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影响泡沫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泡沫,其泡沫自身的性能与质量指标将直接影响到泡沫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及普及。为了得到高性能的泡沫,通过对单泡管压缩空气发泡机的研究,优化了影响泡沫性能指标的几个主要参数:液气流量比、介质填充率、填充长度等,通过正交试验,并对其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发泡管最佳工艺参数:液气流量比为1:25,填充介质的填充率为0.055,介质填充长度为40cm。参数优化后生产出来的泡沫更细腻,泡径大小更均匀。  相似文献   

2.
孔板是双泡径级配发泡管中重要的阻力平衡元件,其厚度、开孔率、孔径大小、布孔方式等结构参数的设计都会对发泡管的系统阻力平衡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会对气液发泡材料的均匀分布产生影响。通过对发泡管管路中系统阻力平衡的研究,得出结论:需要不同的泡径比时,要求不同的填充状态和不同的孔板结构,每种填充状态下的管路都有一个对应的最佳孔板结构,使管路系统能按设计的泡径要求进行发泡,同时使系统阻力平衡,从而使发泡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针对氮气泡沫辅助蒸汽吞吐开采中存在地面发泡质量不佳、泡沫注入井下过程中消泡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井下氮气泡沫发生器.该泡沫发生器由外部配套油管和内部可投捞发泡芯体两部分组成,能够在一趟管柱中完成注泡沫和采油两个工艺.外部配套油管通过螺纹连接在特定的工艺管柱中,可投捞发泡芯体能够实现在工艺管柱内部的投捞及卡定.发泡结...  相似文献   

4.
吹气法制备泡沫铝工艺中泡沫的稳定性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吹气法制备泡沫铝工艺中泡沫稳定机制的分析,提出要想综合考虑颗粒数量和浸润性的影响,应该将气/液界面颗粒覆盖率作为泡沫的稳定判据.进行不同颗粒体积分数、不同颗粒尺寸和不同颗粒浸润性的临界稳定发泡试验,通过对各种条件下临界稳定泡壁界面颗粒覆盖率的观测,验证该判据的正确性.进而建立"临界气/液界面颗粒覆盖率模型",推导出陶瓷颗粒体积分数、吹气深度、颗粒直径、临界气/液界面覆盖率、气泡对颗粒的吸附系数、颗粒的浸润性等因素所要满足的关系式.从模型公式中得出,颗粒体积分数与吹气深度的乘积要大于一定的临界值泡沫才能稳定,该临界值由颗粒直径、临界气/液界面覆盖率、气泡对颗粒的吸附系数、颗粒的浸润性等因素决定,由此可以指导发泡工艺中主要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介绍微孔发泡技术的工艺过程,以超临界CO<,2>作为物理发泡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了微孔发泡的研究,并分析了加工工艺因素(温度、压力)等对制品泡孔尺寸和密度的影响:泡孔直径随挤出压力的增加而减小,随压力降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而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减小泡孔直径、增加泡孔密度.  相似文献   

6.
宁连旭 《机械管理开发》2023,(5):142-143+148
矿用掘进机泡沫喷雾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风力影响,导致喷出的泡沫无法集中到截割煤壁上,无法较好地抑制掘进工作面煤尘,造成了泡沫喷雾的浪费。基于此,提出将泡沫喷雾装置制出的泡沫沿掘进机内部供应管输送至截割头的方案,并设计出一种EBZ200悬臂式掘进机专用抽吸水装置以及发泡装置,在掘进巷道较高风速下仍具备喷雾发泡抑制煤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采用多相流mixture模型对使用不同混泡结构单元的混泡管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在现有的混泡技术上进行改进和创新,进一步优化泡沫混凝土混泡设备参数。结果表明,两种高粘度的非牛顿流体进行多相流混合时,不同的混合元件的混合效果是不同的。螺旋和扭转类混合元件的混泡效果明显好于扇叶结构,可在较短的混泡管内快速均匀的实现水泥浆体与泡沫流体的混合。但是分段扭转片状的混合元件可以实现更加稳定的混合效果,同时沉降作用最小。确定了该结构参数下的最佳混泡管长度为700mm。数值模拟可详细描述混泡管内的混合过程,并为新型混泡管的研发提供数据参考,为提高泡沫混凝土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先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中空玻璃微珠(HGB)进行表面预处理,然后采用型内二次发泡工艺制备了中空玻璃微珠(HGB)改性聚丙烯(PP)泡沫复合材料,研究了HGB质量分数对泡沫复合材料发泡效果、界面结合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GB的加入能显著改善发泡效果,当HGB质量分数为15%时,能够获得泡孔分布均匀、泡孔直径细小的闭孔结构,泡沫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冲击韧度、抗弯强度和压缩强度分别为25.6kJ·m-2,11.2 MPa和17.6MPa;KH550表面预处理增强了HGB与PP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且对泡壁强度起到了显著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9.
轿车门洞密封条装车后,发现了海绵泡管表面褶皱问题。海绵泡管表面褶皱是橡胶发泡后内部气孔堆积后产生的外观缺陷,材料密度和泡管变形是两种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消除泡管的表面褶皱问题,进行了工艺改进试验和现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发泡剂650 g、硫磺380 g、促进剂2.5份、材料密度0.7~0.8 g/cm~3、断面壁厚减薄0.2 mm,试装车后表面褶皱消除,密封力合格;为了实现工艺方案,在现场采取了制作专用检具、更新检验指导书、监控材料密度等措施,确保消除了海绵泡管表面褶皱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二次开模法和松退法注射成型工艺制备出PP/POE/滑石粉复合发泡体系。研究了两种成型方法对该复合发泡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密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PP/POE/滑石粉复合发泡体系的力学性能而言,采用二次开模法比松退法要好。由SEM扫描照片可知,二次开模法比松退法制得的复合发泡体系具有更高的泡孔成核率,同时泡孔直径较小,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