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食品接触材料中高锰酸钾消耗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控制变量实验对可能影响高锰酸钾消耗量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选取合适的取样量, 保证煮沸过程中试液不褪色; 煮沸时间应该准确控制5 min; 撤去热源2 min时加入草酸最佳; 滴定速度应采取慢-快-慢的节奏; 溶液出现微红色且在30 s内不褪色, 即可认为到达滴定终点; 硫酸加入量应保持0.5~1.0 mol/L; 浸泡液不能长期放置, 应在1 h内完成滴定。结论 取样量、煮沸时间和加入草酸的时间是影响高锰酸钾消耗量测定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食品接触塑料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测定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B/T 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测定食品接触塑料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在测定工作中不难发现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结果波动比较大,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对影响测定的可能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稻谷干燥方式对浸泡前后大米理化性质及食味品质的影响,以经过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处理的同一品种粳米为主要原料,探究不同稻谷干燥方式对浸泡前后大米的水分含量、水分分布、微观结构、晶型结构、糊化特性、碘蓝值、食味值以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组大米裂纹较多,相对结晶度、回生值、糊化温度显著低于(P<0.05)自然干燥组,而崩解值、最终黏度、米饭黏弹性和食味值显著高于(P<0.05)自然干燥组;热风干燥组大米在浸泡初期吸水率显著高于(P<0.05)自然干燥组,且当浸泡30 min时两组大米的水分含量基本达到饱和,浸泡后,两组大米的裂纹数量和宽度均明显增大,相对结晶度分别降低了1.03%~1.98%、糊化温度降低了2.45~3.40℃;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和米饭黏弹性显著增大(P<0.05),碘蓝值增加了15.60%~21.26%,米饭食味值增加至84.73~85.46。综上所述,浸泡提升了两组米饭的品质,且热风干燥组米饭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稀释倍数对食品包装纸中高锰酸钾消耗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样品经浸泡前处理后,采用滴定法对多个试样不同稀释倍数下的高锰酸钾消耗量进行测定,进而确定不同滴定体积试样的稀释范围。结果滴定体积大于10 mL的试样,需要稀释5倍以上;滴定体积在9~10 mL之间的试样,需要稀释2~5倍;滴定体积7~9 mL之间的试样稀释需要1~2倍。滴定体积在约9 mL的试样稀释不得超过5倍,滴定体积约10 mL的试样稀释不得超过10倍,滴定体积在7~9 mL之间的试样稀释不得超过4倍。结论煮沸时出现褪色现象的试样需要稀释后测定,稀释倍数对高锰酸钾消耗量影响很大,要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才能测得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数据来寻找用NaOH溶液浸泡PU服装革的最佳浸泡条件,最后得出浸泡浓度5%、浸泡时间24h、浸泡温度20℃为最佳浸泡条件。  相似文献   

6.
2017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GB3160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中4.5.2款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取样量。本文探讨不同取样量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高锰酸钾消耗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适当的取样量会造成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值偏低,影响对产品合格与否的判定。  相似文献   

7.
究了绿豆的浸泡工艺及其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认为浸泡用水量为绿豆重量的3倍比较合理;得到了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绿豆吸水率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方程;发现浸泡温度在40℃以上时,对绿豆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绿豆的浸泡工艺及其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究了绿豆的浸泡工艺及其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认为浸泡用水量为绿豆重量的3倍比较合理;得到了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绿豆吸水率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方程;发现浸泡温度在40℃以上时,对绿豆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浸泡方法对豆腐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不同浸泡方法(包括电生碱性水、电解还原处理、0.4%Na2CO3、去离子水、自来水)对大豆的吸水特性、蛋白质和固形物的提取率及对豆腐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用稀碱性介质浸泡大豆,可以提高蛋白质和固形物的提取率,缩短浸泡时间;电解还原处理和电生碱性水浸泡,对大豆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豆腐的品质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糯米浸泡对粽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发现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糯米初始含水量有所增加,到浸泡120 min时糯米水分含量基本达到饱和,增加速率趋于平缓,在分别浸泡不同时间0 min、30 min、120 min后糯米的水分含量分别为:30.97%、47.72%、57.97%:三个浸泡时间对应的粽子初始密度分别为0.746 g/mL、0.734 g/mL...  相似文献   

11.
食品接触用纸高锰酸钾消耗量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滴定法测定了食品接触用纸不同原材料的高锰酸钾(KMnO_4)消耗,结果表明,淀粉中木薯原淀粉的KMnO_4消耗量最大,松香、丁苯胶乳、聚乙烯醇的高锰酸钾消耗量明显大于其他原料;测定了不同纸浆抄纸以及8种商品纸样的KMnO_4消耗量,机械浆抄纸的KMnO_4消耗量大于化学浆, 6种商品纸样的KMnO_4消耗量大于GB 4806.8的限值40 mg/kg;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KMnO_4消耗量超过限值的纸样浸泡液中的淀粉含量,测得浸泡液中的淀粉含量范围为0.1~2.6 mg;通过分析得到浸泡液中淀粉对纸样KMnO_4消耗量的贡献为1.8%~7.2%。研究表明淀粉是食品接触用纸的KMnO_4消耗量的来源之一,淀粉的水解产物以及食品接触用纸中的其他无害原料也可能会引起KMnO_4消耗量增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条件对大米浸泡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浸泡处理是各种米制品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选取三种米(越富,天津305,协优46)为原料,通过改变浸泡液溶质,浓度和浸泡温度,考察在不同浸泡条件下米粒的吸水效果,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吸水效果随稻米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提高浸泡温度在浸泡前期可提高吸水效果。而浸泡溶液浓度越高,越不利于吸水。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浸泡工艺包括温度-时间、微波、酸碱溶液、低浓度乙醇、酶对稻谷吸水率的影响,结合蒸谷米外观品质及米饭质构分析,筛选有效的快速浸泡工艺。结果表明,在稻谷∶水为1∶1(g/mL)、温度60~70℃、浸泡4~5 h时,便达到浸泡工艺要求,吸水率达到30%;能显著提高稻谷吸水率的方法是质量比5%的纤维素酶浸泡4 h,吸水率达30.07%;能显著缩短浸泡时间方法是5 min、700 W微波浸泡,吸水率为31.69%。且2种浸泡工艺对蒸谷米的外观品质和米饭质构无不良影响,有望作为蒸谷米快速浸泡工艺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使用环氧酚醛涂料为内涂防护层的马口铁罐,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检测采用的是GB/T 5009.60—2003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需对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进行准确滴定,因而日常快速检测适应性较差。研究对高锰酸钾溶液浓度进行调整,并确定f值,省去了标准溶液的滴定过程。两种试验条件数据分析表明本试验方法的可信性与可行性,试验检测结果与GB/T 5009.60—2003无显著性差异,操作方便快捷,更加适合企业的日常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市售涂漆筷子中的高锰酸钾消耗量的风险。方法参照GB 3160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采用滴定法对15个批次涂漆筷子高锰酸钾消耗量进行测定,并探究水煮、高温烘烤、多次清洗等预处理方式对涂漆筷子的高锰酸钾消耗量的影响。结果在15批次涂漆筷子中,仅有3批次样品的高锰酸钾消耗量小于10 mg/kg,其余80%的样品均超出参考限量值,最高达到参考限量值的8倍。并且超标严重的样品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涂漆层脱落的情况。经高温处理的样品高锰酸钾消耗量减少最为明显。结论通过对15批次涂漆筷子中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检测,发现该产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风险极大,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建议消费者在使用新购买的涂漆筷子前,对其高温烘烤或阳光暴晒一段时间,减小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Cooking time decreases when beans are soaked first. However,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is decrease remains unclear.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changes in both pectic polysaccharides and cell wall enzymes were monitored during soaking. Two cultivars and one breeding line were studied. RESULTS: Soaking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the cell wall enzymes rhamnogalacturonase, galactanase and polygalacturonase. Their activity in the cell wall was detected as chang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ectic polysaccharides. Rhamnose content decreased but galactose and uronic acid contents increased in the polysaccharides of soaked beans. A decrease in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ectin fraction was induced during soaking. The decrease in rhamnose and the polygalacturonase activity were associated (r = 0.933, P = 0.01, and r = 0.725, P = 0.01, respectively) with shorter cooking time after soaking. CONCLUSION: Pectic cell wall enzym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ges in rhamnogalacturonan I and polygalacturonan induced during soaking and constitute the biochemical factors that give bean cell walls new polysaccharide arrangements. Rhamnogalacturonan I is dispers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cell wall and interacts with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fibres, resulting in a higher rate of pectic polysaccharide thermosolubility and, therefore, a shorter cooking time. Copyright © 201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氟化合物从食品接触材料到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方法根据全氟化合物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选择4个品牌的纸杯和3个品牌的包装袋进行了试验,以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等为研究对象,参考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的具体要求,采用不同食品模拟物、不同操作方式、不同保存时间和温度等因素考察对全氟新烷磺酸、全氟辛酸的迁移量和迁移规律的影响。目标化合物通过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乙腈-5 mmol/L的乙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1μL,由三重四级杆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数据显示在模拟物为食用油时PFOA的迁移量是最大的,超过0.01 ng/cm~2;其他情况PFOA的溶出量都低于0.002 ng/cm~2; PFOS的溶出量均较少,低于0.002 ng/cm~2。结论初步得到食品接触材料中典型全氟化合物的迁移规律基础数据,说明无论是何种品牌的纸杯或是包装袋,接触食物均会产生PFOA和PFOS的微量溶出,经过膳食暴露可能会引起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