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对输电网节能指标体系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电网的静态、动态和技术经济分析的综合能效评估方法。首先梳理了与能效相关的国内外先进标准,构建了涵盖电网规划、设备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等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将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采用1~9比例标度构造出判断矩阵,准确计算出了各个能效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结合各单项指标状态值,得到被评估输电网的综合能效分值。最后根据综合分值,确定输电网能效等级,从而找出输电网能效的薄弱环节。并运用该评估方法对某输电网进行了能效评估。  相似文献   

2.
根据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信息的不完全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和量化变压器状态评估的层次指标,优化状态信息不完全性.引入灰色定权聚类对变压器状态进行灰色分类,建立灰色白化权函数.把AHP与灰色定权聚类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对变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状态评估.实例分析表明,基于AHP灰色定权聚类的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建立综合评估模型是企业能效测评流程的核心环节。分析了能效测评工作的基本流程,总结出一套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能效测评方法并简单介绍了其求取过程。最后,以泵站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算例分析。通过梳理电动机、水泵相关能效标准和文献,建立了该系统能效评估指标模型,以电动机运行效率、吨.百米耗电量和泵运行效率为评价指标,然后应用灰色关联度能效测评方法分析了某送水泵站某日24 h运行数据,求出24 h时间段的关联度值,从而可根据评价标准判断用能系统能效水平的高低。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可行性,可为用能系统综合能效测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影响变电站消防能力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提取了消防预控措施、设备健康水平等4个一级指标和消防设施巡视、消防设施维护等19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分层次模型对变电站消防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AHP评估模型可以实现对变电站消防能力水平的量化表征,避免了粗泛化定性描述;变电站可依据评估结果中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针对性地制订治理策略,开展变电站消防隐患治理。  相似文献   

5.
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的灰色层次评估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是指导变压器状态检修及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根据变压器状态信息的多层次性和多因素性,文中建立和量化了变压器状态评估的层次指标体系。引入了灰色层次评估法,分别建立变压器突变状态和渐变状态评估模型,利用关联层次分析确定变压器的具体状态。指标的权重先由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常权权重,并对常权权重进行修正得到其变权权重,以提高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实例分析表明了变压器运行状态的灰色层次评估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能够评价智慧能源站的能效水平,提出了适用于三站合一形式的能效评估体系.首先,分析了各个站的能耗影响因素,建立了智慧能源站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其次,基于提出的能效指标体系,通过主观权重法和关联度分析法的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能效分值和权重对智慧能源站进行能效评估,并进行仿真,研究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能效变化,给出节约能耗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充电机长时间正常工作是保证变电站直流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首先对站用直流系统充电机的状态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了包含电气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等各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在分析充电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选择层次分析法(AHP)对充电机的各底层评价指标所对应的权重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充电机的工作状态信息。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法能够对站用充电机性能状态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并网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物元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准确评估风电机组实时运行状态,结合机组在线监测信息,提出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方法.首先,分析风电机组控制系统所监测的物理量,构建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借鉴Bin方法对所监测的温度量进行分析,并引入劣化度概念对各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均衡函数得到了各评估指标的...  相似文献   

9.
《高压电器》2016,(9):158-163
为了对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运行水平进行量化分析,提出基于灰关联投影理论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安全性能综合评估模型。由可靠性指标、抗毁性指标、适应性指标和自愈性指标构成通信网络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反熵权法得到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基于加法原理融合主客观权重值得到指标的综合权重值。从正负理想最优解的基本思想出发,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计算待评对象的优属度值,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运行方案性能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网络安全性能评估指标属性值灵敏度计算公式,为决策者采取应急保护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对一个已经投运的配电自动化实际系统进行分析,并与现有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电力用户综合能效评估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电力用户能效评估,建立了基于递阶综合评价方法的能效评估模型.该模型将能效评估过程分解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基于G1群组判断的一级指标评估、基于熵权法的二级指标评估以及最终的综合评估,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相关分析对能效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以保证评估模型的科...  相似文献   

11.
低压配电网供电所特性评估是供电企业发展和低压配电网投资的决策基础与依据。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的低压配电网供电所综合评价方法,结合传统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市132个供电所为具体研究对象,计算供电所经济效益性、供电可靠性、协调适应性3个方面的量化评价分数指标。再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得分进行聚类,探究供电所在不同特性上的发展现状,并结合2015—2016年2年的数据进行纵向对比,经计算分析可见,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低压配电网供电所的评价是切实有效的,对后续发展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智能用电小区综合用能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标体系的智能用电小区综合用能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结合智能用电小区发展特点,围绕居民用户、电网和环境三个方面建立初选智能用电小区综合用能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Delphi法对初选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保证了指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应用层次分析法主观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改进熵权法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克服了单一赋权法局限性,最后建立了用于客观评价用能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算例分析表明,该评价方法可有效的客观评价智能用电小区用能水平,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复杂电力系统一类连锁反应事故可靠性评估模型和算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对评估复杂电力系统连锁反应事故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将变电站的结构与系统网架相结合,统一建立了复杂电力系统连锁反应事故分析的元件模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可靠性评估的继电保护模型,可以将继电保护的故障反映到断路器的模型中,从而在评估中计入了继电保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套复杂电力系统连锁反应事故的评估算法,包括变电站内部的故障分析、网络的拓扑追踪、系统的连通性判断及系统状态的评估算法等。该算法通过对变电站和整个系统2个层次的分析,将变电站结构与系统网架结合,全面考虑各种故障组合对系统运行的危害程度。计算表明,应用所提算法对系统的复杂电力系统连锁反应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系统运行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暴露系统大面积停电的隐患,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对IEEE-RTS算例系统的计算表明了此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智能变电站信息物理融合可靠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变电站具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特征,其可靠性评估应从信息物理系统视角展开。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物理侧和信息侧的可靠性因素及其相互影响,提出了考虑设备重要度的二次设备可靠性指标和考虑传输数据可靠性的通信链路可靠性指标,并给出了设备重要度的层次分析模型;指出智能变电站可靠性评估应考虑电网扰动和复杂运行状态对量测信息正确性的影响,且信息侧及信息-物理交互影响对智能变电站可靠性影响的问题可以转换为测量和控制报文可靠性对断路器动作可靠性影响的分析问题,进而提出了考虑信息侧影响和信息-物理交互影响的断路器等效可靠性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智能变电站可靠性评估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的背景下,电网侧储能作为一种灵活资源可以支撑电力系统运行。评估储能应用价值是进行储能容量配置的必要准备工作。文中首先定义3个评估指标,体现出储能对新能源消纳、电力系统灵活性和系统调度经济性的价值;然后基于多参数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理论,提出一种储能容量价值评估方法,并应用到所提评估指标中,每个评估指标都能得到以储能功率容量和能量容量为参数的分段线性函数;最后使用东北电网数据仿真验证所提模型和方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可以解析刻画储能容量对其应用价值的影响,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解析表达式中包含的灵敏度信息揭示了储能容量价值的关键瓶颈参数,并可为不同应用场景储能容量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系统可靠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变电站优质工程指标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了可靠性识别。利用G1权重法和属性测度区间理论,构建了适用于涉及多项影响因素、需对定性描述度量化的评价系统的评价模型。对4座变电站工程的实际评价表明,有2座变电站达到了参与评选优质工程的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力发展提质增效模式的推进,规模迅猛增长的配电系统的利用效率评估至关重要。配电系统利用效率评估研究正处于由浅入深的探索阶段,现有研究基础不深且未来研究方向不明确。为此,本文针对配电系统利用效率评估总结了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适应性评估思路。首先,考虑目前利用效率尚无统一界定,定义了配电系统利用效率的3类内涵;然后,按照设备层面和系统层面总结研究进展,梳理两类研究层面之间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配电系统利用效率评估的研究方向,重点针对未来适应性评估方法,探讨了基于3大维度的配电系统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体系、设备个体与系统整体互动的评估模式等相关思路,并指出利用效率评估的未来拓展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蓄电池组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评价是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在线监测的关键技术。建立了蓄电池落后单体的动态和静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蓄电池落后单体评价的算法。开发了变电站直流电源状态监测与评价系统平台,阐述了系统软件的功能组成和设计框架,介绍了基于数据采集层、数据透明转发层和监控中心管理层的数据架构。实现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算法在软件中的嵌入式应用,对掌握蓄电池组的实时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评估的区间方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提出了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评估的区间分析方法,同时提出了主接线方案经济分析的区间模型。该方法能够较为合理地将可靠性参数处理为区间数,在计算过程中全程考虑参数的不确定性。经1次计算即可得到反映所有(或任意)参数不确知风险影响的各个可靠性指标和经济性计算结果。由于区间值结果涵盖了已知风险因素,因此为决策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和符合工程实际的定量评估数据。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评估的区间分析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更新的、更为灵活和强大的多因素灵敏度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0.
蓄能用电技术的调峰特性使得其应用比较广泛,但对于蓄能用电技术的节能效果却少有量化的分析。提出、推导了电力系统能效评估的节点煤耗率指标,基于交流最优潮流进行了节点煤耗率的求解;基于节点煤耗率理论,提出了蓄能用电技术节能评价的节点用电煤耗指标,利用该指标构建并研究了蓄能用电的节能优化控制模型。IEEE14节点系统算例分析了节点煤耗率指标的时间空间特性以及用于电力系统能效评估的可行性;冰蓄冷系统算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蓄能用电节能优化控制可有效降低系统的整体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