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避震疏散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双约束"理论,通过对城市避震疏散空间等城市设施方面的调查取证和分析比较,并利用GIS软件分析和空间模拟的方法对都江堰老城区这一典型案例进行避震疏散空间布局和抗灾性能的分析,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避震疏散空间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律和方法等问题展开一定的探索;并希望通过完善避震疏散空间系统的理论,为城市各项避震疏散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种相对系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城市编制抗震防灾规划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避震疏散场所的建设对抗震及构建安全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体系尚不明晰且缺乏层次性。基于此,研究根据我国各层次规划的不同要求与特点,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不同规划层次的避震疏散场所体系框架,提出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侧重点,并结合张家港市的实践,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层次要求,对中心、固定、紧急三级避震疏散场所进行总体布局和宏观控制,为未来城市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是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严重威胁,抗震防灾是抵御地震灾害极其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地震来临时及震后,组织好居民避震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十分有效的措施。本研究主要是运用GIS技术,实现对福州市全市及各个街道的避震疏散场所资源的分析、筛选和统计,通过缓冲区的GIS方法为管理部门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从抗震防灾的角度提供量化、科学的避震疏散场所控制指标,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山地小城镇避震疏散通道震后连通 性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能否安全转移、救灾 工作能否顺利展开。本文以地震高发的滇西 山地小城镇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县城(下称 耿马县城)为研究对象,以沿街建筑易损性 灰色度评价测算各路段的连通概率值,分析 在不同地震烈度下避震疏散通道的连通性。 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发生地震烈度为7度及 以下地震灾害时,整体避震疏散通道网络连 通度较好,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避震疏散 通道网络连通度下降,甚至有部分避震疏散 通道不能连通。因此,在地震灾害发生前, 应进行避震疏散通道的连通性的评估,并根 据评价结果有效布置救灾物资,加固改造连 通性差的避震疏散通道。  相似文献   

5.
马春红 《山西建筑》2014,(21):25-26
以新疆阜康市为例,结合避震疏散系统的基本内容,对避震疏散场所进行了调查及评价,从避震疏散分区规划、场所规划、通道规划三方面分析了避震疏散规划编制技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避震疏散微机模拟在城市及企业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应用葛学礼,朱立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陈庆民(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渤海造船厂)一、前言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以及企业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分规划,而避震疏散规划则是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完善、合...  相似文献   

7.
高中卫  李春慧  陆明环  张立洁 《规划师》2011,27(Z1):203-206
城市应急避震疏散场地的规划思路为:明晰现状应急避震疏散场地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价已有应急避震疏散场地抗震安全,核算单个场地面积和容纳人数,估算各个分区所有场地能容纳的人数总和,若满足需求,则对现有场地进行建设改造,若不满足需求,则要提出解决方案.城市应急避震疏散场地的规划选址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安全性、可通达性、场址类型和面...  相似文献   

8.
分析高层建筑传统疏散体系设计的不足,根据建筑火灾安全学原理尤其是根据火灾中人的行为心理规律,探讨了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新概念——“安全核”疏散体系。  相似文献   

9.
玉田县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基于城市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文章从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概念出发,在玉田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托于玉田县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布局以及层次,结合地震及其二次灾害发生时序、灾民避灾特征以及玉田县受灾防灾减灾特点等,初步研究规划建立城乡并重、逐级控制、多因素结合、安全选址、有序可达、平灾结合及具有玉田县城市针对性的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令煌  林熙 《福建建筑》2013,(9):102+101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逐渐加快,城市中越来越多高层建筑,而建筑中火灾风险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所以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管理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从高层建筑中安全疏散评价方法的必要性入手,说明安全疏散在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性,之后分析了安全疏散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之后,各地开始规划建设避难场所,但是从近年的实际效果看,仍存在很多问题。避难场所的应急服务能力建设需要分阶段进行,从重视"量"到重视"质",由重视场地选址到重视内涵建设。研究构建了一套对城市现状避难场所应急服务能力进行整体性评价的方法,提出以安全性、可达性、规模容量、应急配套设施和应急管理5个方面为主的评价体系,并结合实际案例,全面分析了当前避难场所的种种不足,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从4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应对的策略,以促进避难场所应急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商业建筑中人员疏散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元胞自动机基本模型基础上,引入了社会力模型中的思想,开发了一种扩展元胞自动机新模型。新模型中引入了"危险度"和"视野"的概念,综合考虑了火源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力、墙和障碍物对人的排斥力,并且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对门和楼梯等主要疏散通道处,按人员密度的不同来确定疏散速度。新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到人员的整个疏散过程,得到每个时刻的人员分布状况,从而找出逃生过程中不利于人员疏散的"瓶颈"位置。与基本元胞自动机模型比较,单房间内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用新模型对某地下商业街内人员的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疏散过程的瓶颈和阻塞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合理、经济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为城市居民提供迅速方便、安全经济、舒适准点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是城市科学管理的需要.从公共交通规划的技术性能、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评价使用  相似文献   

14.
南沙新区作为广州发展的驱动平台,它的区位与城市发展所承我的功能要求其交通系统必须是高标准的、高包容的和高可达性的.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先进城市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快速对外联系通道、构建新型内部交通系统3个方面着手,构建起一个与南沙新区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综合交通系统.同时,原珠三角区域交通供给对南沙新区的发展是考虑不足的,南沙新区交通系统的建设将必定是一个对区域交通系统重构的过程,这种过程将包括系统上、设施上和体制上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文国玮 《规划师》2006,22(11):83-87
我国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存在路线过于集中、主次不分、服务质量低下、缺少公交换乘枢纽等问题,应正确认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基本国策,正确理解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发展形态、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及城市道路系统的关系,正确处理公共交通线路和城市道路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建设公交换乘枢纽以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服务性.在一般情况下,库尔蒂巴概念的"BRT"既不适合于我国城市常见的双向、高强度的发展模式,也不是解决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人员逃生从众度、疏散路径选择度等基本概念,通过建立“黑屋”实验平台,用多组人群进行多次疏散实验,研究人群疏散行为参数对疏散时间的影响。把建筑结构参数、火灾中的烟气、温度等参变量通过数据融合处理形成统一的知识表征。用人群密度、人员逃生从众度、疏散路径选择度等参数来表征火灾中人群的行为特征。首次构建智能疏散诱导的机理模型,形成基于人群特征的智能疏散诱导系统。通过智能疏散诱导系统对疏散指示灯的PWM控制,实现疏散路径的动态调整与优化,给出人群疏散的动态标识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缩短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7.
文中就智能运输系统(ITS)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必要性,以及发展ITS所能带来的效益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