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滦河下游灌区水环境现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之一,水环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滦河下游灌区建成40年来,水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灌区经济的腾飞。同时,近年水环境的变化又使灌区面临着威胁和挑战。一、概况滦河下游灌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滦河以西滨海平原地区。灌区开发前,大部土... 相似文献
2.
3.
4.
5.
一、现状 滦河下游灌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河以西,沙河以东,是河北省最大的水稻灌区,包括唐海县东西灌区、滦南县群众灌区、乐亭县滦乐灌区、丰南区南部以及军垦农场,总控制面积168.8万亩。灌区自1958年建成运用以来,经40余年开发建设,目前有总干渠1 相似文献
6.
7.
8.
9.
滦河下游灌区是华北最大的水稻灌区.灌区从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三大水库引水.水源保证率高.多年平均水库供水6.84亿m^3.渠首引水7.68亿m^3。灌区控制面积168.7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95.81万亩。输水干渠全长110km,分布着61座泵站100多台水泵,多年来一直是灌区供水管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1.灌区概况滦河下游灌区是华北最大的水稻灌区.由于灌区供水面广量大,水费计收一直是灌区管理的难点。2003年以来,灌区进行了信息化供水管理系统建设,其中供水收费管理系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运行供水收费管理系统,滦河下游灌区实现了水费收缴工作的先付费、后取水,水费收缴率连续5a达到100%。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费征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下游引黄灌区现行水价标准及现状执行水价与灌溉信息等,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农民用水户终端水价进行核算,分析了农民用水户终端水价与现行水价标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长江中下游分汊型河段的模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讨论分汊型河段的进一步分类问题,建立了相应的分汊型河道分类、识别模型, 并对长江中下游分汊型河段作了分类和识别的计算,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河龙区间实测洪水泥沙资料和高含沙紊流输沙理论,论证黄河上游引水或截流不可能减少黄河中游输往下游的泥沙量,中游河道不会发生明显淤积,下游河道在上游来水减少、中游来沙不减的情况下会出现增淤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滦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河流健康评价中诸多评价方法在指标权重确定方面存在困难的问题,应用改进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实现河流健康等级评价。该方法从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上进行分析,用新的数据标准化方法代替传统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克服了原始数据部分信息丢失的问题,用主成分贡献率作为评价权重,克服了主观赋权的人为干扰,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以滦河下游唐山地区8个河段为计算实例,得到所研究区段河流健康状况均为亚健康状况,其中玉田、丰润、滦县等区段的健康指标已经接近于不健康状况临界值。为此,建议应加强滦河下游河段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通过滦河下游河段水沙条件及平面形态的分析,滦河下游河床演变的趋势是河槽萎缩,平滩流量下降,中小洪水增多,河势难以完全控制。总结了护岸丁坝或控导工程的防护效果。已有整治措施对保护滩岸起到了积极作用,缩小了主流摆动的范围,但在平面布置上需适当加密丁坝工程,河势才能得到完全的控制。新建丁坝要求满足治导线的总体规划,建议按微弯型河道方案进行设计,设计流量3000m^3/s,主槽宽度为400--650m不等。这样既能发挥现有护岸工程的作用,又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利用塔里木河下游土壤含水量5年期的监测资料,根据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土壤含水率时空变化特性。结果显示:1输水后土壤含水率在空间上有很强的变异性。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在水平方向上,离水源较近断面的土壤平均含水率要明显高于离水源较远断面,同一断面离河道较近的土壤平均含水率要高于离河道较远的土壤平均含水率。2主要断面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在地表以下0~3 m深度范围内有3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变化层,即水分散失层、水分增加层和水分变化层。3土壤含水率在时间上有不稳定性。离河道较近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对输水过程的响应要明显高于离河道较远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对输水过程的响应。结论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对河道沿岸的土壤含水率有显著影响,输水改善了土壤中的湿度进而影响了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黄河下游现行的几种引黄灌溉模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科学总结,首次提出了以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标准,将引黄灌溉模式概括为补源灌溉和非补源灌溉两大类,并对引黄补源灌溉的概念做了新的界定。这一新概念的提出,为今后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战略转变澄清了思想和理论上的障碍。明确提出黄河下游黄灌溉战略转变的方向是大力发展引黄补源灌溉,全面阐述了实行这种战略转变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