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降低金属钛表面的反射率,探索钛表面黑化处理的新工艺。方法采用飞秒激光技术对金属钛表面进行了黑化处理,通过研究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重复频率等工艺参数,研究不同试验状态下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反射率,采用扫描电镜表征样品的微观结构,同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样品的反射率曲线。结果当激光功率为6 W、扫描速度为100 mm/s、重复频率为200 k Hz时,样品的反射率最低,在250~800 nm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为2.66%。结论调节激光参数可以在金属钛表面获得不同形貌的微结构,不同工艺参数下获得的样品的反射率不同,但是都可以降低钛表面的反射率。  相似文献   

2.
金属表面黑色磷化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马日夫盐、三氯化锑、酒石酸钠、磷酸、钼酸钠及自制的聚合物-A和聚合物-B为黑化液的主要成分,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了最佳配比,即:马日夫盐8.0 g/L,三氯化锑6.0 g/L,酒石酸钠6.0 g/L,磷酸50g/L,钼酸钠1.0 g/L,聚合物-A 1.0 g/L,聚合物-B 1.5 g/L.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黑化液得到的黑化膜致密、均匀,抗蚀性好.  相似文献   

3.
范崔  莫德锋  王小坤  贺香荣  杨力怡  曾智江  李雪 《表面技术》2022,51(9):319-325, 334
目的 探索高效的冷屏黑化技术,获得石墨烯环氧胶混合喷涂与化学镀镍黑化后的红外探测器冷屏的光学特性、真空放气特性。方法 采用傅里叶光谱仪对比测试不同粗糙度的基底,以及基底经过化学镀镍、石墨烯喷涂黑化后的样品在2.5~15 μm波段内的镜面反射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黑化表面形貌。采用小孔流导法测试对比不同粗糙度基底250 ℃除气前后的放气规律,以及除气后基底、化学镀镍、石墨烯喷涂黑化样品的出气率。结果 化学镀镍黑化反射率受基底粗糙度的影响大,若在喷砂面黑化,镜面反射率低于2%。石墨烯喷涂的黑化涂层厚,吸收率不受基底表面粗糙度影响,镜面反射率低于0.4%,但镀层的表面结合力受到基底粗糙度的影响。对放气特性进行分析发现,高温除气可以去除化学吸附气体分子,再次暴露大气吸附的气体多为物理吸附。黑化层对出气率的影响远大于基底粗糙度,石墨烯黑化层的微孔洞结构使初始出气率大于镀黑镍约1个数量级。结论 石墨烯与环氧胶混合喷涂黑化的消杂散光能力显著优于化学镀镍黑化,但总放气量高,采用适当的低出气率处理,改进其真空性能是在红外组件应用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DD—921钢铁常温发黑剂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龙田 《表面技术》1994,23(5):221-223
研究了钢铁常温发黑过程的成膜机理,各组分之间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常温发黑的优缺点,工艺控制参数以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王中超 《表面技术》2000,29(2):39-40
在酸性水溶液中,用ABS表面活性剂和酸使轻度油锈从工件上剥离下来的同时,Cu^2+、Ni^2+离子趋向钢铁活化表面的微阴极,被液中氧化剂氧化成CuO1NiO黑膜。酸性液中的S2O3^2-使Cu^2+原成CuS黑膜。液中的磷酸盐沉积膜增强了黑膜。液中的磷酸盐喾膜增强了黑的耐蚀、耐磨强度。采用此新技术比高温氧化和现行的常温发黑工艺降低成本50%。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提供了在金属和非金属表面形成黑色膜层的方法。它是采用含30~50g/L六价铬离子、20~100g/L三价铬离子(Cr~(6+):Cu~(3+)为1:0.5)、1.0~50g/L的铁,钴和/或镍离子以及5~200g/L高分子树脂的液体浸湿清洁的铁族金属、铝和铝合金、锌物锌合金、铜和铜合金表面以及非金属材料如陶瓷或玻璃表面。紧接着于100~300℃温  相似文献   

8.
紧固件是核电项目建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材料,其数量多、种类复杂,是核电质量管理的难点。目前核电项目紧固件质量问题得到部分改善,但对发生的失效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在提升紧固件质量和失效预防措施上仍需重视,如紧固件的回火温度、回火时间控制、发黑磷化紧固件氢脆的预防等问题。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探讨当前核电项目紧固件使用中应当进一步重视的预防失效的技术措施,为其他项目的建造过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铸铁发黑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基华 《表面技术》2000,29(1):35-36
介绍了铸铁经预浸和Zn-Ca系磷化处理的发黑新技术,用该工艺处理的铸铁件表面可获得外观呈均匀黑色,结构致密,晶细,层薄的黑磷酸盐转化膜。膜层耐蚀性能好,具有防护装饰,增强涂层与工件表面结合力的优良性能。该工艺稳定,简单,成本低廉,也适合钢铁或单独磷化使用,所得磷化膜呈灰色,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磷化膜的钝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震 《表面技术》1993,22(3):129-131
介绍了磷化膜的低铬钝化工艺,经过低铬钝化的磷化膜,抗蚀性可提高30%~50%。低铬钝化工艺具有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钢铁常温复合镀层发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忠诚 《表面技术》2002,31(3):25-26
对先常温磷化再常温发黑的复合层发黑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铁系磷化膜的基础上,不仅可以直接进行常温发黑,而且得到的复合发黑层,其外观颜色与钢铁常温单层发黑的外观没有区别,而复合发黑层的附着力有明显的提高,其耐蚀性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一种高质量发黑工艺,它是在低温化学镀镍的基础上进行氧化处理的方法.该方法获得的发黑膜层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膜层结合力优异,耐磨,色泽纯正.可满足工业生产的高质量发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钢铁表面无硒发黑工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在常温发黑工艺中使用的亚硒酸或二氧化硒具有毒性大、价格高的缺点,提出了以硫代替硒与铜离子反应作为主成膜物质确立的无硒常温发黑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并对该发墨体系的主成膜剂及其它添加剂的选择方向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树成 《表面技术》2006,35(3):70-71
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他添加物,研制出了使用工艺简单、节水、节电、无污染的钢铁防锈发黑剂.论述了钢铁防锈(高分子)发黑剂的热聚合-沉积发黑方法与原理,并对膜层性能进行了检验.发黑膜层与基体结合力强、耐蚀性高、致密性好且色泽光亮,是一种理想的钢铁防锈发黑剂.  相似文献   

15.
孔庆平  尹冰 《表面技术》2007,36(6):85-86,92
为了在黄铜基材上常温获得黑色膜层,研究了黄铜酸性氧化发黑工艺,着重对硒-铜-磷系发黑液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黄铜氧化发黑的前处理、溶液组分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膜层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是影响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使用时要注意控制其含量;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着色膜质量.最终研制出一种常温KY型发黑液,与传统配方相比,该发黑剂具有发黑时间短、发黑膜耐磨且黑色纯正、光亮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吕维忠 《表面技术》2004,33(3):29-31
运用统计学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因素对铜常温发黑剂体系的性能影响.通过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这些因素对体系的多种显著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了多种因素间的双因素交互作用.而且这些交互作用的影响很难被传统的单因素试验发现.本研究结果可用于设计高性能的铜常温发黑剂.  相似文献   

17.
王华江 《金属热处理》2000,(8):35-35,43
我校实习工厂用常温发黑法对手扶拖拉机半轴进行发黑处理 ,效果一直不错。但在实际生产中 ,若操作不当或对发黑液使用不当就会产生一些质量问题。一般常见的疵病有以下几种 :花斑、颜色不正、氧化膜不牢、药液失效快、生锈等。现就这些疵病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分析如下。1 花斑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氧化膜的色泽深浅不一 ,出现花斑。产生原因 :①多数花斑的产生是工件在发黑前表面没有彻底清理干净 ,有残留的油渍 ,锈斑 ;②工件在发黑过程中紧靠 ,使工件与发黑液的接触面不均匀。防止对策 :①工件必须彻底清理干净。即使没有锈的工件也要用 …  相似文献   

18.
常温超声波磷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主要研究在常温超声波条件下 ,磷化工艺的介质组成和相应的工艺参数。通过检测分析磷化膜的均匀性、耐蚀性、表面形貌等内容 ,研究磷化液的组成和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初步确定超声波条件下的磷化介质及工艺条件 ,并与常规条件下的磷化工艺进行比较 ,对超声波的影响及机理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改善Se—Cu系钢铁常温发黑剂的使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福连 《上海金属》2001,23(6):42-43
论述Se-Cu钢铁常温发黑剂在推广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了理论探讨,提出相应对策,并研制了HD钢铁常温发黑剂和新型防锈钝化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并优化了一种铜钼体系无硒钢铁常温发黑液。讨论了pH值、温度及发黑液组成等对45号钢发黑膜质量的影响。用此配方及工艺在45号钢片上制得的发黑膜色泽好、结合力高、覆盖均匀并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