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取代冶炼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项钟庸 《钢铁》2007,42(9):16-18
通过分析高炉的生产数据,总结出了限制高炉强化的因素是高炉内煤气通过炉腹的能力.分析了原燃料质量、风口处消耗的热量、热风温度和富氧率等因素对高炉强化的影响,证明炉腹煤气量指数能够很好地表征高炉强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用冶炼强度指数分析高炉容积对强化冶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云彩 《钢铁》2001,36(5):9-13
以冶炼强度指数作为高炉分析工具,分析、比较不同容积高炉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由此讨论300m^3高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项钟庸  王亮 《炼铁》2011,30(2):22-25
通过对我国各级高炉燃料比的统计,认为降低燃料比的潜力很大.重点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低燃料比条件下的高炉强化冶炼,应从提高煤气利用率着手,降低吨铁炉腹煤气量,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提高炉缸面积利用系数.并通过宝钢高炉生产实践,阐明了保持低燃料比的条件下,以降低吨铁炉腹煤气量和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来实现高炉强化冶炼是正确...  相似文献   

4.
用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来衡量高炉强化程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项钟庸 《炼铁》2007,26(2):2-4
采用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来衡量高炉强化程度,更能说明高炉强化的本质,更能说明高炉冶炼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高炉强化的影响.因此,应该用炉腹煤气量指数来代替冶炼强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迁焦环评及常规化限产导致焦炭结构变化,加上高生矿比例、原料种类及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通过采取强化铁前一体化运作、外购焦炭质量评价排序、改善烧结矿质量、优化炉料结构等措施,为3号高炉强化冶炼奠定基础。3号高炉强化冶炼操作要点是,坚持“低耗、高效”方针,以控制适宜的炉腹煤气量指数为基础,提高煤气利用率为目标,选择适宜的热制度和造渣制度,并通过炉缸活跃性评价指数HAI提供预警管理,避免炉况出现波动。采取上述措施后,3号高炉实现了复杂原燃料条件下的炉况稳定顺行,取得了日产量提高180~272 t/d、燃料比降低22.2kg/t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攀钢高炉与不同容积高炉的指标对比,提出了衡量高炉冶炼强化程度的指数ξ,包括渣铁量指数和炉腹煤气量指数两个部分,克服了传统冶炼强度和炉腹煤气量指数的局限,更能体现高炉冶炼的本质。通过对不同高炉强化程度指数的分析和对比可知:渣量对攀钢高炉强化程度的影响很大,是攀钢高炉强化程度高的重要原因;提高富氧率可以在不增加风量的情况下提高强化程度;高压操作是在高冶炼强度下缓解下降炉料与上升煤气流之间相对运动矛盾的有效手段,提高炉顶压力是攀钢进一步提高强化程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用高炉高度指数分析高炉容积对强化冶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云彩 《钢铁》2001,36(10):14-16
给出高炉高度指数的计算方法,结合高炉强度指数提出高炉强化指数,用它可以分析,比较,预测不同容积高炉可能达到的强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安钢集团水冶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十年来,通过优化炉料结构和工艺改造,提高操作水平,加强生产管理,使高炉的冶炼强度大幅度提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谢国海  张兴华 《炼铁》1998,17(A00):10-12
以精料为基础,积极探索柳钢高炉强化冶炼的基本操作制度,不断改善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实践表明,采取大风量,富氧,喷煤,高风温、高顶压,低硅冶炼等高炉强化冶炼的有效手段,提高冶炼强度,应与降低焦比并举。  相似文献   

11.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1号高炉投产不到3年时间,铁口以下炉缸局部环炭温度快速上升,严重影响炉缸安全,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新建1座软水站,使冷却水流量增加到4 600 m3/h、定期使用含钛球团护炉、高炉利用系数长期维持在1.9 t/(m3.d)以下,同时保证烧结矿质量稳定,且严格控制含锌高的杂料入炉,在干熄焦用量不足时,及时提高入炉焦比20~40 kg/t,从而保证高炉炉缸安全受控。  相似文献   

12.
13.
太钢4350m~3高炉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实施高富氧大喷煤操作,摸索调整操作制度和优化操作参数,实现了煤比200kg/t、利用系数2.48和炉腹煤气量指数61.10m~3/(min·m~2)以上的强化冶炼。  相似文献   

14.
孙希文  刁日升 《炼铁》1999,18(3):5-8
较高的冶炼强度是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稳定顺行的必要条件,攀钢2号高炉由于采取了提高入炉矿品位,降低炉渣熔化性温度,降低入炉粉末,适时调整鼓风动能等措施,并针对新高炉的特点,建立了合适的热制度和上下部调剂原则,提高了冶炼强度,技术经济指标优良,1998年10月在入炉矿品位46.59%的条件下,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221,焦比为518kg/t,煤比为77.05kt/t。  相似文献   

15.
湘钢高炉与全国同类型高炉相比,其生产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对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在逐步提高高炉冶炼强度至1.0以上的前提下,理顺高炉生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为提高人炉品位,马钢二铁厂按公司要求从200年3月18日开始进行配加5%巴西MBR块矿试验。结果表明,全厂入炉品位增加0.73个百分点,燃料比有所下降,但炉况波动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8.
徐京义 《炼铁》2002,21(3):40-41
济钢一炼铁厂3号高炉(350 m~3)第三代炉役1989年5月投产,采用斜桥双料车上料,炉体系统采用软水密闭强制循环冷却系统冷却。1993年和1995年两次中修,高炉均  相似文献   

19.
1 炉役后期生产情况 安钢4号高炉自1996年6月中修开炉达产后,高炉利用系数一直保持在2.8以上,冶炼强度在1.55以上。因原料条件不好,操作调整不及时,1998年4号高炉开始出现炉墙结厚,1999年炸瘤时,炉衬遭到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20.
熊明炯 《四川冶金》1997,19(3):23-25
根据重钢五高炉原,燃料情况,通过试验,摸索选择出五高炉比较适宜的冶炼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