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长纤维并条机压力棒牵伸型式无论对等长的中长化纤纺纱,还是对不等长的苎麻、中长羊毛等纤维的混纺,都显示出其附加不匀较小的优点。国内外对压力棒型牵伸的有关论述,除了对摩擦力界分布的探讨及工艺参数的经验总结之外,还缺少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国内对于在棉纺并条机上应用压力棒型牵伸尚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压力棒型牵伸比普通三上四下  相似文献   

2.
涤棉纱线混纺比的差异,直接影响纱线强力、织物风格和印染布的色档差异,当涤棉布的混纺比差异超过4%左右时,坯布经染双杂色后,将会出现程度不同较明显的深浅色差异,因此如何提高涤棉产品的混和均匀和涤棉坯布的适染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理想的两种纤维的均匀混和,指在纱线的不同截面上两种纤维分布要均匀,数量应符合要求。但事实上由于纤维本身的若干物理性能存在差异,尤其是长度的不同和短绒的含量直接影响两种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相互均匀地运动,使棉纤维往往分布在涤纶纤维外围,造成两种纤维很难达到均匀分布要求,因此,目前通常是用一定单位重量纱线中两种纤维所含重量的百分率来表示其混纺含量,相对而言,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影响涤棉混和均匀的因素生产实践表明,影响涤棉混纺纱混和不匀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喂入半制品的重量不匀,  相似文献   

3.
牵伸时纤维运动引起其排列变化是影响牵伸后纱条条干不匀的关键。为探究纤维变速点分布对牵伸后纱条条干不匀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了实际纱条中的纤维排列(实际纱条),分别对理想纱条和实际纱条牵伸过程中的纤维运动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在不同变速点分布下牵伸后纱条的条干不匀,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理想纱条相比,实际纱条的条干不匀模拟值更接近实测值,且实际纱条能体现牵伸中变速点分布对牵伸后纱条条干不匀的影响,即变速点分布越分散,牵伸后纱条条干不匀越大;实际棉条模拟牵伸后的条干不匀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可用来预测牵伸后纱条的条干不匀。  相似文献   

4.
秦贞俊 《纺织器材》2009,36(Z1):41-42
针对棉涤等混纺产品存在纤维长度差异,使棉条中纤维分布不匀,引起罗拉钳口控制不当,造成牵伸不匀的问题,介绍了棉纺并条机上按照纤维长度的变化对罗拉中心距进行自动调节的新技术,以适应特殊纤维的需要;调节机构包括快速傅里叶转换器、转换超限定频率宽度的信息及应用逻辑原理的判断、对螺杆的动作发出指令的机构,且每个控制动作的循环迅速;并条机上的中、后罗拉由电子控制的步进电机传动;代替了齿轮传动;在线罗拉隔距的调节可以减少牵伸不匀的产生,减少纺纱质量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对双组分纤维混纺时纤维细度及其不匀对成纱极限不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双组分纤维混纺纱的极限不匀与各组分纤维细度及其不匀、混纺比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并用几种双组分纤维及其混纺纱的实例与所得出的理论关系式做了验证对比。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棉纺设备上顺利开发汉麻绢丝色纺纱,针对混纺纤维的性能特点,对染色后的汉麻纤维和绢丝分别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纤维的可纺性;合理控制投料比及清梳工序中的落棉以保证混纺比;并粗工序合理配置牵伸工艺及采取必要的保湿措施以保证半制品质量;细纱工序合理配置后区牵伸工艺以提高成纱质量。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最终成功纺制出满足质量要求的汉麻/绢丝50/50 18.2 tex色纺纱。  相似文献   

7.
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分析表明,组成成纱条干不匀率的全部附加不匀率中,细纱机牵伸装置的附加不匀率约占95%,因此,改善细纱机的设备工艺条件,挖掘细纱机牵伸装置的工艺潜力,对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及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涤棉混纺细纱机牵伸工艺配置及有关理论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设计开发出质量优异的罗布麻混纺针织用纱,首先针对罗布麻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根据罗布麻纤维的特性将罗布麻纤维与腈纶、莫代尔纤维按混纺比30/50/20纺制成线密度为18.5 tex的纱线。同时,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细纱工序中的后区牵伸倍数、隔距块及钢丝圈型号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从而优选出最佳工艺。并对最优工艺下所纺的纱线进行哈氏切片试验,利用Photoshop软件对纱线截面图像进行处理,通过汉密尔顿纤维转移指数方法来分析混纺纱中的纤维转移及径向分布。结果认为:罗布麻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差,但吸湿透气性、抗菌性较优;罗布麻、腈纶以及莫代尔纤维均具有向纱线外层转移的趋势,但是莫代尔纤维转移的趋势不如罗布麻及腈纶。  相似文献   

9.
纤维头端的变速点不一致是造成牵伸后纱条条干不匀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纤维在牵伸区变速的条件做细致的分析,把牵引力大于控制力的条件用概率表达,并在牵伸区内假设快、慢纤维在各个截面上的动态规律,给出了固定长度的浮游纤维变速点的方差表示,再使用分布函数的原理,将浮游纤维在牵伸区变速点的方差表达成压力和摩擦因数的函数。从方差表示上可进一步分析纤维长度分布和牵伸区压力分布对浮游纤维变速点的定量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前言牵伸区中纤维运动变速点分布的研究是牵伸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成纱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成纱条干不匀率更为密切,加之国内细纱机牵伸装置的前区都是采用双皮圈牵伸。因此,研究纤维运动变速点分布的规律,无论是作为新型牵伸机构设计的理论依据,还是对现有的细纱机牵伸机构进行改造或合理的进行工艺参数的设计,以加强对牵伸区中纤维运动的控制,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试图提出比较理想的变速点分布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在正常的纺纱条件下进行动态试验,以期得到满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组分纤维在纱线内混合不匀会导致混纺纱的强度降低、强力不匀恶化、布面色差等瑕疵增加.为探究条混工艺参数对混纺纱条混合均匀度的影响,通过改进混合不匀指数(IBI)表征混合均匀度,并采用计算模拟纤维在条混时的运动情况,获取混合纱条中纤维的分布规律.讨论了不同并合根数、并合道数、排列方式、混纺比等条混工艺参数对纱条混合均匀...  相似文献   

12.
谢家祥 《纺织器材》2017,44(3):48-51
为了提高涤棉混纺纱线质量,从纤维原料优选及工艺流程优化入手,分析涤棉混纺纱线对原棉和涤纶纤维原料的具体要求及工艺要点,重点探讨清花、分梳、牵伸等工序的工艺优化和器材优选,并进行试验对比分析。指出:涤棉混纺应优选原料,采取条混法,以保证涤棉生条混合比例;清梳工序的控制要点是柔化握持打击和握持分梳,减少对涤纶纤维的损伤;根据并条、粗纱、细纱各工序的主要牵伸任务,树立全局工艺理念,为纤维伸直、减小损伤和纤维顺畅、规律变速创造工艺条件;在牵伸倍数较大的细纱工序中采取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当混比超过50%的棉与其它棉型纤维混纺时应采用"大隔距、柔控制"的牵伸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3.
(四)后区牵伸的作用因为喂入粗纱结构不匀,纤维松散,纤维之间联系力差,通过前区牵伸时,纱条有可能分裂,纤维运动不规则,使成纱条干不匀,因此后区牵伸的主要作用是为前区作准备,使喂入前区的粗纱具有结构均匀和必要的紧密度.使与前区摩擦力界相配合而形成稳定的前区摩擦力界分布,以充分发挥皮圈控制纤维运动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粗节、改善纱布外观条干. 影响后区牵伸纱条紧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牵伸倍数和粗纱捻度.一般牵伸倍数大,纱条紧密度差.  相似文献   

14.
棉纺粗纱捻回运用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棉纺细纱牵伸工艺用高捻粗纱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牵伸过程中捻回重分布、牵伸纱条紧密度、捻回分布不匀、牵伸力测定和纺纱对比资料的分析,肯定了粗纱捻回对加强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控制和减少细节、降低条干CV%值和提高成纱强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上建立了双组分纱条混纺比不匀率的公式,找出了实现最小混纺比不匀率的必要工艺条件,探索了以重量计的纱条不匀率和混纺比不匀率的关系,指出了调整混纺纱目前采用的混纺比规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ARM10自调匀整装置及其先进性西安毛纺厂郝振生在纺纱过程中,由于毛条纤维的不均匀以及在加工中特别是牵伸过程中对纤维控制的不完善常常存在纱条粗细不匀的现象。为了改善产品和半制品的均匀度,在前纺工序中已普遍采用自调匀整装置来自动控制牵伸倍数,使纺...  相似文献   

17.
《丝绸》2021,(8)
为探究细纱机前牵伸区内纤维的变速点分布与不同比例混纺纱线的成纱质量的关系,文章以纺R65/T35和T65/R35混纺纱在前区牵伸倍数为40、50、60为例,采用CCZ-X三罗拉双区牵伸细纱机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不同牵伸倍数下同一混纺纱纤维变速集中的位置,以及相同牵伸倍数下不同混纺纱的纤维变速集中的位置,从而探究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牵伸倍数为50时,R65/T35和T65/R35在前牵伸区的纤维变速点更集中靠近前钳口,成纱条干更好;牵伸倍数为40倍时,T65/R35混纺纱的条干更优,牵伸倍数为50、60倍时,R65/T35混纺纱的条干更优。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A100TS天丝赛络纺针织纱的成纱质量,针对原料性能特点,在纺纱各工序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开清工序适当降低各打手速度,合理配置各部隔距,加强开松和转移,减少纤维损伤;梳棉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加强纤维梳理和转移;并条工序采用重加压、轻定量、低速度、大隔距、合适并合,以利于条子牵伸;粗纱工序采用大隔距、小后区牵伸、小捻度工艺原则,改善粗纱条干均匀度;赛络纺工序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较小的钳口隔距,保证了纱线的条干均匀度;络筒工序采用低速度、小张力,优化清纱工艺参数.实践表明,优化配置纺纱各工序工艺,严格控制半成品质量,并从设备、工艺、操作及管理等各方面采取措施,成纱质量不匀、条干不匀及强力不匀等质量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9.
探讨精梳棉ZENTRA混纺弹力纱的生产工艺技术要点。由于ZENTRA纤维具有弹性,适纺性差,纺制时采用精梳棉条与ZENTRA纤维盘混方式。清钢工序执行轻打击、中强度梳理、少落棉工艺原则,以降低纤维损伤、减少棉结、稳定混纺比;并粗细工序注重牵伸工艺合理配置,改善弹性纤维的牵伸控制,降低回弹以稳定生产;优选纺纱专件及成纱捻系数、电清、捻接等工艺参数。通过一系列工艺技术措施,成功开发出JC70/ZTR3040S混纺弹力纱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20.
倪士敏 《纺织器材》1999,26(5):22-23,27
应用纤维变速点的移距偏差、细纱工艺流程的附加不匀、牵伸力不匀率等学术观点,阐述 宫形内外花纹胶圈的牵伸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