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真振幅有限偏移距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零偏移距一次反射纵波可描绘成三维时间或深度偏移反射,以致偏移的波场振幅是与角度有关的反射系数的一种度量。最近提出的各种涉及加权绕射叠加的偏移/反演算法都是以Born或Kirchhoff近似法为基础的。本文提出一种三维Kirchhoff型叠前偏移法,该方法中待成象波场的一次反射是由零阶射线近似事先描绘的。因此,恢复与角度有关的反射系数的主要问题主就变成了消除一次反射几何扩散因子的问题。为达到该目的  相似文献   

2.
非零偏移距一次反射纵波可描绘成三维时间或深度偏移反射,以致偏移的波场振幅是与角度有关的反射系数的一种度量。最近提出的各种涉及加权绕射叠加的偏移/反演算法都是以Born或Kirchhoff近似法为基础的。本文提出一种三维Kirchhoff型叠前偏移法,该方法中待成象波场的一次反射是由零阶射线近似事先描绘的。因此,恢复与角度有关的反射系数的主要问题就变成了消除一次反射几何扩散因子的问题。为达到该目的而取的权函数不依赖于未知反射层,它能正确地恢复偏移图象中的震源脉冲,而不在乎所用的震源—检波器排列如何以及波场中是否出现焦散线。我们的权函数是用旁轴射线理论计算的,它比得上基于Beylkin行列式的反演积分函数。它们仅相差一个很容易解释的因子。  相似文献   

3.
非零偏一次反射纵波能被成像到经3D时间偏移或深度偏移后的反射波剖面之中,因此偏移后的波场振幅反映了反射波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包括最近提出的加权绕射叠加法在内的各种偏移/反演算法都是以Born近似或克希霍夫近似法为基础的。本文提出了一种3D克希霍夫型叠前偏移法,这种方法预先以零级绕射线近似来描述被成像波场的一次反射波。这样,试图恢复与入射角有关的反射系数这一主要问  相似文献   

4.
用 AVO 技术成功地预测岩性和流体成分时,需要对地震数据做精确的预分析处理。大多数情况下,在做完与偏移距有关的一些处理后,剩余振幅误差依然存在。剩余振幅效应所引起的误差与希望定量化的 AVO 响应相比是很大的。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幅一距均衡法,试图校正这些误差以及非最优处理带来的误差。偏移距均衡技术的目标是确定随偏移距变化的背景地震反射与理论预测结果之间的关系。在假定与理论结果的任何偏差是由于剩余处理误差或非最优处理所造成这一前提下,用设计出的简单偏移距校正函数可校正这些差异。该函数已应用于理论值合适、地震特征一致的某探区内远景带和非远景带地震数据上。仔细谨慎地用上述方法得到了含气砂岩和净砂岩的 AVO 响应,其结果与理论预测值非常接近,AVO 梯度剖面和梯度×零偏移距剖面显得更真实和实用。实际应用时,在地震剖面上选择一组时窗,求出平均振幅,该振幅随偏移距而变化。然后,将时窗内的振幅衰减与模拟的背景反射振幅的 AVO 响应进行对比。经校正后的地震数据反映了模拟的背景响应,这种简单校正改进了第三类薄层含气砂岩的 AVO 响应。同时从墨西哥湾地区的几个应用实例可见,较强的 AVO 响应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5.
地震振幅随偏移距变化中含有弹性参数方面的信息。叠前振幅分析就是试图利用反射系数(入射角的函数)的变化来提取这种信息。通常采用近似公式来计算反射系数,而几何扩散随偏移距的变化和滞弹性衰减效应常常被忽略了。由于数据是作为偏移距的函数记录的,因而把入射角当作变量时的计算效率不高。本文提出了经过修改的近似公式,它可用于弹性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几何扩散以及复旅行时(包括滞弹性衰减在内)的计算。对一维介质而言,综合运用这些近似公式可在偏移距坐标上计算出泰勒级数形式的地震反射振幅(P 波,S 波或转换波)。泰勒级数中的系数可以直接从介质参数中求出,而不需应用射线参数。对一次反射 P 波而言,利用动态射线追踪法计算出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几何扩散和滞弹性衰减随偏移距的变化。透射系数随偏移距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6.
偏移到零偏移距(MZO)法是一种叠前部分偏移方法。它可将有限偏移距数据偏移成近似零偏移距数据,而不管数据中是否存在倾斜反射层。在标准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中,MZO是重要处理步骤之一,但一般均假定介质速度为常数。因此,大多数MZO算法不能校正射线弯曲及介质非均匀引起的反射点散射。本文给出了垂向速度梯度为常数时MZO算子的解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AVO技术可预测岩性和流体成分,这种预测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地震反射数据预处理的精度。然而,经过许多与偏移距有关的预处理后,常常会存在着剩余振幅效应。与我们想要定量分析的AVO响应相比,这种剩余振幅效应引起的误差常常会很大。在本文,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与偏移距有关  相似文献   

8.
低信噪比、绕射波干涉和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即:反射点分散、与倾角有关的NMO以及反射角度)使得可靠的AVO分析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叠前时间偏移(PSTM)使得绕射波收敛,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并减少了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此外,在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与偏移距有关的信息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并且在真实地震数据和一维地下模型合成数据进行比较之前PSTM是必须的。我们提出了一种二维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算法。为了能正确地完成振幅处理,在进行偏移之前需要进行三维数据到二维数据的转换,这种转换是通过对非平面几何扩散数据的校正来实现的,利用偏移的最大倾角随旅行时和偏移距的增大而减小的原理减少偏移假象。在进一步处理之前的最后一个处理步骤是对二维几何扩展进行校正,并且去除在偏移中隐含的NMO校正。两组海上数据的实例表明,数据的质量在叠前时间偏移之后得到了提高,并使得后续的振幅分析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9.
地震勘探中,利用亮点技术来直接寻找油气取得了一定成功。但要区分高振幅异常是由气层引起还是非气层引起,就非常困难。近年来有人开始研究用反射能量与偏移距的关系来确定岩性及所含流体,Ostrander 和 Gassaway 等利用共中心点(CMP)道集中,反射振幅与偏移距的关系.成功地区分了气成的和非气成的振幅异常。  相似文献   

10.
真振幅偏移(TA)法也就是克希霍夫加权差分叠加法,利用这种方法能估计复杂的角相关反射系数,这种反射系数在AVO反演中非常重要。利用叠前或叠后克希霍夫偏移及快速格林函数计算程序就可实现真振幅偏移。本文,我们用含超临界角反射(复杂反射系数)的焦散线的单炮共炮检距合成地震记录作验证。真振幅偏移数据的振幅与理论反射系数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角相关反射系数的估计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偏移距规则化技术在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叠前时间偏移生成的共成像点道集是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叠前预测的基础数据,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分辨率和振幅保真性。叠前时间偏移共成像点道集中振幅相对关系受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野外地震数据偏移距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研究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叠前偏移距规则化技术——基于偏移距分布密度的叠前振幅加权方法,其实质是根据每个偏移距的空间分布密度确定适当的振幅比例因子,对所有分组后的共偏移距数据做振幅加权处理,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选取了某个正在进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勘探区域,采用上述方法消除了野外偏移距不规则分布造成的成像假象,得到了相对振幅特征保持良好、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的共成像点道集。  相似文献   

12.
成像空间采样的不连续性会造成目的层偏移振幅的不-致,采样的不均匀性还导致偏移噪声。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目的即是削弱这种振幅不-致和偏移噪声。基于塔里木盆地WN区块选用的12L4S320T观测系统,本文定量分析、对比了目的层埋深、目的层倾角、接收线数、线距、点距、观测方式及其他因素对偏移振幅和偏移噪声的影响:①地震道所处子区位置的不同其偏移成像效果存在较大差别;②较浅或大倾角目的层的振幅衰减和偏移噪声更明显;③宽方位采集仅在复杂构造区或存在各向异性时才具有成像优势;④减小炮线(点)距比减小接收线(点)距对成像效果改善显著;⑤正交、斜交、砖墙等三种观测方式在相同采集参数时成像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叠前反射波形的分析可以看作是深部地壳的反射层物理特性的研究。为了简化这种分析,假定记录的振幅为来自弱弹性不均匀介质的反射。在这种假定条件下,反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趋势可以表述成与反射信号的密度和刚度差变化一致或与反射信号的拉梅系数差变化相反。这种变化趋势的斜率反映了泊松比差异的程度。文中没有进行单个模量或密度差的反转,所确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反射成像中,术语“偏移”通常被描述成一种策略。利用这种策略,可以把时间域原始反射(如共炮点剖面或共偏移距剖面)变换到地下反射面的正确空间位置。“偏移”还可被描述成另一种策略,即在时间域直接把原始反射变换到时间偏移的位置。最近,“偏移”这个词已经被用来描述一种处理,这就是把在共偏移距(CO)剖面上观测到的原始反射变换到它们在零  相似文献   

15.
零炮检距(MZO)偏移也叫做倾角时差(DMO)或叠前部分偏移,它将叠前偏移地震数据变成近似的零炮检距数据,以便消灭反射点上的画弧现象,并可获得在反射层倾角范围内的优质叠加结果,MZO是标准地震数据处理中重要的一步。迄今,各种频率-波数(f-k)和积分 MZO 算法已应用于实践中。文中,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正常时差(NMO)校正的、共炮检距剖面的有限差分 MZO 算法。这种算法用的是一种常规叠后偏移15度有限差分偏移算法和一种特定的速度函数,而不是真正的偏移速度。本文证实当速度随深度而变化时这种 MZO 算法的实现结果,并探讨这种算法应用于速度随深度和水平距离变化情况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迭加或零偏移距剖面的偏移是以由地表观测到的波场值求取空间中的波振幅为依据的。通常,这种计算是由深度延拓来实现。我们介绍另一种偏移法。它是通过反时延拓完成偏移处理的。这种方法比现行的偏移方法优越,对速度变化很大的陡倾角构造特别有利。本方法已用适当的合成资料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在成层地层中以非法线角入射的地震反射响应取决于弹性常数和地层的厚度。对增进地震数据特征值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除用了来自与偏移距有关的振幅信息外还应用了随偏移距变化的相位和频率信息。组合了振幅,相位和频率随偏移距变化(APF.VO)的分析是以地震道的解析描述为基础,通过对振幅、相位和频率标记(indicator)的计算来进行的。对合成和实际资料都作了检验。根据合成地震记录的分析,证明通过引入不同的孔隙流体或岩性条件,修改已知目的层的速度和厚度,在APF.VO图上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与反射层间的干涉有关的以及与临界角现象有关的效应,根据相位移和振幅变化,通过相位和振幅两者随偏移距变化标记,可被探测得很清楚。频率标记主要受传播子波的频谱控制。由于从紧靠地震测线的现存井推得基本的合成模型,因而对一些实际的CDP道集进行了分析,与干涉和临界角有关的特征在实际资料的APF.VO图中仍然是很明显的。振幅标记相当稳定,而相位标记显示较强的空间易变性和对噪音较高的敏感性。具有随偏移距变化的干涉经常在实际成层构造中发生并严重地使地震资料失真。因此AVO解释和AVO反演方法还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相位和频率随偏移距变化的概念可以帮助传统的AVO解释,并在反演方法中应用时将产生进一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介质垂向非均匀性和内在各向异性都会导致反射时距曲线偏离双曲形状。基于传统双曲时差方程的时间域成像方法不能准确归位远偏移距或大入射角地震波能量。将已有非双曲时差方程总结归纳为级数展开逼近、时移双曲近似、反椭圆近似和正交多项式逼近4类,面向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推导了级数展开四阶逼近、时移双曲近似和反椭圆近似的双平方根时差方程。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反椭圆近似在垂向变化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中有很高的精度,它在各向异性介质时间域成像方面有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反射地震成象可由偏移共中心点倾斜迭加资料得到。基本方法是对每一个共中心点集合作倾斜迭加,然后组成倾斜迭加剖面。早先研究者是用共炮点或共接收点集合作倾斜迭加偏移。可是共中心点倾斜迭加能享受到中心点座标的实际好处。此外,偏移方程不需要因陡倾角、大炮检距或垂直速度的变化而作近似。一个理论上的缺陷是对侧向速度变化未作确切的处理。倾斜迭加偏移是一种迭前偏移方法。它解决了普通迭加中的倾角选择性问题,特别是当水平反射层与陡倾角反射层相交时。这样对全部倾角作正确处理也改进了成象的侧向分辨率。倾斜迭加偏移也提供了在偏移改进了地震资料以后直接计算层速度的方法. 倾斜迭加偏移的运动学处理(旅行时处理)对超临界反射及折射也是精确的。这些同相轴要转换到-t面。倾斜迭加偏移方程将-t面转换为深度—中心点速度面.通常,偏移时倾角影响,在速度反演时就自动考虑了。  相似文献   

20.
角道集与偏移距道集在表象微分优化中的等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鹏  William W.Symes 《石油物探》2007,46(6):565-568,625
在偏移速度分析中,地下散射角度共成像道集(简称角道集)有清晰的物理意义。地下偏移距共成像道集(简称偏移距道集)是角道集在逆Radon变换下的对偶量。从一次反射的正演模型人手,探讨了偏移距道集的物理意义,重点阐述了偏移距道集与角道集在表象微分优化中动力学上的等价性。这一等价性是偏移距域表象微分偏移速度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