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化学加固机理及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化学加固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论述该类桩的工程特性、所起到改善桩的工程性状及大幅度提高承载力的作用,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对这类桩的设计问题与经济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夯扩桩的设计及工程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锤击沉管夯扩桩的沉管控制原则.通过理论分析及工程实例,比较分析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静载试验值,提出了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第6.4.13条桩端扩大头算式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基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软土地基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尚不成熟,现行规范(JGJ 94-2008)对同时满足"桩中心距大于6倍桩径"的"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沉降应如何计算未作明确说明.根据连云港市云台变电所加固工程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并与实测沉降对比,得出以上情况宜按"桩中心距大于6倍桩径"公式进行沉降计算的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宁东地区中风化的砂岩及泥岩桩的极限端阻力,结合宁夏宁东地区3个工程实例的试验研究,针对宁东地区具体工程的地质特点,应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以及试桩埋设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方法,测定桩的端阻力,对工程场区的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持力层的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宁东地区中风化的砂岩及泥岩桩的极限端阻力值远高于现行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和《岩土工程手册》中所提供的桩的极限端阻力值.该试验研究为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勘察设计单位优化基础方案设计、降低工程造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竖向承载复合桩基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当桩周土体为松砂时,桩距对群桩侧阻、端阻、承台内外区土阻力、群桩总承载力的影响,并将各自的群桩效应系数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在桩基设计时,如何考虑桩、土、承台共同作用是个敏感问题,文中通过实例,证明考虑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的必要性,也证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以某桥梁大直径桩为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了桩周土、桩端土以及桩土界面特性等因素对大直径桩沉降的影响。土体本构关系采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桩身混凝土采用线弹性模型,而桩土界面采用接触面单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桩的荷栽一沉降曲线为缓变形,无陡降段,其极限承栽力应以桩顶沉降来控制,在10.2MN的设计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仅为14.94mm,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在各影响因素中,桩周土对该桩沉降的影响最敏感,其次为桩端土;在工程实践中,提高桩周土强度、合理选择持力层以及避免破坏桩土界面强度是减少桩基沉降、保证上部结构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通过单桥静力触探指标比贯入阻力来模拟计算静压桩沉桩阻力,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由比贯入阻力计算的单桩承载力与现场压桩试验所得到的压桩力进行比较,提出了考虑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综合修正系数α、β来估算静压桩沉桩阻力的计算方法,给出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计算公式;针对不同土层,给出了不同综合修正系数建议值;基于自行编制的Visual Basic可视化程序,以曲线的形式将计算结果直观地显示出来。实际工程的模拟计算和压桩力的实测结果进一步表明采用综合修正系数计算沉桩阻力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高压碎石注浆桩 (HGP桩 )具有灌注桩与碎石桩的双重优点 ,造价较低 ,可节约资金 30 %~ 5 0 % .介绍了HGP桩在郑州某培训基地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实践证明该桩用于永久性支护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高压旋喷桩在桥梁桩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工艺参数对高压旋喷桩的成桩质量影响很大,根据施工现场具体的工程地质情况初步提出施工工艺参数后,施工单位必须进行试验桩施工,以检验试验桩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以试验桩的成果来指导高压旋喷桩的正式实施。本文结合高压旋喷桩在桥梁桩基加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分析了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机理和施工过程,有效地确保高压旋喷桩的成桩质量和加固效果,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