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叶逢春  丁晖 《陕西电力》2001,29(1):8-11
针对电容型电气设备介质损耗角在线检测问题,设计了专用通用硬件并利用National Instrument公司的CVI软件开发工具,开发出的虚拟仪器很好地实现了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角的在线检测.该虚拟仪器大大突破了传统仪器在数据处理、显示、传送、存储等方面的限制,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性能价格比优越、使用方便以及研制周期短等特点.文章介绍了该虚拟仪器的工作原理及软、硬件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仪器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正交分解器的介质损耗角测试仪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通过对电容型高压电力设备接地漏电流进行正交分解,测量其介质损耗角tanδ的方法.根据此种测量方法设计了介质损耗角tanδ的测试仪.文中介绍了测量原理框图及主要组成部分的硬件电路设计.给出了测试仪器的实验电路及仪器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3.
杨文斌 《绝缘材料》2007,40(6):64-66
介质损耗因数(tanδ)是高压套管等电容型电气设备绝缘状况的重要特性参数,但由于变压器运行环境中存在很多的干扰信号影响了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测量,采用小波去噪的方法,研究了基于虚拟仪器的变压器套管介质损耗因数在线检测。测量结果表明,虚拟测试仪引入小波函数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及时有效地对设备绝缘特性进行在线监测从而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ARM+DSP双CPU结构的智能变电站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在线监测系统IED设计方案,遵循IEC 61850协议给出具体软硬件设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精确的测得泄漏电流、介质损耗、等值电容等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可通过IEC 61850协议将数据传输至在线监测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电容型设备的故障性质、故障部位,评价流过电容型设备绝缘中电流的有关特性、设备电容量C及其变化速率、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的有关特性,局部放电参数以及油纸绝缘系统的剩余寿命,探讨在线评价电容型设备绝缘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汪晓明  李军浩  牟磊  吴晓辉  李彦明 《高压电器》2006,42(4):271-273,277
介绍了二次综合比较法的原理。提出一种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电容型设备在线监测的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和电容量C的测量值进行分析的方法,它通过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计算出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和电容量C的一次报警值,并对该报警值采取连续报警个数的确认和修改报警值二次确认的方法进行最终的确认,可有效地减少环境和设备本身的干扰。由实际检测数据的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移相和平衡测量原理的介质损耗在线测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目前的微电流传感器设计和制造技术,利用信号移相和小电流平衡测量原理,采用单匝无源微电流传感器作为检流计,通过微型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ler Unit,MCU)实现了低成本高准确度的介质损耗因数在线测量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测量原理和实现方式,分析了该方法的理论测量精度:设计了通过电阻电容改变介质损耗角的简单实用的模拟试验电路.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介质损耗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电容型电气设备介质损耗是判断其绝缘状况的有效手段。针对介质损耗角在线监测的特点,提出了以高精度快速傅里叶变换为核心的纯数字测量方法,通过曲线拟合求频谱幅值最大处的频率,利用正弦参数法求该频率处的相位角。同时在信号提取方面采用基于零磁通无源穿心式小电流互感原理的泄漏电流传感器的新方法。首次将温湿度检测应用到此监测系统,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系统软件主要分为三大模块:系统定制模块、运行检查模块和信息查询模块,采用功能强大的C++ Builder开发。试验结果证明本系统能满足测量的可信度、准确度和稳定度要求,可实现介质损耗角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压电容型电气设备介质损耗因数,在分析其原理的基础上,综合使用趋势分析和相对比较的绝缘诊断方法,设计了电容型电气设备介质损耗因数在线监测系统,实际应用后,监测终端技术指标达到了技术要求,提高了绝缘诊断的灵敏度,保证了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邓凸  黄新波  石杰 《电力建设》2014,35(11):38-44
为保证变电站内电容型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设计研发了一套智能变电站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系统遵循IEC61850协议给出具体软硬件设计,采用IRIG-B码同步时钟实现设备的异地同步采样,运用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实现设备之间数据的无缝连接,通过故障诊断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判断设备的绝缘情况。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精确地测得电容型设备的泄漏电流、介质损耗、等值电容等反应电容型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并可通过IEC61850协议将数据传输至在线监测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11.
智能型电网谐波监视分析及保护一体化装置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介绍了一种智能型电网谐波监视、分析、保护一体化装置,详细描述了该装置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并提出了在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中所运用的关键技术和技巧,如FFT计算方法及技巧、专家预测控制方法实现故障录波、三维图投影技术等,最后介绍了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后系统所实现的主要功能。该装置已在某变电站挂网试运行,运行结果表明其监视、分析、自动记录电网运行谐波参数准确、可靠、精度高,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矿用低压电缆绝缘参数在线检测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用低压电缆绝缘参数在线检测仪,实现了对电缆的绝缘电阻、对地电容的在线检测。硬件采用了8098单片机和霍尔传感器等元件,软件采用了二次微分算法和数字带通滤波器。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核心:合成仪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传统自动测试系统的不足.针对传统自动测试系统的不足,从合成仪器的硬件设计思想和软件需求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主要介绍了合成仪器的模块化硬件结构,合成测试系统的软件组件编程思想,合成测试系统的软件算法以及合成测试系统的设计规则.  相似文献   

14.
虚拟仪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虚拟仪器技术是电子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测控的前沿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虚拟仪器的概念和特点,软、硬件系统构成和应用领域,分析了虚拟仪器的开发平台和系统的设计过程,最后探讨了虚拟仪器技术的前景展望,提出我国在多领域推广和应用虚拟仪器技术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蓄电池放电能量并网装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提出了一种新的蓄电池放电能量并网装置。该装置以MC68F333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SPWM控制方式和混合模糊PID控制算法,将蓄电池能量逆变为工频正弦波电流馈入电网。详细描述了该装置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并提出了在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中对装置可靠性设计,抗干扰措施以及减少放电能量对电网冲击的解决方案,最后介绍了该装置的主要功能。该装置现已在多个电业局中投入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配置文件的虚拟仪器测试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了当前虚拟仪器测试系统中软、硬件集成存在的问题,如通用能力差,不是以“测试任务”为中心,测试平台庞大、复杂等。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置文件的虚拟仪器测试软件模型。剖析了模型结构、特点,论述了模型的具体实现过程。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虚拟仪器软件设计方法。基于配置文件的虚拟仪器测试软件实现了软件结构的可配置、软件代码的重用和硬件模块的互换,简化了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化测试仪器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化是测试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提出了一种测试仪器网络化的新方法,在测试仪器硬件结构上搭建嵌入式模块,使得测试仪器成为嵌入式系统,从而具备嵌入式系统互连及连网的功能,达到测试仪器网络化的目的.文中构建了这种新型的网络化测试仪器系统硬件电路,并与传统的测试仪器系统进行了比较,最后在软件上介绍了系统关键的软件技术--嵌人式操作系统和对象组件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故障录波装置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故障录波装置 ,详细描述了该装置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 ,并提供了在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中所运用的关键技术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介绍高性能时码产生器,给出仪器的硬件设计和控制软件框图.该设备基于AT89C51,采用软件抗干扰技术,实现授时主系统时钟与中心UTC主钟的同步.该仪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功能完善的电介质测试系统是电子材料研究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研华PCI-1762继电器卡、HP4284A测试仪、宇光708P温控仪表等为硬件基础的多样片、任意频率、多功能的电介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探讨了虚拟仪器技术在电介质测量领域的应用,实现了5样片、多频率的多功能低温电介质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