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杨敬之、穆恩之二先生于1951年春季采自湖北西部长阳马鞍山的向家磴、双栗树及白岩槽等地的上泥盆纪写经寺层;因化石大部分都已铁化,保存较好。共计11属15种,共中有4个新属及11个新种不能鉴定者数种。兹将各属所发现的种属分别表列如下:长阳上泥盆纪写经寺层中产丰富化石的岩层仅有30米,除其上部有零星化石不计外,还可分为中下两部:a)中部为薄层石灰岩及黄色泥质石灰岩,含介形类化石(By 230)及(By 7)。  相似文献   

2.
环口目苔藓虫在中国泥盆纪地居中已发现了很多种层,但在二叠纪地居中关于环口目苔藓虫报道的还很少。乐森璕先生于1932年研究扬子江下游栖霞石灰岩中的珊瑚化石时描述了两种:Fistiulipora sinensis Yoh,Fistulipora waageniana Girty。除此而外未见其他环口目苔藓虫出现在中国二叠纪地层的报告。根据现在的认识和其他  相似文献   

3.
多管珊瑚类是志留、泥盆纪地层中分布广泛的一类床板珊瑚。其中,多管珊瑚(Multisolenia)一属,盛产于中志留世温洛克期地层内,为中志留统的重要化石。多管瑚瑚类的个体极为细小,在过去的文献中,曾被误认作苔藓虫或刺毛类(Chaetetida);也有人把它们当作床板珊瑚中的槽珊瑚(Alveolites)或蜂巢珊瑚(Favosites)。因此,关于它们的分类位置问题曾经引起长期的讨论。多管珊瑚类在我国过去的文献中尚未见有正式的描述和报导。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本文所介绍的头足类鹦鹉螺化石是1951年杨敬之、穆恩之两先生在湖北长阳县南面的多宝寺一带艾家山统下部地层中采得的。据杨、穆两先生的意见,将艾家山统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化石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东肥城矿区晚石炭世苔藓虫的进上步研究,又发现了以往在山东乃至华北未曾报道过的苔藓虫化石,属隐口目中的两个科,计有两属六种,其中新种四个,近似种两个,进一步丰富了山东乃至华北石炭纪的苔藓虫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6.
以桂林兴安拓村剖面下石炭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测量,采集并鉴定了珊瑚和腕足类化石,提出此剖面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塘阶黄金组上部,其顶部与寺门组整合接触。此剖面地层以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向上渐变为泥灰岩、泥岩和页岩互层,富含珊瑚和腕足类化石,同时含有少量三叶虫、菊石、海百合茎等化石,反映了浅海沉积环境。珊瑚化石主要是 Kueichouphyllum- Auloclisia组合带,腕足类以Pugilis和 Vitiliporductus为主。此剖面地层在层位上完全可与贵州威宁鸭子塘组对比,但岩相和化石略有区别(无 Thysanophyllum),可能与兴安地区早石炭世水体含泥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1:250000天水幅区域地质调查,在礼县鲁班石、郭家坪、青林寺、大南岔沟、固城一带的石炭系地层中相继新发现了丰富的珊瑚、腕足、蜓及非蜓有孔虫、牙形刺及古植物化石,为该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和时代归属提供了重要证据。经过区域对比,发现原划地层单元的名称和时代归属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根据新发现的化石及其组合特征,重新厘定了本区石炭纪地层的地层序列和岩石地层单元名称。  相似文献   

8.
广西横县六景附近中泥盆统郁江祖中的苔藓虫,杨敬之(1954)已作过研究,共描述了4属10种:Fistulipora kwangsiensis Yang,F.irregularis Yang,F.hemispheroidea Yang,F.lamellosa Yang,F.yungchunensis Yang,F.ovata Yang,F.chaoi Yang,LeptotrypellaKwangsiensis Yang,Eridotrypa sinensis Yang,Fenestella sp.近几年来,有关这一地区的苔藓虫又陆续发现了不少新资料,经鉴定后,除上述各种外(Fistulipora yungchunensis Yang,Leptotrypella kwangsiensis Yang 二个种未见),还发现了10个新种,及在其他地区已发现的5个旧种,另外还有一个未定种名,分别属于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柞水地区金盆梁金矿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元素分布、分配、共生组合特征以及主要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确定该区找矿方向。结果表明:Au是金盆梁金矿区内主要的成矿元素,Ag为主要伴生元素,As、Sb为远程指示元素;泥盆系上统桐峪寺组第五岩性段上亚段是金矿富集的有利层位;石炭系下统二峪河组下亚组下段、泥盆系上统第四岩性段上亚段、泥盆系上统桐峪寺组第五岩性段上亚段为金成矿有利岩性段;矿区经历了至少两期热液活动,金矿体的形成受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以Au为主成矿元素圈定的4个综合异常区与地层展布方向一致。位于玄檀沟附近的综合异常区处在金矿富集有利层位,次级构造发育,指示元素异常套合较好,浓集中心明显,Au异常强度高且规模大,并在异常内发现金矿体,因此,位于玄檀沟附近的综合异常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银厂坡一七〇厂地区的上石炭统发育,含(虫筳)丰富。自下而上可划分为Protulinella-Pseudostaffella,Triticites和Pseudoschwagerina-Eoparafusulina三个(虫筳)类化石带。著名的Fusulina-Fusulinella带在此区缺失。上石炭统可划分为上部的马平组和下部的银厂坡组,其中银厂坡组为作者建立的新组。  相似文献   

11.
浙江北部上下二迭统地层分界及■类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类动物群探讨浙北上下二迭统地层分界及类分带。浙北上二迭统“龙潭组”按层位可分三个类组合。自下而上为:I Neomisellina 组合,ⅡCodonofusiella 组合,ⅢTaihuella(gen.nov.)组合,概略分析各组合特点后指出,Neomisellina 组合应属下二迭统。上下二迭统地层分界应在 Neomisellina 组合与 Codonofusiella 组合之间。并首次建立下二迭统孤峰组上部 Neomisellina 带,上二迭统龙潭组上部 Taihuella 带。厘订后的龙潭组范围为 Palaeofusulina 组合之下,Neomisellina 组合以上,包括 Codonofusiella,Taihuella 两个组合。并描述有关类4属9种,其中1新属6新种。  相似文献   

12.
红牛铜矿地处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东缘,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铜铅锌金银成矿带,“三江”成矿带中部,主要含矿层位于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地层及断层破碎带,矽卡岩化角岩、矽卡岩是重要的含矿岩石,断层主要为赋矿构造.通过分析红牛铜矿外围矿体地质学特征,进行了矿床成因类型分析,并从成矿地质环境、岩浆岩分布范围、物...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本文所描述的苔藓虫是1950年夏在吉林省密山县黑台车站北面约18里的珍珠后山采得;珍珠后山在塔头湖村东北方,距塔头湖约3里;塔头湖在黑台车站北面约15里(图1)。珍珠后山这个区域的地质在1950年5月由前东北地质调查所任绩同志调查,随后兪建章教授和张文堂同志也来此处研究地层;同年7月任绩同志又陪同王钰、佟城等  相似文献   

14.
陕西南郑一宁强一带的奥陶志留纪地层,经卢衍豪(1940,1959)的详细研究,作了如下的划分:下志留统龙马溪系龙马溪页岩南郑页岩奥陶系艾家山系宝塔灰岩扬子贝层宜昌系西梁寺页岩赵家坦统本文描述的头足类,仅局限于上述赵家坝、西粱寺页岩,宝塔灰岩、南郑页岩和最近发现的中志留世罗惹坪统五个层位中。标本系1960年春项礼文、林宝玉等自宁强县所属的赵家坝、二郎垠和黄坝驿三处,1962年冬赵裕亭和作者自汉中梁山和宁强赵家坝二处,以及1960年陕西省地质局大安队自新集采获的。经作者研究,共有18个种和变种,二个未定种,分属于16个属和10个科,其中新属一个,新种10个,未定属一个。各个种的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广西武鸣晚二迭世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确立了上、下二迭统及下三迭统与上二迭统之间的分界线,并将晚二迭世早期合山组划分为下、中、上三个段。 文中论证了桂中地区上、下二迭统间普遍为假整合接触,而武鸣的府城——覃李区为连续沉积。硅质岩段为晚二迭世地层,属合山组下段,砾屑灰岩为晚二迭世晚期长兴组地层。生物灰岩段与其上伏的含煤段之间普遍存在的假整合关系,是合山组内部的沉积小间断,而不是上、下二迭统之间长期侵蚀的间断。  相似文献   

16.
1956年4月,笔者随本所盛金章、吴望始、梁希洛及张遴信等同志赴浙江杭州附近测制石炭纪及二迭纪地层剖面时,在九曜山和南高峯采得数块苔藓虫化石。九曜山在杭州西湖的南端,标本采自该山南坡的采石场中,经鉴定有Fistulipora sinensis Yoh var.hang-chouensis Loo(新变种),Fenestella hangchouensis Loo(新种),Polypora cf.koninckianaWaagen and Pinchl,Septopora luterkensis Shishova var.sinensis Loo(新变种)和Septopora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研究多集中于活动断裂带的活动性,而对夹持于其间的沉积盆地构造格架及活动性研究甚少。以夹持于烟筒山断裂与牛首山—罗山断裂之间的宁夏红寺堡盆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力资料重处理解译、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和地震勘探相结合,揭示红寺堡盆地隐伏构造特征,并进一步采用盆山一体化思路分析隐伏构造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区域沙漠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在中新世末发生强烈的NE向推挤、扩展和隆升,红寺堡盆地由坳陷盆地转变为挠曲盆地; 在青藏高原NE向扩展的影响下,烟筒山断裂发生强烈的逆冲作用,古生代—中生代基底逆冲于古近系—新近系之上,受构造变形影响的最新地层为中新统彰恩堡组; 红寺堡盆地内的隐伏古隆起呈NW—SE向,与烟筒山构造带具有相同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受青藏高原NE向扩展影响形成于中新世末,并且至今仍具有活动性; 隐伏古隆起周缘断裂的活动破坏了地表稳定性、蓄水能力和地表植被,导致区域沙漠化呈现有规律的NW—SE向带状展布。该研究成果对于宁夏红寺堡盆地区域稳定性评价及沙漠化的综合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介绍的苔藓虫是1943年赵金科、邓玉书,1948年赵金科、徐煜坚诸先生先后在广西永淳六景圩附近的(?)江层(吴村页岩)中采得的,六景圩在永淳县城以北12公里,位於(?)江的北岸,化石产在六景圩东约1—3里铁路的两旁,和苔藓虫共生的主要化石有 Galceola sandalina Lamarck、Spirifer speciosus auct.、Kwangsia yoki Grabau、Plectospirifer fongi Grabau、Stropheodonta annamitica(Mansuy)、Thiemella communis Yin.及 Proetus indosinensis Mansuy 等,我们知道这些化石是中泥盆纪下部常见的种属,其中 Galceola sandalina 是欧洲中泥  相似文献   

19.
桂西南那派盆地下白垩统新隆组下段泥质粉砂岩中首次发现轮藻类化石:Flabellochara harrisi、Peckisphaera verticillata,对确定新隆组的地质时代及地层对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桂西下雷、土湖锰矿区于上泥盆统榴江组—五指山组—融县组—下石炭统巴平组与中泥盆统北流组之间,发育了一种特殊的、呈陡崖状的高角度“上超”状的地层接触关系——陡崖式假不整合。通过对下雷、土湖锰矿区该类型不整合的发育位置、产状、界面及图面效应等特征,尤其是横向沉积接触典型特征的研究,得出了其是在海底陡坡、悬崖等特定古地形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新老地层间的横向沉积接触关系,而非存在间断的上下地层关系的认识。土湖锰矿区的这种高角度上超接触关系,形成始于中泥盆世吉维特期晚期至晚泥盆世之初,是中泥盆世晚期广西海域大裂解事件的产物,是造盆运动形成的一种横向沉积构造,与同生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发现对认识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的多样性,对右江盆地的古地理格局、盆地发展演化史及赋存锰矿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