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彬 《电信技术》2012,(6):23-27
探索一种长效机制,实现四网发展不同阶段满足客户“一张网”业务体验,提出“协调网络建设,智慧流量管理”,即“移动提供业务,客户选择业务,业务选择网络,网络管理流量”的网络建设与运营策略。同时从端到端解决方案角度出发,在业界第一次提出“超级无线策略控制器”概念,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TCP/IP的统一多制式的IC接口。  相似文献   

2.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移动将同时运营GSM/TD-SCDMA/TD-LTE/WLAN四张网络。根据未来业务需求与网络能力,中国移动提出了四网协调发展的策略,通过四网协同,发挥各自网络的优势,以实现语音、数据业务双领先。为此,介绍了中国移动四网协同发展策略,分析了GSM网络发展现状及问题,从挖掘容量潜力、提升网络质量、面向未来演进三方面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基于用户体验的端到端业务与网络质量评测工具,实现端到端业务质量和性能评测,实现现网真实"用户感知"的可测、可量、可知.基于用户体验的4G端到端业务与网络质量测试工具是面向业务质量和移动互联网网络测试的专业工具,支持Android、iOS操作系统,贴近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实现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端到端业务质量评测,具备基础通信、网络性能、用户体验、终端性能等测试能力,能够从用户的角度反映实际业务和网络的运行情况、性能质量.该工具多个版本全面支撑了中国移动全网4G试商用城市验收测试、4G全网常态化端到端服务监测,填补了业内自有用户体验评测工具的空白,受到多方好评.  相似文献   

4.
严文发  张鹏  喻睿 《通信世界》2011,(38):33-33
在中国移动保持现有SDH网络、大力支持PTN网络建设的发展策略下,PTN网络应当承担承载新增集团客户业务的重任。随着中国移动的三次PTN大规模集采,PTN已经广泛部署于中国移动各地区现网之中,并且逐步在各地市普及全业务承载,作为新一代的移动回传承载方式,虽然PTN技术本身仍有一定的不足,然而随着大规模的部署及应用,其承载能力已经在现网应用中得到肯定。湖北移动是较早实现PTN普及应用的地方运营商,自全业务运营以来,集团客户专线业务发展迅速。随着湖北移动PTN网络规模不断扩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趋势及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流量经营的策略,通过对中国移动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网络融合、四网协同、智能管控、能力开放的流量经营策略,通过建设智能管道,构建融合的平台开放能力,提升智能宽带业务支撑能力,将更有效地支撑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6.
喻梅 《中国新通信》2013,(20):38-39
中国移动通信正处于四网协同的发展现状,GSM网络的作为中国移动的基础性网络,高负荷承载了不断增加的数据流量业务。本文主要阐述了四网协同下GSM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GSM网络优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面融合阶段中国移动全业务发展策略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江勇  方引青 《移动通信》2012,36(23):30-34
文章在全业务定义梳理、全业务发展阶段划分(共分为四个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第三阶段即网络融合阶段)中国移动全业务产品及发展现状,研判了下一阶段(即全面融合阶段)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竞争策略,最后提出了此阶段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发展策略及架构、全业务发展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通讯行业的不断进步,中国移动在政企客户网络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并且政企客户全业务端到端技术框架也有了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全业务端到端技术框架进行简析,对面向中国移动的政企客户全业务端到端技术框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韦锴  李路华  周瑜  常思远 《电子世界》2014,(18):186-187
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中国移动提出以TD-LTE技术为主导的四网协同发展的策略。TD-LTE作为未来主要承载移动数据业务的网络,其组网规划成为四网协同发展策略的重点。本文通过对TD-LTE网络承载业务特点的研究,探讨TD-LTE网络组网规划方法。为TD-LTE网络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全球无线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中国移动网络的数据业务流量已经快速超越了语音业务量。面对高速增长的移动数据业务,如何充分发挥GSM、TD-SCDMA、TD-LTE、WLAN等网络的优势,建设一张高带宽、高效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是中国移动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文中在分析了上述四个网络的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它们目前的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四网协同发展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志广 《移动通信》2013,37(2):22-24,30
在中国移动"四网协同"战略下,GSM网络下一步如何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主要介绍了GSM网络现状,并对GSM网络下一步优化建设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2.6GHz频段共190MHz频谱划归TD-LTE,直接刺激了中国移动TD-LTE试验网的再次增速。同时,四网协同持续深入、光网络建设发力100G、应对信令风暴实施流量管控、提升TD终端体验等都成为中国移动新的利润目标下的核心内容。针对TD-TE室内场景,中国移动设计院提出了TD-LTE室内变频系统方案、全光分布系统等一系列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客户业务需求的转型,客户对语音业务量的需求在不断的下降,业务已由语音转向了流量,中国移动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不断的对网络进行升级、扩容、建设,从2008年的3G网络到2012年的4G网络、2019年的5G试验网,短短10年,中国移动网络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既要保证网络的质量又要提升客户的感知,网络优化越来越难了。文章主要从网络的健康性检查及网络的分层结构调整优化,来满足现阶段的网络运营及客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移动四网协同策略为背景,从分公司无线网络现状出发,提出以网格为粒度,以流量驻留率和用户感知指标为核心,从广度、深度和厚度3个维度对分公司TD-SCDMA网络进行规划分析,实现四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移动作为传统GSM网络运营商拥有广覆盖的GSM/GPRS网络和庞大的用户群,这对于其建设3G来讲,既是优势,也是限制.庞大的GSM用户资源是中国移动最宝贵的财富,3G网络的建设应该将对用户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中国移动明确提出GSM/TD核心网融合组网,2G/3G核心网一张网的理念,提出"三不原则",即不改号、不换卡、不登记.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12年,中国移动明确了移动互联网的转型路径,在网络层面上,通过"四网协同"的网络发展战略,充分利用2G、TD-SCDMA、WLAN以及TD-LTE网络各自的优势,发挥网络间良好的协同效应,更经济、更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论述四网协同背景、网络定位及承载特点、难点及短板分析、最后给出四网协同规划发展的一些建议。供广大通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林  顾靖  杨斌 《通信世界》2017,(23):44-45
中国移动传送网所承载的主要业务有移动网络业务、家宽(家庭宽带)业务、集团客户业务几种类型.目前中国移动4G网络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同时集团客户、家宽接入用户数量也逐年增加,这些业务大规模增长对作为基础网络的传送网带来了较大压力,传送网面临超宽带、密集覆盖、高质量等业务承载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虽然数据流量给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但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网络压力。特别是中国移动公司的大部分数据流量仍承载在GSM网络上,严重影响到话音业务的质量,因此如何引导流量更多地承载在TD网络上是中国移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智能手机为切入点,建立基于前后端联动的移动数据流量预测模型,可对GSM网和TD网承载的流量进行准确预测。同时可根据分流目标反推前端市场发展策略,形成前后端联动预测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业务尤其是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欣欣向荣,如小流量长时间在线的QQ等即时通信业务,大流量突发性强的P2P下载业务,720P以上高清晰度的在线视频业务等,在给客户带来更多功能、更好体验的同时,也对运营商的网络管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业务占用大量网络资源,如不能很好应对,势必形成“黑洞”效应,迅速吞噬宝贵的网络资源;针对客户等级与业务属性的计费和控制能力尚未有效建立,导致运营商收入与业务量增长之闻的剪刀差越来越大。PCC架构由于可实现2G/3G/LTE/WLAN接入的统一策略控制,能实现从无线网到核心网端到端的QoS部署,帮助运营商的网络从“单一规则控制、单一策略计费”的哑管道向“多规则组合控制、多策略灵活计费”的智能化管道稳步演进,符合网络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探讨如何部署PCC,希冀推动该技术的更大范围应用,助力运营商智能管道的建设大计。  相似文献   

20.
在C-RAN现网部署上,根据不同场景,中国移动提出了在全新网络中小规模集中部署、在基站下沉趋势下利用骨干机房集中BBU和新建微站等方案。近日记者从中国移动研究院获悉,经过一年的研发与试点,中国移动C-RAN在实际产品、现网部署、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获得实际进展。其中,在现网部署策略上,中国移动提出适应不同场景的方案,一是在全新网络建设或既有网络规模替换中,积极采用C-RAN小规模集中部署,减少对现网的冲击,逐步完善光纤管理技术;二是在"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