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深圳画院举办“冯纪忠和方塔园”展览及“冯纪忠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冯先生是我国建筑规划学界一位才艺出众的大师,也是一位德高望重、受人景仰的老师。我作为冯先生的一位早年的学生,感到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2.
冯纪忠先生(1915—2009)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的教育的一代宗师。20世纪30—40年代他就读于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接受系统的西方建筑学教育。他回国后在同济大学开始了长达63年的教学生涯,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中国建筑教育事业,对中国现代建筑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培养了中国现代一大批建筑师,并留下一批重要的建筑作品。作为中国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冯先生为同济大学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书名:意境与空间——论规划与设计作者:冯纪忠出版:东方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03月文字:中文236千字开本:710mm×1000mm1/16页数:296页定价:$40.00元冯纪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冯先生的著作和设计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建筑的一种新文人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其深邃的建筑哲学思想融入建筑教育和文化传  相似文献   

4.
《世界建筑导报》2008,(3):62-63
主持人:冯纪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建筑师和规划师,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他把近90年的人生体会,融入中国现代建筑和规划学科的建设之中,请看"建筑人生--冯纪忠先生访谈录"  相似文献   

5.
赵冰 《新建筑》2006,(1):111-112
冯纪忠先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在景观规划和设计领域,冯先生推出了中华文化精神和现代园林设计的结合,发展了现代园林设计理论。他的人生智慧激励着后辈们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11日上午9时55分,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代宗师,同济大学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冯纪忠先生与世长辞了,享年94岁。冯纪忠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界的巨大损失,同济大学又失去了一位最杰出的教授,学生们失去了他们最尊敬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新建筑》2009,(3):53-56
2008年12月27日,中国建筑传媒奖颁奖典礼现场,我们因一位老人而动容。 他已94岁高龄,德高望重。他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他的论文《空间原理》和设计作品“上海松江方塔园”代表着中国建筑的一种新文人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他一生坚持为公民服务,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他就是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的得主——冯纪忠。  相似文献   

8.
《华中建筑》2010,(1):196-196
2009年12月11日上午10时05分,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代宗师,同济大学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冯纪忠先生与世长辞了,享年95岁。冯纪忠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界的巨大损失,同济大学失去了一位最杰出的教授,学生们失去了他们最尊敬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冯纪忠先生(1915-)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建筑师和规划师,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他把近90年的人生体会溶入中国现代建筑和规划学科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0.
林小峰 《园林》2010,(2):42-45
2009年12月11日,冯纪忠先生因肺炎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享年95岁。冯纪忠先生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也是我国城市规划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我国第一位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他的离去是建筑业与风景园林界的重大损失,被业内称为"一个时代的结束"。本刊特发此文表达园林界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1.
冯纪忠先生是中国老一代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也是我国城市规划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我国第一位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自1947年执教同济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至今已整整六十年,  相似文献   

12.
前言     
冯纪忠先生在我国建筑教育领域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他是位开拓者又是位思想家。他提出的“空间原理”影响了几代人,成为中国现代建筑界的佳话。他开拓了规划、景观设计教育的先河,又为中国建筑教育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客观上影响中国建筑业的人才结构与学科设置。可以说,冯纪忠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与影响。正值冯先生执教60周年之际,我们出此专辑以感谢这位90高龄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新建筑》2010,(1):142-143
“冯先生对中国建筑、规划贡献巨大,他的逝世对中国建筑界来讲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2月11日,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委员会及评委会多名成员在得知冯纪忠先生逝世后如此表示。他们还称:“冯先生能获得中国建筑传媒奖最重要的奖项一杰出成就奖,这标志着冯纪忠在专业及社会层面都获得了巨大认同。”  相似文献   

14.
吊唁     
《华中建筑》2010,28(1):195-196
<正>沉痛悼念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华中建筑》名誉编委,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先生我们深切怀念纪忠先生对建筑文化事业的热忱关注与支持。冯先生为祖国建设事业作不懈追求的务本求实精神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5.
解读方塔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冰 《新建筑》2009,(6):49-51
方塔园是中国现代园林及现代建筑的经典,其基本格局体现了冯先生"与古为新"的思想,今与古叠合的空间组织是其作为现代园林经典的核心所在。以空间生成为主线对该空间文本进行了解读,并藉此理解冯纪忠先生的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黄雯 《建筑》2010,(3):67-71
<正>2009年12月11日上午10时05分,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冯纪忠先生因肺炎医治无效,于上海逝世,享年95岁。12月31日下午,"冯纪忠教授追思会"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钟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冯纪忠先生的学生代表、建筑城  相似文献   

17.
2021年春季学期,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设计基础课(本科一年级)与同济大学建筑实验班(本科二年级)进行联合教学,共同选择“方塔园”为课题,制订不同路径的教案以开展认知调研与设计,并通过组织线上公共讲座、两校老师交换评图、教学成果联合展览研讨会及后续公开教学沙龙等形式,相互交流,一同探索“方塔园作为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课题”的多种可能性。文章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设计基础课教案的提出、设计与开展过程,并总结了联合教学后对教案的反思。方塔园不但有宋塔、明壁、清殿等丰富的历史遗存,1978年建园时的规划与设计,更由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师及建筑教育家冯纪忠先生主持。冯先生提出的“建筑空间组合原理”的教学实践,虽在“文革”时遭到批判,却有幸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方塔园设计中运用与实施。以现代空间设计手法,将历史遗存、自然景观、新建建筑整合为一体,在当时极具开创性,也为现今建筑设计初学者理解古与新、东方与西方、建筑与景观、基地与场所、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之间的平衡,提供亲身体验的场所。这是学习空间设计原理的优秀范例,值得在教案设计上进一步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代宗师,同济大学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冯纪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2月11日上午9时5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相似文献   

19.
冯纪忠,1915生,河南开封人,教授,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创始人,也是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建筑师和规划师,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及中国城市规冯纪忠  相似文献   

20.
我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向冯纪忠先生从教六十周年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冯纪忠教授为我国的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六十年来冯纪忠先生倡导的现代主义思想不仅在同济,也在中国为现代建筑创作和现代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冯纪忠先生影响了几代新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思想,他的学生在国家的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已成为我国建筑学术思想研究和交流最活跃的中心之一,成为在国际建筑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和交流机构,中国建筑学会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冯纪忠教授从教六十周年庆典,正是希望通过这次庆典向冯纪忠先生为我国的建筑以及建筑教育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表示我们最衷心的祝贺。并祝冯纪忠先生身体健康,安度晚年。祝同济大学的建筑教育在中国和世界的建筑教育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