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实用新型名称 双曲柄齿轮减速器 授权公告号 CN 2153676Y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传动装置——双曲柄齿轮减速器它有两个装在两个双偏心轴上行星内齿轮环板。当传动由偏心轴输入时,内齿轮环板作平面运动,与外齿轮3组成少齿差内啮合传动。输入轴7与高速轴9同相、同步转动由齿轮传动实现。形成双曲柄轴驱动的双行星轮少齿差传动装置,具有承载能力大,运转平稳,噪音小,质量小,体积小,传动比大,多轴端输入及输出,易维修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零齿差渐开线内啮合圆柱齿轮副啮合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矢 《机械设计》1998,(6):53-54
零齿差渐开线内啮合圆柱齿轮副啮合理论的探讨熊矢(西南工学院机械系621002)1前言零齿差渐开线内啮合圆柱齿轮传动,在生产中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如作为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出机构。此类传动机构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为偏心的平行轴线,而内、外齿轮的齿数相...  相似文献   

3.
一齿差(或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一齿差(或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是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的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特殊行星传动。图1a为一种可用螺钉直接装在电机外壳上的一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它主要由一个固定的带内齿的中心轮2,一个齿数比中心轮少一个(或2~4个)齿的行星齿轮1,以及一根安装行星轮的偏心轴(即转臂H)所组成。图1b是它的机构简图。运动由偏心轴H输入,带动行星轮1作公转,中心轮2  相似文献   

4.
两齿差外啮合行星齿轮传动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传动机构,最早由意大利COME’S公司开发。它的结构特点是主、从动齿轮安装在同一根轴上,二者的齿数差为2。在安装方式上,主动齿轮与轴固连,而从动齿轮与轴空套,工作时主、从动齿轮同时与同一个行星齿轮在同侧进行外啮合,两者具有与行星齿轮啮合时具有相同的中心距,动力和运动通过从、  相似文献   

5.
《传动技术(上海)》2006,20(2):29-29
本发明提供的针齿摆线齿轮传动机构及减速器,其传动机构是由内轮、针齿、内摆线轮组成,内轮相对于内摆线轮偏心设置,与针齿啮合,针齿与内摆线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齿为偏心针齿,转动轴位置固定,转动轴线分布在以内摆线轮的旋转轴线为轴线的圆柱面上。本针齿摆线齿轮机构的优点在于:每个偏心针齿自定轴转动,提高了各针齿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精度,提高了传动的平稳性和效率;有利于增加针齿与摆线轮齿同时啮合的齿数,提高传动的承载能力,从而使得本发明的传动功率超过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实现了大功率传动。  相似文献   

6.
汽车制动鼓是汽车制动系统零件之一.在安装之前需对其工作表面进行定位镗削,以减小安装后出现的形位误差.笔者与宝鸡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修配厂共同设计制造了简易汽车制动鼓镗削机.经使用效果良好.本文主要介绍该机自动进刀结构的设计原理.1.引理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原理就是利用渐开线内齿轮和外齿轮,使其齿数差为1到3的一种啮合传动.它的啮合过程如图1(a)所示,内齿轮b固定不动,行星轮g安装在偏心轴(系杆H)上.当系杆H旋转时,行星轮g的轮齿与内齿轮b的齿依次相啮合,当系杆H转过一周时,由于行星轮比内齿轮少一个(或几个)齿,致使行星轮不能复原到初始啮合位置,而错过一个(或几个)齿相啮合,这就相当于行星轮向反方向转过了一个齿的角度2π/Z_g,若Z_b-Z_g=2,则行星轮向反方向转过了2×2π/Z_g角度(Z_b为内齿轮b的齿数,Z_g为行星轮g的齿数),其它类推.  相似文献   

7.
我厂对M36×4盲孔螺纹、M42×4.5通孔螺纹的加工,在Z35摇臂钻床上,采用行星齿轮传动攻丝饺孔工具,效果较好,扩大了钻床攻丝、铰孔范围,确保了产品质量,较手动攻丝提高工效3~4倍。工具结构如图所示。当钻床主轴带动偏心轴22逆时针旋转时,因内啮合齿轮存在齿数差,使外齿动轮17在内齿定轮16中除作逆时针公转外,还产生与偏心轴为1:8的顺时针自转,滑块15把外齿动轮的自转传给外套12,  相似文献   

8.
摇转式少齿差行星减速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结构特殊的少齿差行星减速机:它以“相交轴内外齿传动”作为少齿差部份。而以“相交轴齿形联轴器”作为输出机构。这种少齿差减速机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等优点。“相交轴内外齿传动”是本文作者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齿轮传动。其内齿圈即为一般渐开线直齿内齿圈。以它的齿面为母面,用一种特殊的展成法获得与其共轭的外齿轮的齿面。文章推导了这种传动形式的啮合方程、接触线方程和齿面方程。当内、外齿轮齿数相等时,这种传动即成为“相交轴齿形联轴器”。文章叙述了获得这种特殊外齿轮齿形的展成切削法——“双分齿切齿法”。只有采用这种特殊的切齿法,“相交轴内外齿传动”和“相交轴齿形联轴器”方得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新型大重合度内啮合齿轮传动的齿形设计原理及方法。齿顶齿形采用摆线,啮合圆介于内外齿轮节圆之间。该型齿轮副特别适用于少齿差传动,传动过程中,可保证多对齿同时啮合,且压力角小,能显著改善轮齿及轴受力状态。由于只有齿顶部分参与啮合,避免了根切等缺陷。该型传动兼具精密传动与重载传动特点,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大,精度、刚度、效率较高。试验结果及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该传动的优越性能,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运动学法,提出在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共轭啮合副行星轮外齿轮齿面选定上选定一条光滑曲线Γ,以该曲线的等距曲线作为球心运动轨迹形成管状球族包络面。提出用管状球族包络面代替行星轮外齿轮渐开线齿面,得到新的啮合副,并给出啮合副的统一方程式;详细讨论了由管状包络面形成行星轮新齿廓的方法,该新齿廓称为啮合管齿廓。给出了与曲线Γ相共轭的接触线统一方程,讨论了点接触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的啮合特性;啮合管与渐开线内齿轮构成点接触啮合副,点接触啮合副具有滑动率低,传动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曲柄式渐开线少齿差行星减速机是一种独特的少齿差行星传动结构,其传动原理如图1。输入轴1以ω_1角速度输入转速,经过N个行星齿轮2带动偏心轴3作行星转动,即既有自转又有公转。由于偏心轴的行星转动作用,其公转传动的运动由行星轮4和固定内齿轮5决定。公转的传动由输出机构的刚性盘6传出。  相似文献   

12.
对变厚齿RV传动中的少齿差行星传动进行了有限元接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变齿厚少齿差传动存在多齿弹性啮合效应,其啮合性能不同于按传统齿轮设计理论所得的结果。研究了一个啮合周期内,不同载荷下的多齿弹性啮合效应对变齿厚少齿差传动的轴向力、接触力、实际接触齿对数、各齿对间载荷分布、齿面接触应力及齿根弯曲应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为提高变厚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齿轮参数优化、变齿厚齿廓修形及零部件的强度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时的多齿啮合效应,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渐开线少齿差多齿啮合模型,分析了动态轮齿的接触特性分析,得到了完整啮合周期内齿面接触应力、齿面印痕、齿面滑动位移等啮合特性参数,分析了啮入、啮出冲击对齿顶刮行的影响。采用长修形法对少齿差行星传动的齿轮进行齿廓修形,使轮齿啮合状况得到了改善,明显减小了啮合冲击对齿顶刮行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指导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Alan Newton公司所设计的X-Y型减速器结构简单、紧凑,且可达到很高的变速比。减速器由三个主要零件组成:控制板、外齿轮和内齿环。在结构上可以外齿轮为主动轮也可以内齿环作为主动轮进行传动。控制板的作用是使行星轮只能按其轮心轨迹作平动,控制板本身只能在X方向左右移动。图1是X-Y型减速器以外齿轮作为主动轮、内齿环作为从动轮的传动简图,减速器零件分解图见《机械制造》1983第7期p.44。啮合机理分析 X-Y型减速器是一种新型传动装置,属于少齿差一类的行星减速器。图2是以内齿环作主动轮,外齿轮作从动轮的啮合过程。从图中可见,当输入偏心轴旋转时,主动内齿环在偏心轴和控制板的限制下,内齿环的圆心只能在X-Y平面中,围绕输入、输出轴轴心0,  相似文献   

15.
《机械传动》2013,(11):89-93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在ADAMS软件中建立了N型少齿差行星减速器的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揭示了运行过程中少齿差行星减速器主要部件的运动情况,直观描述了齿轮内啮合接触过程中啮合力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齿轮内啮合传动过程中啮合冲击引起的输出轴转速及轮齿间啮合力的周期性波动,并且将理论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为少齿差行星减速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圆弧针齿少齿差传动啮合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K—H—V少齿差传动中,以圆弧齿廓齿轮作行星轮,以针齿齿廓齿轮作内齿轮,称之为圆弧针齿少齿差传动。本文按照转化机构法对这种传动啮合效率进行分析讨论。1 基本啮合效率表达式圆弧针齿传动某瞬时在K点啮合(见图1),过K作齿廓公法线,交连心线于OP_aO_(b°)根据啮合点公法线分速度相等的  相似文献   

17.
王三武  张银银  王晓军 《机械》2009,36(8):52-54,71
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世界各国在机械传动方面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多轴摆动减速器是为了达到机械传动技术提出的新要求而改进的一种新型传动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对现有的三环减速器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充分利用了少齿差传动的原理,采用了多轴旋转带动内齿轮高速平动以便输入动力、外齿轮轴低速自转直接将转矩输出的结构方式。通过相对角速度法和虚位移原理分别计算出传动比和外齿轮的输出转矩。得出该减少器可以实现降低转速,增加转矩的功能,是符合现代机械对传动技术的新要求的一种新型传动装置。  相似文献   

18.
汽车采用的无级变速功率分流变速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汽车应用方面提出了无级变速功率分流变速箱的一种设想,该装置由两可变速带轮(变速器)和一行星齿轮系所谓太阳轮和内齿圈三转动构件组合而成."功率分流"的布置特点是输入轴同时把功率传到太阳轮和主动带轮,并通过变速器传到行星齿轮传动的内齿圈.因为输入轴传递的输入功率一分为二(传到太阳轮和主动带轮),变速器中仅通过输入轴总功率流的一小部分,行星齿轮传动的第三转动件(转臂)收集了由内齿圈和太阳轮传来的功率流,把总功率传到输出轴传到车辆.该特徵提高了发动机功率在汽车应用的许可范围,该特徵特别在低速-高转矩情况下提供无级变速可变传动比的范围时还降低了与动力传动有关的功率损失.建立一个所谓"增益系数",用它通过变速箱的可变速元件和速比间隔来确定总功率流的两个分量的大小.用一外齿轮箱可以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最佳范围内扩展无级变速范围.提出了一个采用外啮合有级齿轮传动(同步变速器)实现有效传动比间隔的无级变速范围应用于汽车的设计程序,该两级传动可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两者间的最佳范围内工作.  相似文献   

19.
综合考虑了三轴式星形内齿传动的各轴的弹性、轴承的弹性、齿轮啮合弹性以及输入轴和支承轴的偏心误差,通过5个子系统的运动方程组装获得三轴式星形内齿传动的弹性动力学方程.为系统地分析三轴式星形内齿传动的动力学行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圆弧齿行星减速器的效率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圆弧齿行星传动为一种K-H-V型行星传动,如图1所示。这种传动的行星轮a为一纯圆弧齿的外齿轮,与其相啮合的内齿轮b为一装有圆柱形针齿的针轮。由于内、外齿轮齿数相差较少(常为一齿差),故为一种新型少齿差传动。圆弧齿行星减速器的结构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基本相同,其工作原理是依据长幅外摆线的形成原理而动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