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保障公众健康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食品安全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监管不到位、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等措施,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错配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监管是涉及食品安全事前监管、事中处置和事后应对的系统工程。将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关键。在我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检测技术与行政资源投入环境下,食品安全监管绩效仍没有得到显著改善,食品安全监管的资源错配是重要原因。本文从资源需求的角度,分析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环节的资源需求,梳理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与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错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频频见诸报端的食品安全事件大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势,令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甚至餐饮行业产生了信任危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经实施两年,但由于我国对食品的监管模式仍为“分段监管”,《食品安全法》在监管上仍有盲点。不过,随着《食品安全法》地方立法条例的出台,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将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探讨了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种种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出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在法律法规、监管体系等各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刘莉治 《中国食品》2021,(5):120-121
食品安全历来是行业关注的重点。每一年"3·15"晚会上,都会曝光一大批食品企业,这也暴露出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必须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就离不开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新的变化。文章首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一系列新型挑战进行了分析,然后,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可运行的食品安全监管途径。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是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和重视的民生问题,我国食品行业已初步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与监管体系,但在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仍需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监管工作,从而健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本文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深度剖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梳理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质量管理对策,为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吕恬  邵蓉 《食品与药品》2007,9(10):66-68
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品种日益丰富的今天,食品安全形势日趋复杂,监管也愈加困难。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整顿食品市场,但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本文由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引出讨论,分析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及食品安全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科学、客观评价食品安全状况,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题。长久以来,食品抽检合格率是评价食品安全状况的主要指标。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对象复杂,监管体系薄弱,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强烈,所以当前单一结果类指标的评价方法已不适合于我国的国情,而且相关各方对于食品合格率指标并不认可。本文在充分调研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以食品消费安全状况、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状况、食品安全监管状况3个维度为骨架的我国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证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体系进行量值归一、权重计算和累加,得到反映我国食品安全整体状况的食品安全指数。  相似文献   

10.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鹿"事件的发生加快了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此文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发展过程出发,指出了原来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食品安全法》的内容以及实施,构建了科学安全的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李新生 《食品科学》2003,24(8):250-255
阐述了食品安全和安全食品的概念,讨论了安全食品分级分类,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现代食品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产业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并成为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同时由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出来。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超范围、超限量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危害食品安全,或在食品生产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严格控制使用量,才能使食品添加剂在发挥最大功效的同时保证食品安全。本文综述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及原则,并对食品添加剂在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确保食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狭义上讲,食品卫生是指食品干净、未被细菌污染,不使人致病。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不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侵害的一种状态,也指为确保此种状态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与食品卫生相比,食品安全更加强调食品标签的真实、全面、准确;更强调食品认证与商标管理;更重视食品食用方法的特殊要求;更关注个体的差异性。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食品质量,是一个“度”的概念,是指食品的优劣程度,既包括优等食品,也包括劣等食品。食品安全指的是所有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一样也是一个“质”的概念。笔者以为,应当借正在进行的《食品安全法》的起草,《标准化法》与《食品卫生法》的修改,通过法律的途径厘清三个概念。  相似文献   

15.
食品原料在我国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伯棣  张旭  宫平 《食品科学》2016,37(17):296
功能性食品(又称保健食品)在法规上被认为是一种食品。因此,食品原料在功能性食品中应当被广泛应用。这里所说的食品原料包括普通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新食品原料。本文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查询网站为数据源,对2005-2013年审评通过的所有功能性食品原辅料进行了统计,对普通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在这些产品中的应用频率进行了计算。统计结果表明:在2005-2013年期间审评通过的所有功能性食品中,只有数量有限的普通食品原料被使用,食品添加剂多是在辅料中被使用,新食品原料在功能性食品原料中的应用比例较高。对此现象,本文参照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对食品原料的应用前景作了适当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主食结构十分丰富,自古以来就产生了诸多的花色品种。本文对古代主食中的圆子、糕、粉食和青精饭进行了考述,希望以点代面来反映中国古代主食的繁荣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消费者对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认知度开展研究,以了解消费者对食品标签的认识,并对下一步食品标签的管理提出建议。方法:以问卷形式开展消费者调查,对5 975份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消费者对于食品标签的认识不足,食品标签标示内容存在不规范现象。结论:应加强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升食品标签标示质量;应完善食品标签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龚亭亭 《食品与机械》2015,31(5):270-273
中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犯罪防治还存在两个问题,即有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对犯罪嫌疑人震慑力不足,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严重缺失问题。为了有效根治日趋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问题,应当在考察国外防治食品安全犯罪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加强有关防治食品安全犯罪方面的刑事立法工作,加大刑罚力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缺陷食品召回制度,并尽快完善监管和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最迎阜阳出现“毒奶粉”事件使食品安全再次成为全国舆论焦点。为此,回顾近年来卫生部对食品安全事件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食品安全虽与食品添加剂有一定关系,但真正不安全因素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为保证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各国均有一整套严密审批制度,当新的不利因素发现时,都会及时将其从名单中删除,包括FAO/WHO及美国、日本等国,因此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名单是安全的。此外,随着新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参与,未来的食品添加剂将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成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的质量安全对比是国际上争议较大、关心较多的话题。系统阐述了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和不同阶段的理解,着重论述了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的质量安全对比及其形成原因,并对2种农业耕种方式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