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了解清远市清新区乡镇水厂的水质现状,为农村集中式供水的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标准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的要求,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清远市清新区16个乡镇水厂的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监测、评价。共检测64份水样1 932项指标,合格率为42.2%,枯水期水质合格率比丰水期高(c2=5.189,P0.05),有卫生许可证水厂水质合格率比无证的高(c2=12.919,P0.01),有投加消毒剂制水的水厂水质合格率比无投加的高(c2=26.655,P0.01)。最后得出清远市清新区乡镇水厂的水质合格率低,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建议政府和水质监督监测部门加强监监测力度,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配备制水净水设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2.
新闻出版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组织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西五省新闻出版局对一九九四年秋季租印人教版中小学课本印制质量进行了抽查检测。联检组于6月30日至7月6日对江西进行抽检,并于7月9日至7月11日在井冈山市召开了五省联检小结会议。 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对此次抽检工作给予了积极支持与配合。 联检组成员同江西省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和省书刊印制质量评审委员会的部分同志共同对所抽课本进行了逐本检测,结果如下: 江西省九四年秋季租型印制人教版课本117种,抽样35个品种,占印制课本总品种的29%,判定批质量合格的品种有29种,为82.8%,判定批质量不合格的品种有6种,为17.2%。 为强化质量意识,逐步提高课本印制质量,杜绝不合格课本给中小学生学习带来的困难,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在此次联检之后,对已判定为合格的课本,再一次按联检标准抽检,并分别找每一厂家,分析每厂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与方法,对联检中质量不合格批生产厂家,责成将已生产或已发出的课本,重新全面检查与修整后,再检测发行,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局印刷处于94年8月29日组织全省书刊印刷定点企业厂长、质检科长、生产科长、各专业社社长、印制人员会议,通告全国五省课本联检情况,宣读署印刷产品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着眼于水污染防治以及生态补偿政策对黄河中上游水质的影响,运用相关性分析以及逐步回归方法,探究水质和政策、气候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政策、气温以及降水量对水质的影响差异显著。据此,我们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上,切实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按照国家标准严格对企业排放水质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允许排放,以此对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4.
新闻出版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6省2000年春季教材和近一年本版图书的印装质量进行了抽检。结果如下: 一、福建省:抽检教材 20种,本版图书 30种。教材合格的 17种,不合格的 3种;本版图书合格的24种。不合格的6种。 二、浙江省:抽检教材27种。本版图书23种。教材合格的27种;本版图书合格的21种,不合格的2种。 三、江西省:抽检教材 20种,本版图书 30种。教材合格的19种,不合格的1种;本版图书合格的27种,不合格的 3种。 四、湖南省:抽检教材19…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西省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现状和集中消毒餐饮具的卫生状况。方法依据国家相关卫生规范、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采样送检。结果共检查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239家,其中102家合格,137家不合格,合格率为42.7%:抽检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220家,其中132家合格,88家不合格,合格率为60.0%:抽检餐饮具总件数为1468件,879件合格,合格率为59.87%;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在生产场所布局、卫生设施、包装标注标识等方面存在违规现象。结论江西省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状况有待改善,多部门应协调合作,强化行政监管,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 为改善保山市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状况、预防介水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样1404份, 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31个指标的检验,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农村地区饮用水1404份, 合格521份, 合格率为37.11%, 其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最低(46.72%); 水样合格率随年份增加而升高(χ2=120.174, P<0.00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枯水期(74.36%)高于丰水期(66.81%), 有统计学差异(χ2=9.636, P=0.002); 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丰水期(52.14%)高于枯水期(41.31%), 有统计学差异(χ2=16.527, P<0.001); 水样合格率常规处理(包含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仅消毒>未处理>沉淀/过滤(χ2=264.479, P<0.001); 水样合格率随供水能力的增加而增加(χ2=8.420, P=0.004)。结论 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 微生物指标是影响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水期类型、供水方式、水样类型、供水能力是水质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保证该市农村地区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有关部门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 提高农村地区水质, 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测情况。方法:在2019年1—12月,以东营市某地区的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为研究对象,参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样采集、储存、运送及水质卫生检测,根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水质合格状况,并分析15项常见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各采集12份样本,水源水水质卫生检测合格9份,合格率为75.0%;管网末梢水水质卫生检测合格10份,合格率为83.3%;总体合格率为79.2%。15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水源水、管网末梢水pH值、总硬度、硝酸盐、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锰、铁、铜、锌与砷的检测结果均合格,水源水中色度、浑浊度、耗氧量、硒与铅的合格率依次为91.7%、91.7%、83.3%、91.7%与83.3%,管网末梢水中色度、浑浊度的检测结果均合格,耗氧量、硒、铅依次为的合格率依次为91.7%、91.7%、83.3%。结论:本市某地区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卫生有待提升,水源水的水质卫生相对较差,应加强水质卫生管理,提高水质质量,以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此检测旨在了解目的了解涪陵地区农村自备井饮用水卫生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影响水质卫生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方法:对涪陵辖区范围内的5个乡镇随机抽样100批进行检测,对水质合格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涪陵地区农村自备井饮用水合格率低,合格率为22%。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分别为24%、72%、71%。结论:涪陵农村自备井饮用水合格率极低,微生物指标、硝酸盐指标和挥发性酚是影响水质最重要的因素。水质安全问题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8月9日,江西省印协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雄生率江西印刷骨干企业考察团来杭州科雷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科雷机电技术副总卢伟毅、销售总监苏强、计划调度部经理王庆伟热情接待并实地讲解。在参观了科雷CTP展示中心、生产车  相似文献   

10.
体育法制建设是目前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研究了江西省体育法制建设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体育法制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为构建和谐江西,实现江西体育事业赶超东部沿海省市,促进江西体育事业的发展,还需要继续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了解温州市桶装饮用水卫生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其饮用安全性,为有关部门加强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国家标准方法对桶装饮用水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测定和评价。 结果 3 838份桶装饮用水样品,总合格率为60.34%,以菌落总数和铜绿假单胞菌超标为主,而各个季度合格率最高的是第一季度,其次是第四季度,各类桶装饮用水中矿泉水合格率最高为62.76%,最低为经饮水机冷水出口的桶装饮用水为55.10%,温州不同地区桶装饮用水超标率最高的是瑞安。 结论 温州地区桶装饮用水卫生微生物污染状况严重,存在较严重的卫生隐患,应引起我们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加强监督与管理,同时企业自身应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管理,指导消费者合理安全选用桶装饮用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49-2006),并与国外的水质标准(美国EPA《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WHO《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及其他国家的饮用水标准)中微生物指标进行综述比较,分析了各水质标准中微生物指标及其限量,并对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实施和发展提出建议。本文认为,与国外水质检测标准相比,虽然我国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指标新增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病原性原生动物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基本与世界水质检测指标接轨,但仍缺少病毒和产毒藻类等影响水质安全、威胁水环境安全和生物健康的微生物项目。考虑到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现状,饮用水水质指标的及时更新和采样环节的标准化,检测报告的公正公开已成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潮州市2010年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2008和GB 4789.3-2008对454份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表明食品包装材料合格率最低,干性调味料合格率最高,分别为51.28%和82.69%;省内与省外食品的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两者合格率分别为95.8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我国南北不同地域自备水源的水质指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对我国南北5省边远散地域(北京郊区、黑龙江边境地域、内蒙古偏远地域、广西边境地域和云南边境地域)的317个自备水源进行采样,对浑浊度、总硬度和pH等水质指标进行分析,以高通量测序法对水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解析。结果 不同地域自备水源的水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内蒙古偏远地域的阴离子指标最大值超标严重,在内蒙古-东和内蒙古-西两组水样中SO42-最大浓度值分别为543.12和666.33 mg/L, Cl-与NO3-也存在超标情况。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5省自备水源水样的第一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为56.87%-99.38%。具有一定致病性的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在各个样品中广泛分布(1.50%-27.27%)。反硝化过程的典型菌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存在于北京、黑龙江和内蒙古水样中(2.96%-38.41%),广西和云南并未检出。北京、黑龙江和内蒙古水样中各种功能表达基因的数量远高于广西和云南水样。结论 我国南北5省自备水源在水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方面均存在差异;较之南方自备水源,北方自备水源普遍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广东地区2018年市售的包装饮用水及天然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及检测。方法 采用国标《GB 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对实验室2018年抽检的包装饮用水及天然矿泉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项目检测及分析。结果 275份包装饮用水及天然矿泉水中23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总阳性率为8.36%; 包装饮用水、天然矿泉水的阳性率分别为9.87%、1.92%; 包装饮用水中桶装水的阳性率为100%, 共检出76株阳性菌株, 菌株形态主要为蓝绿色。结论 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比天然矿泉水严重, 且集中在桶装包装饮用水中。建议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采取控制措施, 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找四川省桶装饮用水企业生产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关键风险点,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方法选取四川省内10家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实地调研生产工艺,并在工艺各环节采集水样,按照GB 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铜绿假单胞菌滤膜过滤法检测。结果现有水处理工艺能有效消除源水中的微生物污染,回收桶为引入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最大风险点,回收桶的清洗工艺至关重要。结论企业应从水源保护、水处理工艺、规范操作、生产和灌装环境、机器设备、包装材料、消毒剂合理使用、生产环节监控等8个方面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监控点、监控频次和监控指标,保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北京市西北部城区近3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等4类饮用水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以便及时消除隐患。方法于2009—2011年对北京市西北部城区的20家单位生产、销售或饮用的瓶(桶)装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净水及生活饮用水,依据相应的卫生或质量标准进行监测检验。结果共检验50件饮用水样品,总体合格率为50.00%,其中饮用天然矿泉水及生活饮用水样品均为合格,瓶(桶)装饮用纯净水样品合格率为36.67%,饮用净水样品均不合格。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不合格指标为pH值、电导率、高锰酸钾消耗量、氯化物、菌落总数及霉菌和酵母菌,饮用净水不合格指标为色度、pH值、总硬度、铁、硫酸盐、耗氧量、铅及细菌总数。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的pH值超标率为66.67%,且pH测定值最高达到8.48,为国家标准上限值的1.2倍。结论北京市西北部城区近3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及饮用净水检验合格率很低,二者共同的问题为pH值、耗氧量及菌落总数超标。瓶(桶)装饮用纯净水普遍存在pH值超标情况,亟待引起重视。建议加强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及饮用净水的主动监测与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5.12"大地震后四川广元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状况。方法应用快速检测和常规实验室联用检测技术对灾后四川广元地区37个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并对其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监测数据显示水样合格率为64.86%,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但感官和化学指标未见异常。结论该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在地震灾害后未发生显著的变化,亦未有致病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 分析广州市桶装饮用水的饮用安全性。方法 按照GB 8538-2016(20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对广州市桶装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 并根据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限量的判定, 统计2016~2017年广州市桶装饮用水的监督抽查检验情况, 分析桶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结果 2016~2017年, 共计抽样检验广州市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桶装饮用水654份, 总计18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检出率为2.75%。其中2016年从285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0份, 检出率为3.50%; 2017年从369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8份, 检出率为2.17%。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环节。结论 广州市桶装饮用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确保消费者的饮水安全, 同时提醒消费者提高对桶装饮用水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assess aluminium intake via drinking water by children, approximately 400 households in urban, peripheral, and rural areas were investigated. The study comprised about 200 children (5–7 years old) in the period between 2000 and 2001. The samples of drinking water were collected by a double sampling method (morning and evening). Aluminium was measured by graphite furnace-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GF-AAS). Geometric means (µg l?1, confidence interval) were for evening samples: urban 72.5 (13.2–398), peripheral 6.3 (0.5–86.7), and rural 16.6 (0.5–593). For most households the alumin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morning samples was lowered by about 40% due to deposition of aluminium-containing compounds during standing overnight. These deposits can be later taken up into the wate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luminium limit of 200 µg l?1 for drinking water was exceeded for 7.7, 0 and 13.2% of households from urban, peripheral, and rural areas,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ed contribution of drinking water to aluminium intake by 6-year-old children was 3.81 µg day?1 kg body weight?1 or 2.7% of the provisional tolerable weakly intake (PTWI. 1 mg kg?1 body weight) for urban sites and less for the others. For those cases exceeding the aluminium limit, the predicted aluminium intake via water consumption was 18.4–42.1 µg day?1 kg body weight?1 and contributed 12.8–29.5% of the provisional tolerable weakly intake. In urban areas the aluminium concentration was enhanced due to water treatment; while in rural sites it was due to contamination from cement-made wells. The high prevalence of cement wells in rural areas suggests that drinking water from individual sources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safety control system. The quality of materi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ells and containers for drinking water storage should be also improved. In order to limit aluminium intake from drinking water, this study also supports the suggestion of discarding overnight standing water before it is taken for consumption, especially for use by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