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热法条件下,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无水乙醇(EtOH)和水[y(DMF):V(EtOH):V(H2O)=3-1:1]为溶剂,基于2,2-联吡啶(2,2-bipy)、叠氮钠(NaN,)和硝酸镉(Cd(NO3)2·4H2O)合成了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cd(2,2-bipy)(NaN3)2]。(1)。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c2/c空间群,在不对称结构单元中一个镉原子与两个NaN,中的两个氮原子和2,2-bipy中的两个氮原子配位。同时,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晶胞参数:a=1.21675(5)nm、b=1.4631(6)nm,c=0.6565(2)nm,V=1.1682(8)nm^3,De=2005kg/m^3,Z=4,F(000)=688,GooF:1.138,R1=0.0234,wR2=0.0574。 相似文献
2.
3.
4.
用2-羧基吡啶和六水合氯化锌反应制备了一种新的三维氢键超分子配合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单晶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836(2)(A),b=5.2256(10)(A),c=14.611(3)(A),Mr=381.64,β=90.01(3)°,V=751.0(3)(A)3,Z=2,Dc=1.688Mg·m-3,F(000)=392,μ=1.680mm-1,R=0.0258,wR=0.0612.共收集2159个衍射数据,其中1273个为独立衍射点(Rint=0.0332),可观测点数1139个(I>2σ(I)).结果表明,在组成该超分子体系的基本结构单元[Zn(C6H4O2N)2·(H2O)4]中,Zn(Ⅱ)离子形成六配位的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单元之间通过氢键OH…O相互连接,形成了无限延伸的具有网状结构的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冬升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1,19(2):27-29
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在配位化合物中往往表现为配合物分子内和(或)分子间的配体间相互作用。因此,研究配合物中的配体间弱相互作用就成为由配位化学向超分子化学过渡的桥梁。本文以锰离子为中心离子,以2,4,6-吡啶三羧酸为配体进行晶体合成实验。通过检测手段了解了合成的配合物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温搅拌法合成了2,3,6-三巯基均三嗪(ttcH3)和4-氨基-3,5-二(3-吡啶基)-1,2,4-三唑(3-bpt)与过渡金属镉的配合物[Cd(ttcH2)2(3-bpt)2]·2H2O,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热重分析等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该配合物为单核,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在氢键作用下拓展为3D超分子网络结构。热重分析显示该配合物的骨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热法,以3-(3-羟基)-5-(吡啶-2-基)-1,2,4-三唑和硝酸铜为原料,合成一个结构新颖的3D超分子配位聚合物[Cu(OPT)2]n(1)。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检测及热稳定性分析等结构测定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中心Cu(Ⅱ)离子与四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中两个氮原子来自两个配体的三唑环,另两个氮原子来自两个配体的吡啶环。配合物中存在分子内三中心氢键,并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苯亚甲基苯乙酮-4-氯苯甲酰腙为配体,水热合成了一个镍的单核配合物Ni(bacbh)2(Py)2(bacbh:苯亚甲基苯乙酮-4-氯苯甲酰腙;Py:吡啶),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热失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学数据:a=1.344 3(6)nm,b=2.471 7(12)nm,c=1.465 1(7)nm,β=98.47°,V=4.815(4)nm3,Z=4,μ=0.561 mm-1,Dc=1.292 mg/m3,F(000)=1 944,最终偏离因子[I>2sigma(I)]R1=0.038 6,wR2=0.096 1(all data),GOF=1.007(CCDC:840865)。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出一例新型镍配位聚合物(CPs),[Ni2(phen)2(BTC)(H2O)6]·2H2O(化合物1,phen=1,10-菲罗啉,BTC=1,2,4,5-均苯四甲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ɑ=7.3604(5),b=10.9871(7),c=12.1984(8),α=66.787(6)°,β=76.531(6)°,γ=70.716(6)°,Z=2。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1是一个二聚物,并且通过配位水分子和均苯四甲酸配体上的配位原子形成的氢键进一步形成3D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2,2’-联咪唑(H2biim)和邻苯二甲酸(H2phth)为配体,以钴为中心离子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Co(H2biim)2(phth)],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解析和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0.849 39(3)nm,b=1.156 45(5)nm,c=2.059 40(10)nm,β=94.769°。V=2.015 90(15)nm3,D=1.619(g/cm3),Z=4。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00℃以下稳定。 相似文献
11.
用溶液挥发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Bi I3(5-NH2-phen)(DMAC)]n(phen=1,10-phenanthroline),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8.3181(17)?,b=17.621(4)?,c=15.374(3)?,β=96.16(3)°,V=2240.4(8)?3,Z=4。相邻的簇与簇之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用常温扩散法,在甲醇/水溶液中,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邻菲罗啉和金属盐Zn (NO3)2·6H2 O/MnCl2·4H2O构筑了2个配合物:{[Zn (TBTA) (phen)2] (H2O) (CH3OH)}n(1)和{[Mn(H2 TBTA) (phen)2](H2O)-(CH3OH)}n(2)(H2TBTA=四溴代对苯二甲酸,phen=邻菲罗啉),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和2均为一维链状配合物.分子内存在的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加强了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2-(2-吡啶基)咪唑-1-基]乙酸乙酯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d2(PIEA)2(μ-Cl)2Cl2],测定了其X-射线单晶结构。晶体学数据:P–l空间群,a=0.8978(3)nm,b=0.5462(3)nm,c=1.0719(3)nm,α=84.335(3)°,β=71.245(3)°,γ=62.323(3)°,V=0.7622(3)nm3,Z=1,s=1.069,最终残余因子(I>2σ(I)),Rl=0.0249,wR2=0.0712;对于全部数据Rl=0.0271,wR1=0.0726。 相似文献
14.
以[2-(2-吡啶基)咪唑-1-基]乙酸甲酯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2(PIMA)2(μ-Cl)2Cl2],测定了其X-射线单晶结构。晶体学数据:P2(1)/n空间群,a=14.536(3),b=6.9474(14),c=14.536(3),α=90.00°,β=109.48°,γ=90.00°,V=1383.9(5)3,Z=2,s=1.049,最终残余因子(I>2σ(I)),Rl=0.0324,wR2=0.0753;对于全部数据Rl=0.0466,wR1=0.0796。 相似文献
15.
以Cd(CH3COO)2和烟酸(C6H5O2N)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类金刚烷型配位聚合物[Cd(C6H5O2N)2-(H2O)]n,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1.144 9(5)nm,b=1.208 3(5)nm,c=1.742 8(5)nm,α=β=γ=90°,V=2.411(16)nm3,Z=8,dc=2.064 g/cm3,μ=1.834 mm-1,F(000)=1 472,R1=0.022 6,wR2=0.041 8。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温溶液法合成标题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表征。标题配合物中对苯二甲酸连接两个Cu(phen)2单元形成双核阳离子[Cu2(phen)4(pta)]2+,抗衡阴离子对甲醛苯甲酸根与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游离[(fba)2·8H2O]2-单元,两者通过O—H…O氢键沿a方向延伸为一维链结构。相邻两个双核铜单元借助phen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利用H3PO3的还原性,合成了一个一价铜配合物[Cu(pyz)(NO3)]n(1)(pyz:吡嗪),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一价铜离子通过硝酸根和吡嗪的桥连作用,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水-甲醇混合溶剂体系中,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及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得到一个超分子配合物{[cd(phen):(TBTA)](H2O)(CH3OH)}n(1),并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及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n=9.4774(7)A,b=10.7306(8)A,c=17.1542(13)A,V=1653.4(2)A^3,Z=2,Dcacl=2.014mg/mm^3,R1[I〉2σ(,)]=0.0372,wR2(all data)=0.0750。配合物1通过氢键作用及π-π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9.
在水热条件下,用主配体H2(cpa)[3-(4-羧基苯基)丙酸]、辅助配体bpy(bpy=4,4-联吡啶)和Cd(NO3)2·4H2O,合成了配合物[Cd2(cpa)2(bpy)1.5]·0.5H2O.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热重分析法(TGA)、红外光谱分析及荧光光谱分析法,对该配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反应产率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