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淑晶  姜荻秋 《化学世界》2013,54(8):490-492
以对苯二酚为原料,采用碳酸二甲酯(DMC)做甲基化试剂合成对羟基苯甲醚,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对苯二酚与DMC投料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催化剂、DMSO为溶剂,n(对苯二酚):n(PEG-400):n(K2CO3):n(DMC)=1∶0.3∶0.6∶2,反应温度140℃,反应2h,收率达59.2%。产物经1H NMR、13C NMR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2.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环保型化工原料。以聚乙二醇型过渡金属双子离子液体PEG_(1000)-DAIL[Zn Cl3]为催化剂,催化尿素醇解合成碳酸二甲酯。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4 h,离子液体与尿素摩尔比为2︰10,尿素与甲醇摩尔比为1︰20时,DMC的收率达到48%。离子液体PEG1000-DAIL[Zn Cl3]经过真空干燥除水后,重复使用五次,其催化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可以保持稳定的DMC的收率。  相似文献   

3.
4-氯苯异氰酸酯绿色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绿色化学品"碳酸二甲酯(DMC)代替光气与4-氯苯胺反应合成4-氯苯异氰酸酯.研究了反应物质量比、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对合成目标物产率的影响,建立了获得目标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ZnO催化剂用量为0.06 g,物料比n(DMC)∶n(4-氯苯胺)为8∶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收率为62.1...  相似文献   

4.
钛酸钾催化DMC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异辛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碳酸二甲酯(DMC)与异辛醇(EHOH)酯交换合成碳酸二异辛酯(DEHC)的反应,对几种钾盐的催化性能比较,发现K2TiO3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K2TiO3为催化剂时,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40 ℃,反应时间2 h,n(DMC)∶n(EHOH)=1∶3,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DMC转化率为72.1%,DEHC收率为57.6%,DEHC选择性为79.2%。  相似文献   

5.
碳酸钾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碳酸二甲酯(DMC)与正丁醇(n-BuOH)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正丁酯(DBC)的反应,筛选出合成碳酸二正丁酯的催化剂。考察了物料配比、温度和时间诸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K2CO3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得出了该反应最佳工艺条件:常压,反应温度140 ℃,反应时间4 h,n(DMC)∶n(n-BuOH)=1∶3。在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的条件下,DMC转化率为89.1%,DBC收率为86.9%,DBC选择性为97.6%,甲基丁基碳酸酯(MBC)收率为2.2%,碳酸二异丁酯(DIBC)的收率为70.0%,碳酸二叔丁酯(DTBC)收率为10.3%。  相似文献   

6.
尿素与甲醇均相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对尿素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较详细地研究了乙酸锌和二丁基氧化锡对该反应的催化作用。实验表明,以乙酸锌作催化剂时,DMC收率随尿素浓度增加而增加,但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而且以尿素浓度的影响为更强;结合观察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色泽、形态变化和XRD分析,证明存在着乙酸锌与甲醇作用生成氧化锌、乙酸甲酯和水的副反应。水分是抑制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以正交实验评价了各因素对二丁基氧化锡催化作用的影响,得到以下较佳因素水平:甲醇/尿素摩尔比44,二丁基氧化锡/尿素摩尔比0.2,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6h,由极差分析该4因素的重要性次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最后,就乙酸锌、二丁基氧化锡、异丙醇铝和氯化锌均对尿素和甲醇合成DMC反应有催化活性,认为该反应对Lewis酸催化反应。提出了其反应机理为甲醇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的甲氧基进攻氨基甲酸酯的羰基碳与氨基进行交换形成碳酸二甲酯。  相似文献   

7.
V-Cu氧化物催化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东绅  陈彤  胡徐腾  姚洁  王越  王公应 《化工学报》2007,58(7):1746-1750
研究了一系列钒-金属复合氧化物对碳酸二甲酯(DMC)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钒-铜复合氧化物是较好的酯交换合成DPC的催化剂。考察了V/Cu摩尔比,催化剂用量,DMC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 n(V):n(Cu) = 4:1,苯酚用量0.16 mol,V-Cu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用量为苯酚用量的3.1%(质量比), n(DMC) : n(苯酚) = 1.5 :1,反应时间9~15 h。在此条件下反应9 h,苯酚的转化率为41.9%,甲基苯基碳酸酯(MPC)及DPC的总收率为40.3%。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苯酚转化率从41.9%降到29.1%,多次重复使用后的催化剂在空气氛中焙烧即可再生,再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几乎和新鲜催化剂相当,苯酚转化率达到39.8%。  相似文献   

8.
2-吡咯甲酸甲酯的绿色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吡咯甲酸甲酯(2-MPC)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目前关于它的合成不仅步骤多,而且使用了剧毒的试剂。该文以无毒的碳酸二甲酯(DMC)为甲氧基羰基化试剂,用K2CO3/ZnO为催化剂,以吡咯为起始原料直接合成了2-MPC,实现了2-MPC的绿色合成,并提出了可能的催化机理。对反应条件优化后,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3h,n(碳酸二甲酯)/n(吡咯)=2,吡咯用量0.1mol,催化剂用量为吡咯质量的7.5%,在该条件下2-MPC的选择性达到72.2%,收率达到35.5%。  相似文献   

9.
采用无毒无害的绿色化工原料碳酸二甲酯(DMC)代替有毒有害的硫酸二甲酯、碘甲烷、氯甲烷等作为对苯二酚(HQ)的甲基化试剂,合成对苯二甲醚,并从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方面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n(HQ)∶n(DMC)=1∶4,催化剂为DBN(1,5-二氮杂二环[4.3.0]壬-5-烯),催化剂用量为HQ用量的10%,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6 h。在该条件下对苯二甲醚的收率为98.6%,且反应无废水和废盐产生,实现绿色合成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双组分催化剂作用下的碳酸二甲酯直接合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书明  江琦 《现代化工》2002,22(7):30-33
在双组分催化剂的作用下 ,由CO2 、甲醇和环氧烷烃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DMC)。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 :反应时间 2h ,温度 1 60℃ ,加入无机碱 7.5g和Lewis酸 5 .0g ,在此条件下DMC的收率达 1 1 .75 %。通过改变催化剂组成研究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陆敏  刘媛  李树白  文艺  刘承先 《化工进展》2013,32(5):1070-1073
采用共沉淀法,在500 ℃烘干焙烧制备了类水滑石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BET分析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类水滑石催化剂应用于碳酸二甲酯(DMC)与正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丙酯(DPC)。研究结果表明:镁铝摩尔比为2∶1,在500 ℃焙烧后,类水滑石对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丙醇∶DMC =3∶1(摩尔比)、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5 h时,DPC的收率为46.87%。  相似文献   

12.
填料塔中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醇和碳酸丙烯酯为原料,研究了在填料塔中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回流比等因素对碳酸二甲酯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好的反应条件为甲醇和碳酸丙烯酯摩尔比为5∶1,加入催化剂NaOH的量为原料总质量的2%,在70℃时反应1 h,回流比为5,DMC产率可达43.6%;产物分离阶段,以正己烷为共沸剂,共沸精馏分离了甲醇和碳酸二甲酯共沸物,当正己烷用量为甲醇体积的350%、回流比为5时,DMC分离纯度高达95.78%。  相似文献   

13.
尿素和甲醇反应制氨基甲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素和甲醇在自制催化剂作用下制备氨基甲酸甲酯(MC),通过测试分析计算MC的收率,比较不同方法制备出的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对活性好的催化剂进行SEM和XRD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中ZnO-KOH对合成氨基甲酸甲酯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反应优化条件为:n(甲醇)∶n(尿素)=60、催化剂ZnO-KOH用量为甲醇和尿素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8 h和反应温度为185 ℃,MC的收率可达84.46%。  相似文献   

14.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of palm oil and dimethyl carbonate (DMC) for preparing biodiesel has been carried out at the catalysis of immobilized-lipase in solvent-free system. The components were all confirmed by GC and GC–MS analysis. The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FAMEs) were analyzed with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The fatty acids glycerol carbonate esters (FAGCs) were characterized as the intermediates. And, glycerol dicarbonate (GDC) was confirmed as the byproduct by comparing with the model compound.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type of lipases, molar ratio of DMC and palm oil, amount of catalyst,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yield of FAM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yield of FAMEs could reach 90.5% at 55 °C for 24 h with the molar ratio of DMC to oil 10:1 and the catalyst amount of 20% Novozym 435 (based on the oil weight). There was no obvious loss in the FAMEs yield after Novozym 435 having been used for eight cycles.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工艺条件.方差分析证明磷酸质量分数对产率影响高度显著;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磷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结晶时间、反应时间、磷酸与尿素摩尔比.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磷酸质量分数70%、磷酸与尿素摩尔比1∶1、结晶时间8h,此条件下磷酸脲产率可达80.70%.该工艺条件可以很好地用于磷酸脲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复合催化剂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乙醇一步催化合成5-对羟基苯基乙内酰脲,考察了醇的种类及用量、盐酸浓度、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优化的合成工艺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0%,乙醇加入量为40~50 mL/mol乙醛酸,盐酸浓度0.6 mol/L,n(乙醛酸)∶n(苯酚)∶n(尿素)=1∶2∶(2~2.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6 h,产品收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17.
以尿素、乙醛酸为原料,氨基磺酸为催化剂合成尿囊素。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反应温度、原料配比(n尿素∶n乙醛酸)、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尿囊素收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影响显著,而配比和反应时间影响不显著。根据实验具体情况、原料经济性、安全环保等因素,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温度为70℃,原料配比(n尿素∶n乙醛酸)为3.5∶1,催化剂氨基磺酸的用量为4g,反应时间为6h。尿囊素收率可达51.73%。  相似文献   

18.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铝负载碱金属氟化物固体碱催化剂,用于甘油(丙三醇)与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甘油酯,其中KF/γ-Al2O3催化剂能够更好地促进碳酸甘油酯的生成。进一步考察了KF/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反应条件对甘油与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当KF负载在γ-Al2O3的负载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于400℃焙烧5 h后制得固体碱催化剂,在n(碳酸二甲酯)∶n(甘油)=3∶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5 h的条件下,甘油的转化率达96.1%,碳酸甘油酯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98.1%和94.3%。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碳酸钾和尿素为原料 ,选用溶剂MSO合成氰酸钾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 ,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1 4 0℃ ,反应时间 4h ,原料配比 2 .5∶1 ,溶剂配比 6 .0∶1 ,搅拌桨转速 390r/min ,所得氰酸钾质量分数 96 .32 % ,收率 88.4 4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20.
1,3,5-三硝基-六氢化-1,3,5-三嗪-2-酮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尿素、甲醛和叔丁胺为原料,通过Mannich缩合反应制备出5-叔丁基-1,3,5-三嗪-2-酮(TBT),再经硝酸-乙酸酐硝化合成出1,3,5-三硝基-六氢化-1,3,5-三嗪-2-酮(Keto-RDX),用核磁、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等对TBT和Keto-RDX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TBT环化反应历程,确定了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