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322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初步探索工作倦怠的形成机制。中介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情绪衰竭完全中介工作需求对玩世不恭的影响,部分中介工作资源对玩世不恭的影响;玩世不恭完全中介情绪衰竭和工作资源对职业效能的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工作倦怠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内在形成过程是:工作需求过高、工作资源匮乏的工作环境导致员工出现情绪衰竭;在缺乏工作资源的情况下,员工不能有效应对情绪衰竭,引起玩世不恭;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的长期后果是员工自我评价降低,职业效能低落。  相似文献   

2.
外向性和绩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在外向性-工作绩效之间的作用,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98名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结果发现,外向性与工作压力、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显著负相关;工作压力和情感耗竭也均与工作绩效显著负相关;工作压力在外向性到工作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而工作压力和情感耗竭是外向性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价值观对于工作倦怠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成就动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市在职员工357人,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职业价值观问卷(WVI)、成就动机量表、组织公民行为测量量表对其施测,并通过AMOS 13.0进行路径分析。结果(1)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维度完全中介职业价值观对利于组织的影响;(2)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维度部分中介职业价值观对低成就感的影响;(3)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维度部分中介内在职业价值观对利于同事的影响;(4)成就动机中的规避失败维度完全中介外在职业价值观对玩世不恭的影响。(5)成就动机中的规避失败维度完全中介外在报酬对玩世不恭的影响。结论成就动机在职业价值观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倦怠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电信人员工作特征和工作倦怠的关系,采用工作要求-决策自主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调查了526名某大型通信公司职工。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工作特征所解释的方差变异量,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职业效能三个维度分别增加了20.7%、20.1%和7.2%。该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员工的工作要求,增强技能多样性,扩大决策自主性,可望有效地预防电信人员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1766名企业RD人员为被试,考察了企业RD人员工作倦怠的特点以及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预测作用,并对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关系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并运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 (1)本研究所有企业RD人员中,出现工作倦怠的人数占77.69%;离婚者的工作倦怠显著高于未婚者与已婚者;(2)企业RD人员的工作压力正向预测工作倦怠,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以及消极应对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多数企业RD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工作压力是工作倦怠的重要预测源且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作用受到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此外,企业RD人员使用的应对方式并非单一或一成不变的,而是可能随着不同问题情境而发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6.
胜任力是人们履行工作职责时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一般包括组织情境中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倾向、价值观、动机和态度等关键特征,与优异绩效有因果关系。在健康而有活力的组织中,胜任力模型能够精准选拔人才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但也不能忽视工作对员工而言的内在意义,即胜任感。本研究通过回顾心理测量的发展历程,梳理人才观的演变脉络,基于员工体验的视角以工作动机、自我效能感、心流体验为维度构建员工的胜任感,通过三个不同角度阐述胜任感在工作中的重要性:(1)工作动机促使员工为了满足需求或得到奖励而努力工作;(2)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在挑战性工作任务中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3)心流体验有利于人们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由衷的愉悦和获得无法比拟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拟检验创业效能感在农民工创业意向形成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并着重分析创业效能感的4个维度在自尊、创业知识与农民工创业意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机制。以苏州地区307位农民工为样本,问卷研究结果发现:创业效能感在其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1)农民工的自尊心理一方面直接对其创业意向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通过风险容忍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创业意向发生间接影响;(2)创业知识会直接提升农民工的创业意向,它也通过机会识别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业意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一般拖延行为量表对57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自我控制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在时间价值感与拖延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与拖延行为之间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通过自我控制影响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23家企业的1 957名科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建立最优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社会支持、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理清了3个变量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路径。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2)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中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工作压力在自我效能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中也起部分中介作用。(3)在社会支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社会支持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间接效应所占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员工工作重塑的自我赋能作用,探讨工作重塑、心理授权赋能与工作绩效间的关系,分析工作重塑如何将管理行为的"推力"转换为工作任务的"拉力";方法采用Bootstrap、结构方程方法对377份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实证分析;结果工作重塑、心理授权赋能与工作绩效显著相关,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心理授权赋能为工作重塑与工作绩效间的部分中介变量,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心理授权赋能的工作意义、自我决定和影响力维度在工作重塑与工作绩效各维度间均起到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结论员工工作重塑是一种自我赋能的工作方式。心理授权赋能在工作重塑与工作绩效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企业RD人员工作压力的分类模型。方法以23家企业1957名RD人员为被试,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类。结果 1)企业RD人员工作压力四类模型-高压力型、中压力型、低压力型和高个体自身压力型是一个有效的分类模型;(2)企业RD人员工作压力类型呈现以下分布特征:总体上以中压力型为主,高级职称的比中级和低级职称的RD人员更趋高压力型,集体企业的较其它企业类型的RD人员更趋高压力型,有离职倾向的比没有离职倾向的RD人员更趋于高压力型,未婚的和工作年限最短的RD人员归为低压力型的最多。结论企业RD人员的工作压力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高压力型、中压力型、低压力型和高个体自身压力型。  相似文献   

12.
探讨企事业员工的完美主义与工作满意度、内在工作动机的关系。用完美主义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和企事业员工内在工作动机量表对444员工进行了测验。结果发现:①管理人员的积极完美主义高于其他员工;②积极完美主义与工作满意度和内在工作动机的所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完美主义与绝大多数指标不相关;③内在工作动机对积极完美主义和工作满意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不同员工的中介模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煤矿工人的异常心理、工作倦怠与事故倾向之间的关系,采用SCL-90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事故倾向(受伤次数)问卷,对1 500名煤矿工人进行心理测评和调查。结果说明,煤矿工人的异常心理与事故倾向、工作倦怠与事故倾向、异常心理与工作倦怠均呈正相关,且影响煤矿工人异常心理的重要因素是工作倦怠、受伤次数和工龄。因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应重视工人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角色认知、控制感及工作压力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2 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员工的角色认知及工作压力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组织中员工角色认知、控制体验与工作压力的因素构成,其分别为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控制感和控制愿望、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各构成因素的测量工具,并分析了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员工角色认知对工作压力具有显著影响,角色冲突通过对心理压力的直接影响,在角色认知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中起主效应作用。控制体验在角色认知对心理压力的影响中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职级建筑设计师晋升条件。采用关键事件技术对4个职级的49名建筑设计师进行访谈、编码分析,初步确定了18个胜任特征。通过方差分析,发现4个职级设计师在11个特征上没有差异,为基准性特征;在另外7个特征:设计信息收集、艺术修养、设计经验、以客户为中心、专业知识、设计技能与理解客户的需求上有显著性差异,为鉴别性特征。其中设计师与助理设计师相比,在除了设计经验外的6个特征上都有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中级设计师在除了以客户为中心外其它6个特征显著高于设计师;高级设计师仅在艺术修养方面显著高于中级设计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考察呼叫中心座席员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压力反应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并探讨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研究者通过对318位座席员进行问卷测量,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后发现,座席员的心理资本与压力反应呈显著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座席员的心理资本调节了其工作压力源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但对工作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提升心理资本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造成的压力反应,并提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