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庭电脑世界》2004,(1):64-66
人们都说2003年是数码相机的购买年,随着数码相机价格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购买数码相机。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身旁的人们都已经举起数码相机进行拍摄了。数码相机的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拍摄像素在不断地增加,功能在不断地完善,可是人们使用数码相机的意识却没有跟上,大家还是墨守成规地认为数码相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春季来得有点早,不过厂商发布春夏季新品的心情似乎更是有些迫切。在3月中旬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主要的数码影像产品厂商,特别是日系厂商就已经纷纷发布了众多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新品。此次发布的数码影像新品的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和性能之强劲可以说也是相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次,再次创造了数码相机新品集中出击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3.
2007年小型数码相机的序幕由三星揭开了。这家数码相机领域的后起之秀,在2007年伊始,一举推出了12款家用小型数码相机。联袂同时发布的数码单反GX-10,史无前例地多达13款新品的同时发布,尽显了三星DC后来居上、抢占2007年更多市场的壮志雄心。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涵盖了不同消费群,同时所带来的一些数码相机设计的新思路、新功能也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兴趣,从中也可以对2007年家用小型数码相机的发展趋势作出一些展望。相信2007年对于家用小型数码相机的发展来说,将会是具有突飞猛进发展的一年。回首2006年,家用小型数码相机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外观。超轻薄机型成为2006年最受欢迎的类型,同时大尺寸LCD也成为2006年的一座风向标,2.5英寸屏幕已经成为主流配置,而3.0英寸屏的产品也不再新鲜。但数码相机最终还是要以照片来说话。面对2007年,更加注重功能的丰富性、操控的乐趣性以及画面的质量如何提升无疑将成为家用小型数码相机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电脑爱好者》2008,(5):108-108
数码相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不几年的工夫已经让传统相机走入了历史。可接下来,数码相机还能做什么呢?1000万像素、防红眼、超薄机身,还有什么?明基T800数码相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亮点,除了面部识别、光学防抖之外, T800竟然可以在数码相机上涂鸦!  相似文献   

5.
《数码精品世界》2007,(4):52-54
潜望式镜头的诱惑 在数码相机发展过程中,潜望式镜头堪称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技术,从最早的推出者,现在已经退出民用DC领域的可尼卡美能达公司算起,加上后来的索尼,尼康,富士等公司,可以看出一般是实力较强的技术性数码相机公司推出了采用该技术的数码相机产品。  相似文献   

6.
数码相机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迫使众多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从早先2、3年一次的产品升级换代到1年一次的周期.再到现在半年一次的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如此短的研发周期大大削弱了厂商推出极赋创新精神产品的积极性,在原有产品上做一些小打小闹的改进和变化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做法,但这也导致了近年来鲜有颇具亮点的产品推出的状况发生。在2007年上半年推出的数码相机产品中,这种情况似乎得到了一些改善。索尼DSC-G1数码相机可以说就是这样一款产品,数码相机与WLAN无线相结合,看上去很美。  相似文献   

7.
国外传真     
1数码相机奥运会PMA2005展会开幕本刊讯2005年度PMA大展已于2005年2月20日在美国奥兰多开幕,展会上展出了最新的数码相机、创新的技术。包括佳能、索尼、奥林帕斯等数码相机界的巨头均参加了此次展会。据了解,PMA(PhotoMarketingAssociation,影像产品行销协会),这是一个已经有76年历史的组织,成立于美国,每年举办的PMA展会已经成为了影像产品的盛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等的普及,PMA也就变成了每年最新数码相机的一次盛会。PMA2005是新年第一场、也极可能是今年最盛大的DC技术展览。  相似文献   

8.
苏锋 《微电脑世界》2002,(24):48-55
2002年是数码相机新品层出不穷的一年,各大厂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技术和产品不断发布,相比起传统胶片相机的停滞不前,我们看到了数码相机超越传统相机的希望。另一方面,数码相机的价格在2002年下降速度也开始加快,用户最看重的性价比变得越来越突出。数码相机的发展如果用化学上的实验现象来比喻,可以说是快要达到滴定突跃,在缓冲了众多的量变之后,终于积蓄到可以发生质变的力量了。  相似文献   

9.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过去的2003年是实实在在的数码消费年。年初伊始,从各大数码相机厂商的发布计划表里就可以嗅出火花味。而随后,家电厂商和传统的PC厂商也陆续杀入战团。国产数码相机也开始以惯有的低价手段进入市场,力图分得一杯羹。数码相机关键元键CCD的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扩大决定数码相机成本的下降,使得数码相机不再是价格昂贵的电子玩具,而是普通百姓可以消费的传统相机的换代产品,而所见即所得的显示和网上交换照片的便利也随着2003年中国网络特别是宽带网络的迅速普及而现优势。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可以说是三防数码相机年,因为有众多厂商都推出了具有防水、防尘和防摔的三防数码相机,如佳能、奥林巴斯、富士、宾得、松下和三洋等等而在2009年年底.卡西欧公司又为火热的三防数码相机市场添了一把绝对算得上震撼的干柴,体形轻薄的Exilim EX-G1数码相机可以说是数码相机上的“三防俏佳人”。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2001,(15)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和SO年代,8附的电视刚③研始进行实况转播,因而,人付相切希望找出一个以便于图像传输的图像i王效方法。 1951年, Bing Crosby$9&室发明了V:[IL,铜gZRE;7zz=’M记录下电子波,¥019S6年,VTIL技术已经用菌B多方面,并对电视产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我行下可以说,20世纪SO年代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世W──。 20地z 6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大大推动了数码技术的发展。在宇航员登陆月球前,NASA发射了一…  相似文献   

12.
在本刊2008年第3期的技术趋势栏目,我们曾经以“结束的开始——从PMA2008看数码相机发展趋势”为题,探讨了数码相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临近年底(截稿时),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2008年全年数码相机的发展历程,其中位于整个产品线最顶端的数码单反相机,在2008年的表演尤其精彩。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与网络》2007,(3):157-157
2007年小型数码相机的序幕由三星揭开了。这家数码相机领域的后起之秀,在2007年伊始,一举推出了12款家用小型数码相机,联袂同时发布的数码单反GX-10,史无前倒地多达13款新品的同时发布,尽显了三星DC后来居上,抢占2007年更多市场的壮志雄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苏国荣 《电脑》2003,(8):38-39
笔者玩数码相机已经一年了.先后拥有过5台DC:Nikon 2500,Minolta D7 ,Sanyo MZ3,Olympus C2100UZ,Canon S45.其中Nikon 2500和Sanyo MZ3是一手买入的,都已经先后出售了。手上在用的都是二手货.可以说玩二手已经玩上瘾啦.  相似文献   

15.
《数码摄影》2007,(6):31-31
历来,卡西欧以时尚而闻名。它的时尚不仅在于拥有深受女性用户喜爱的BabyG手表,卡西欧还是最早生产时尚型数码相机的厂家之一,旗下的便携型数码相机也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卡西欧一直在为家庭用户量身打造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2007年,卡西欧发布了Z系列中最新一代旗舰机Z1050,值得注意的是,Z1050配备了新一代的Exilim引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CCD和CMOS,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元件。数年之前.很多专家就断言,未来CCD将会被CMOS所代替,二者的技术进步和竞争也成为近年来数码相机领域的一大看点。2010年,CCD和CMOS的技术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由此带动了一系列数码相机核心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车轮驶进2002年,数码相机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一年。从第一架数码相机出现到现在的百家争鸣,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数码相机已经开始从价格贵不可攀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下面我们就与你一起探讨一些关于数码相机选购的基本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家用数码相机的世界。数码相机的品质和档次基本是根据以下几项参数的不同而划分的。一、CCDCCD是数码相机的灵魂,它的  相似文献   

18.
通用GE G1     
《数码时代》2007,(8):30-30
GE通用电气进军数码影像推出数码相机已经是2月份的事情了,当时通用电气公司先是宣布了这个消息.随后便对外展出了其第一款数码相机产品G1。后来通用电气又在PMA2007大展上推出了另外7款数码相机.现在通用电气的数码相机的阵容已经有了8款机型。可谓来势汹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数码世界》2007,6(11A):56-56
LENSAS F2218手机拍照王是台湾明腾集团今秋在大陆市场重磅出击的首款融合科技产品。它的诞生对于厮杀激烈的拍照手机与数码相机市场而言可谓一鸣惊人,可以说代表了手机与专业数码相机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尖端融合。但其研发之路并非一朝一夕。一向以自主研发优势称雄IT界的明腾集团此次历时三年,成功地将专业数码相机技术集成于移动通讯终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对系统仿真技术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强烈。技术上由单一的控制仿真,过度到了控制与被控对象/执行机构的联合仿真,从离线仿真技术,到在线实时和超实时仿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走完了国外工程界十几年时间的发展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