保护、物种保育、科学研究、开发利用、实验示范、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干旱区植物园。为实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基础,并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及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上海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的特色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和珍奇植物馆3个单体温室组成的上海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群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植物园展览温室。从设计理念、植物收集、景观展示等方面阐述了展览温室的特色与创新:热带花果馆首次采用开阔空间理念,展示热带花与果,并赋予其活动功能;沙生植物馆中植物展示与岩石类型相配合;珍奇植物则微缩了热带雨林景观,展示表达植物生存和进化的奇特类型。展馆中奇特植物与创意的美景成为上海新的科普亮点。  相似文献   

20.
郭雪蓉  唐文  李荣华 《山西建筑》2007,33(9):341-342
从植物自身的观赏展示效果,利用植物配置完善空间、丰富层次,植物体现文化、表达情感三方面阐述了植物在景观中的美学功能,指出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尽可能的发挥植物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