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常见的学生模型: 覆盖模型、偏差模型和认知型模型。这三种模型主要是反映学习者的学习基础, 认知能力, 但对于影响学习者的心理因素没涉及到。因此, 本文把影响学习者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归纳, 根据影响学习者的心理因素提出了一个全面的学生模型, 一个全面的学生模型应该是覆盖模型, 偏差模型, 认知能力、心理模型的综合, 并且用多维向量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系统辨识(2):系统描述的基本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控制是一切科学问题的核心.数学模型是一切控制问题的基础.事物的运动规律用方程描述就是数学模型.不同学科的发展就是建立其数学模型的过程.本文首次把线性动态系统数学模型分为三类:时间序列模型,方程误差类模型,输出误差类模型;详细介绍了线性系统的一些基本数学模型,包括连续系统离散化和模型等价变换,单输入单输出随机系统模型,多变量系统模型,类多变量系统模型,多输入和多输出系统模型(传递函数阵主模型、子模型、子子模型,多输入单输出系统模型,单输入多输出系统模型等).  相似文献   

3.
对近几十年中用于正确评估预测软件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模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对基于模型采用的数学工具, 将文献中的模型分为解析性模型和启发性模型. 再对于模型假设以及模型主要思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最后对软件系统可靠性模型研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几类预测模型模拟精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创新产品的扩散特性,建立了残差Verhulst模型及优化Verhulst模型,通过实例对Bass模型、残差Verhulst模型及优化Verhulst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比较,发现残差Verhulst模型模拟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将SolidWorks装配模型转换为虚拟装配模型,提出把虚拟装配系统模型转换划分为零件模型转换和装配约束模型转换两部分.使用虚拟仿真标准格式OpenFlisht数据库表达零件的层次化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层次化模型表达零部件间的装配约束模型,零件模型和装配约束模型通过结点编号实现映射.在基于OpenGL Performer的虚拟装配系统中实现了装配模型的重构,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具有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6.
为将SolidWorks装配模型转换为虚拟装配模型,提出把虚拟装配系统模型转换划分为零件模型转换和装配约束模型转换两部分.使用虚拟仿真标准格式OpenFlight数据库表达零件的层次化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层次化模型表达零部件间的装配约束模型,零件模型和装配约束模型通过结点编号实现映射.在基于OpenGL Performer的虚拟装配系统中实现了装配模型的重构,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具有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7.
利率期限结构的估计主要有两种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和无套利分析方法.利用我国上交所国债数据,选用参数模型比较分析了CS模型和AFG模型、 AFSV模型的利率预测能力,结果发现AFG模型、AFSV模型对利率期限结构的三因子拟合效果优于CS模型,嵌入动态无套利分析的利率预测模型会产生整体更小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介绍对濮城西区沙二上油藏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和过程。选用earthvision软件,建立了该区的断裂系统模型、构造模型、小层模型、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油饱和度模型,实现了油藏地质特征的定量化与可视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基于Web的适性化学习系统模型。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领域模型,学生模型,教学模型,导航模型。教学模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适应性学习以支持学生的“学”。此系统采用适应性导航支持技术、课程排序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为学生呈现最佳的学习路径和适当的学习导航。该模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得到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IFS模型(信息模型、状态模型和功能模型),提出了基于IFS模型、数据驱动技术和四层软件开发技术等构建管理信息系统(MIS)及其界面原理,详细描述了状态模型(用户界面)的抽象和从状态模型到用户界面生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宏观交通模型系统结构设计与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交通模型是作交通分析的基本方法,宏观交通模型又是中观和微观模型的基础,四阶段模型是目前最常用的宏观交通模型.本文以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为基础,归纳总结了适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模型框架体系,为如何建立城市综合交通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MDS-MAP算法在通过4种不同传播模型时定位误差的不同,通过仿真可以看到MDS-MAP算法在各个传播模型中的定位误差图。从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在环境好的情况下,规则模型与不规则模型的定位误差相差不大,当环境变化时,不规则传播模型比规则传播模型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介绍了两种情况,随着环境的改变,传播模型相关参数也会有所改变进而影响定位误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MR阻尼器力学模型的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合理的MR阻尼器滞回模型是阻尼器应用于结构振动控制中的重要前提,根据以往学者提出的MR阻尼器的力学模型的优缺点,对2种性能优良而又应用方便的力学模型——修正的Bingham模型和修正的Dahl模型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证明了这2种阻尼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电力系统通常采用常数故障率模型进行可靠性评估,常数故障率模型虽然结构简单、计算量小,但忽略了天气因素的影响,无法反映系统可靠性的真实水平。针对常数故障率模型的缺陷和可靠性统计数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云的时变故障率模型。首先定义了适当的隶属度函数,使用X条件云模型完成风光出力到天气条件的转化。然后使用半降尖Γ云模型,对天气条件与天气影响因子之间的确定性关系进行模糊化,使用Y条件云模型完成天气条件到天气影响因子的转化。在条件云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云模型的不确定性推理规则,由t时刻风光出力推测对应时刻的天气影响因子,对采用威布尔分布模拟的时变故障率模型进行修正。最后结合比利时瓦垄地区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出力数据进行云模型构建和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该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系统运行的实际状况,提高可靠性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简单结合BLP模型和Biba模型导致系统不具可用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安全策略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统一模型.以保密性和完整性作为安全模型的2个维度将主体的安全标识扩充为分离的读写权限区间,根据客体的安全标识和主体访问的历史过程,通过一定的安全转换规则动态调节主体的访问范围,实现BLP模型和Biba模型的有机结合,不仅保证了系统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而且使系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形式化描述了模型,并对模型的安全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证明.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管理信息模型质量定义及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网络管理信息模型的特点从信息模型作用、管理资源抽象和信息模型分层3个方面给出网络管理信息模型质量的定义,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信息模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以指标体系为核心,涵盖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和评价应用的信息模型质量评价模型,为今后该课题的系统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性的模型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多模型融合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工程应用的需要,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技术已经成为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技术中,定性模型与定量模型各有其优缺点,一个实用的系统需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出一种由定量模型产生定性模型的方法。最后给出一个二阶系统的算例,说明本方法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钱江四桥实时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采用AR模型、ARMA模型以及灰色系统的GM(1,1)等随机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并对各模型进行了不同步长的预测研究. 结果表明,当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参数后,预测和实际监测结果十分吻合.各个模型进行比较后发现,灰色模型只需要少量原始信息,而且它的短步长预测效果优于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误差都会随预测步长的加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人工鱼群算法缺点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的准确性,提出改进鱼群算法(ADAFSA),建立ADAFSA-BP预计模型.以我国40个工作面的地质采矿条件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ADAFSA-BP模型与BP模型、GA-BP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DAFSA-BP模型对参数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10%,满足精度要求,同时在小数据量学习方面ADAFSA-BP模型优于B P模型和GA-B P模型.  相似文献   

20.
NRLMSISE-00大气模型的分析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将NRLMSISE-00仿真模型用于近地航天器定轨预报,介绍了NRLMSISE-00大气模型及其相对于Jacchia系列模型的优势,设计了基于预测性验证的模型检验方法,检验了NRLMSISE-00仿真模型的一致性,对比了NRLMSISE-00模型和Jacchia-70模型对近地轨道定轨预报程序预报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RLMSISE-00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报精度,该检验方法对解决仿真模型的检验验证问题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