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进一步简化薄规格45Mn17Al3钢板的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模铸+开坯+热连轧+热处理方式,开发出厚度≤6 mm的薄规格45Mn17Al3热连轧钢板。对钢板的常规力学性能和相对磁导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连轧钢板经过正火热处理后,钢板的横向和纵向性能均匀,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较低的相对磁导率。  相似文献   

2.
曾斌  孙新军  李昭东  雍岐龙  翁宇庆 《钢铁》2014,49(11):74-79
 抗拉强度780 MPa级冷成型用热连轧高强钢在工程起重机和混凝土泵车上得到了广泛使用。为进一步改善此种高强钢的力学性能与使用性能,对其热轧卷开平后的横切钢板在热连轧带钢热处理线进行回火热处理。对回火钢板的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压型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热轧钢板经回火热处理后,钢板强度和硬度有明显提高,冲击韧性与伸长率略有降低,横向与纵向力学性能差异减小;焊后失强率降低,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压型性能得到极大改善。在微观结构上,回火后钢板的组织类型无显著改变,但部分铁素体晶粒长大、粗化,回火后铁素体中位错密度降低,近等轴位错胞状结构增多,而固溶Ti、Nb、Mo元素以(Ti,Nb,Mo)C形式继续析出,产生沉淀硬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计合理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在安钢150t转炉-1780mm热连轧生产线上成功开发了X70高级别管线钢。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下组织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获得针状铁素体组织时,钢板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吴刚 《鞍钢技术》2020,(1):26-30
介绍了汽车结构用热连轧钢板QStE550TM的试制情况,包括化学成分、冶炼工艺及热连轧工艺设计思路,同时针对产品组织、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等进行了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碳、复合添加钛铌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技术,能够成功开发出厚度为3.0~16.0 mm的低成本高强度汽车结构钢。该钢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和宽冷弯性能等,可以广泛地用于重载汽车的横、纵梁和底盘零件的制造。  相似文献   

5.
李伟  许峻峰  钦祥斗 《宽厚板》2020,26(2):6-10
根据GB/T 1591-201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标准要求设计Q460MD钢的化学成分,采用TMCP工艺生产不同厚度的Q460MD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并对不同厚度的钢板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12~40 mm厚度Q460MD钢板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GB/T 1591-2018标准中有关Q460MD钢种的要求,Z35厚度方向性能优异;钢板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能稳定,且具有较大的富余量;不同厚度钢板的组织不同,20 mm及以下厚度Q460MD钢板的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组成,厚度20 mm的Q460MD钢板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相似文献   

6.
经1780 mm热轧和1700 mm酸洗,制成了一种薄规格低碳热轧酸洗钢板,并对该钢板进行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热轧酸洗钢板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铁素体晶粒度为9级,钢板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等均符合标准,成形性能满足汽车厂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厚度为100 mm的核电用钢板20MnHR-B进行不同工艺热处理和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正火+回火处理,钢板的力学性能满足交货状态、最大和最小模拟焊后热处理状态的技术要求;经过最大模拟焊后热处理,钢板获得铁素体+珠光体+少量粒状贝氏体组织。最终将100 mm厚度核电用钢板20MnHR-B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确定为900℃正火+保温1.2 min/mm+水冷、630℃回火+保温2 min/mm+空冷。  相似文献   

8.
大厚度420MPa级高性能钢板的组织控制及性能均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合金成分对大厚度尺寸高性能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研究了30、60、80 mm厚钢板中心部和1/4厚度处的组织和性能的均匀性,通过适当的合金化和/或回火工艺可改善大厚度尺寸钢板心部力学性能,使大厚度钢板的组织性能更均匀化,并且使60~80 mm厚度的钢板的心部强度达到42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Q235B坯料在天钢3500mm轧机上试轧制Q345B级别钢板。通过对Q235B坯料进行轧制温度、变形量分配及轧后钢板快速冷却等控制,使其达到Q345B钢板力学性能的要求。试轧结果,12mm厚钢板力学性能除8#和9#钢板之外,其余钢板完全达到Q345B级钢板力学性能的要求;20mm厚钢板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全部符合Q345B级钢板力学性能的要求,抗拉强度合格率为50%。分析了试轧工艺及实验结果,并针对20mm厚钢板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为今后再次试轧及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特厚临氢设备用12Cr2Mo1R(HIC)钢板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指标,详细研究了钢板热处理工艺与组织对模拟焊后热处理和回火脆化倾向等性能的关系。以118mm厚钢板为例,给出了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结果,结果表明该特厚临氢设备用12Cr2Mo1R钢板成分均匀、杂质元素含量低、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回火脆化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同时具有超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板,采用30MnCrNiMo连铸坯和33MnCrNi3Mo钢锭,经过真空复合焊接,高温轧制,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工艺研制出15 mm CrNiMo-CrNi3MoCrNiMo三层复合超高强度钢板;利用探伤、拉伸、冷弯、冲击、硬度等试验检验其结合度和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三层复合超高强度钢的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生产的三层复合超高强度钢板结合性良好,能够满足GB/T 7734-2015 Ⅰ级探伤要求;复合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结合面处硬度值存在明显的过渡区域;结合面组织和基体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碳、铌钛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及控轧控冷工艺在包钢2250 mm热轧生产线成功开发出3~6 mm厚高强焊管用热轧卷板,该钢屈服强度≥670 MPa,抗拉强度≥750 MPa,断后伸长率≥19%,强韧性匹配良好,具有良好的冷弯性能和焊接性能,能够满足客户高强焊管的生产。实现了包钢高强焊管用薄规格热轧卷板产品的批量生产和供货。  相似文献   

13.
程丙贵  武凤娟  刘东升 《钢铁》2015,50(8):83-88
 研究了一种屈服强度大于785 MPa的船板钢,测试了其动态连续冷却相变曲线(CCT),研究了试验钢经控制轧制+直接淬火+回火(DQ- T)工艺处理后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直接淬火(DQ)钢板组织为板条马氏体(LM),回火后铜、铌元素呈弥散析出。经500 ℃回火钢板的强度最高,冲击韧性(KV2)最低。钢板经710 ℃回火,其组织为二次马氏体(SLM)+铁素体,屈服强度(Re)为810 MPa,抗拉强度(Rm)为 1 066 MPa,伸长率(A)为17%,在-80 ℃下KV2为97 J,达到最佳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14.
HB400级高强度准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热轧、低温回火和热轧、正火、低温回火及轧态不同温度回火工艺对新型HB400级高强度准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状态下耐磨板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索体(BF)和残余奥氏体(AR)组成,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及耐磨性能。低温回火可以改善耐磨钢板的韧性。新型耐磨钢板具有较强的回火抗力。用准贝氏体钢生产高强度耐磨板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hemostpopularmicrostructureincurrentstructuralsteelsisstillamixtureofferriteandpearlite .Microalloying (andtheassociatedthermo mechanicalprocess)andsecond phasestrengtheningareusuallyappliedtoobtainhighstrengthandtoughness.Sincethestructurestrengthofgran…  相似文献   

16.
高强度非调质冷镦钢研究和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杰  刘雅政  阎军  章静 《特殊钢》2010,31(5):26-28
根据国内外高强度非调质冷镦钢的研究和开发现状,分析和讨论了800~1 200 MPa高强度非调质冷镦钢的化学成分、工艺特点、组织和力学性能。高强度非调质冷镦钢应具有高的强度和有良好的冷成形性,其热轧材的强度和硬度应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采用低碳高锰及微合金化的成分系列,通过热机轧制工艺,该钢种能获得良好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结合氨合成塔的技术要求以及舞钢4 200 mm宽厚板生产线的装备特点,通过优化成分设计、合理控制冶炼、轧制及热处理工艺,成功开发出厚度达151 mm的14Cr1MoR钢板,并对所研制的钢板进行了力学、理化性能检验。结果表明:舞钢开发的151 mm厚14Cr1MoR钢板组织为均匀的单一贝氏体回火组织,具有良好的常温、高温拉伸性能和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8.
申强  刘志璞 《中国冶金》2021,31(6):73-76
为了稳定热轧高强钢的组织和性能,需进行退火处理。了解不同的温度对组织的影响规律至关重要,为此对相同终轧温度条件下退火温度对非调质960 MPa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处理后,均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并出现明显的纤维组织,使得马氏体板带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组织粗化。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试验钢的强度在RD方向(轧制方向)的下降趋势低于TD方向(轧件宽度方向),说明TD方向的强度对温度变化较敏感;同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伸长率和冲击韧性在RD方向为先升后降,在TD方向伸长率持续升高,冲击韧性几乎不变。综合考虑,确定退火温度为500 ℃时为最佳退火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朱书成  于飒  高照海  李忠波  袁永旗 《钢铁》2011,46(12):90-93
 利用250mm连铸坯料,在3800mm宽厚板轧机上针对Q345GJC-Z35钢种进行了厚50~80mm钢板的TMCP工艺试验,确定了相应的热轧及控冷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碳的质量分数低于0.11%添加微量复合铌、钒、钛元素,按照2阶段控制,当轧到成品钢板厚度的2~3倍时开始待温,精轧开轧温度小于860℃,终轧温度为820~860℃,生产的Q345GJC-Z35高强度厚板的性能完全超出国家标准GB19879—2005要求,而且其钢板的平均断面收缩率都大于50%,远高于Z35钢板的技术要求。实现了钢板很好的强韧性匹配,工艺上不用后续热处理,减少了工艺流程,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20.
超细晶粒及超高韧性厚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厚板试验轧机上进行的组织超细化工艺试验及取得的成果。采用一种回温轧制工艺,试制出最大厚度为40mm,具有表层超细晶粒组织的高强度钢板;对以多道次小变形量轧制法生产超细晶中厚板(厚度:12mm和20mm)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微合金钢热机械加工结合再结晶处理的新型工艺组合的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特殊显微组织的结构钢新产品,该类新型结构钢的优良韧性大大超过相同成分的微合金钢,因此可以使用于要求超高止裂性能的结构中,为诸如船舶、桥梁、大型建筑和钢结构等提供一种高性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