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道教天人合一看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道教"天人合一" 思想的来源;论述了道教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道教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规定、道教"天人合一" 思想的生态学意义;指出道教在"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的指导下,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的深刻论述及制定的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值得现代人加以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中,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概略地介绍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演进、主要流派、基本格局及其根本特点。以“天人合一”自然观为基础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整体协调、和谐统一的思想,及其内涵着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学说,并论述了“天人合一”学说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中,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概略地介绍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演进,主要流派,基本格局及其根本特点,以“天人合一”自然观为基础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整体协调,和谐统一的思想,及其内涵着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学说,并论述了“天人合一”学说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教思想中的生命伦理、生态伦理、生活伦理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世俗生活,其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重人贵生"观是道教伦理的重要内容:它试图解决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息息相关、相依共存,反映了人对自然的一种依赖感与亲和感,道教的饮食文化便充分反映了"道法自然"与身心和谐的统一。文章对此作了探讨,由此可以挖掘有利于今天环境保护和饮食养生相协调的营养与智慧,充分借鉴,用以指导行动。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萌芽于西周时期。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具有丰富博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知性通天、天人和谐、以人顺天、天人感应等主要方面。“天人合一”范畴蕴含着天人一体的生态整体观、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态平等观、尊重与敬畏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和遵循客观规律的生态实践观,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强调人在审美过程中与自然浑然一体,追求一种天人和谐的审美境界。在该思想影响下,中华民族图案形成了自然质朴、含蓄内敛的气韵和风度.文章通过对中华民族图案内容与达意的分析,论述“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在民族图案设计中的体现,并对民族元素在家纺图案设计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法理论上的法律人格概念关注的是“人在民法中的存在方式”,而“生态人”法律人格表征的则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诉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法治思想的提出对于“生态人”的法律人格塑造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人”作为一种契合新时代生态文明诉求的人性预设,其法律人格构造更应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于“生态人”的法律人格构造,应重点从“生态人”如何成为法律主体、是否具备权利能力以及怎样享有人格利益三个维度进行论证。“生态人”法律人格的塑造,因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诉求下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人之形象”的新主张与新期待。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有重视自我生态的传统。道教生态思想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风俗民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论述了道教生态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个体生存状态中守静养性的生态平衡之道对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对传统服饰的影响,提出中国古代服饰在形制、色彩、图案等各方面要受“天人合一”思想的约束,从而达到人间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注重展现自然和人文的关系,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丽图景,蕴含着浓厚的生态意识。阐述了迟子建小说中体现的万物有灵、天人合一思想和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是孟子思想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他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与观念,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道法自然”本体论的深层生态含蕴、“人与天一”自然观的深层生态底蕴、“物无贵贱”、“我亦物也”价值观的深层生态内涵,以及“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实践观等几个方面剖析了道家哲学的深层生态意蕴,为完善和发展现代生态哲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态伦理理念。他认为自然之“德”乃是人类所效法的生命准则,要保有这种“常然”之“德”则需信守“无为”,尊重自然规律,持有“万物不伤”的生态保护理念,才能最终达到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理想王国——“至德之世”。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中的生态保护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作为一个民族大省,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蕴含着朴素的生态保护理念的宗教文化,无论是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还是人为宗教信仰中的戒律,都充满了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敬天畏命"的思想,对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客观上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从树立生态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作为一种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精神资源,宗教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很有必要予以关注、发掘、总结。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河洛文化产业园的规划目标定位,对其整体的场地布局、功能分区及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并结合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自然的景观构建模式,针对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融合,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旨在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协调"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阐释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回应。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理论构建的问题上,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视角,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西方绿色运动的左翼,其理论渊源颇为庞杂。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论,生态学、系统论、未来学的理论成果,甘地的非暴力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英国文学家奥利弗·哥尔德史密斯的诗歌《荒村》的时代背景、创作由来及主要思想内容,在生态分析的视角下,通过分析被遗弃的村庄过去与现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以及社会发展与生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哥尔德史密斯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9.
以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为范本追溯以敬畏生命、"天人合一"、和谐为本为核心价值观的印第安传统文化。厄德里克将族裔文化聚焦于生态伦理层面,旨在按照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所昭示的生态思想重构人与自然之间、不同种族之间的和谐共存。在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当今,厄德里克借返魅自然重塑人对自然的谦卑,可促使我们在反思和启发的语境中考量现代文化中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为构建现代生态文化提供有益的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传统建材行业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分析了生态绿色建材的先进性、环境协调性和舒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建材行业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建议,提倡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建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