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应用现代测试手段(SEM、TEM、EPMA、EELS),对T10A钢在激光淬火时,马氏体形态与亚结构的变化,马氏体中高的过饱和含碳量,奥氏体微观区城碳浓度分布的高度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和定性、定量的测定,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马氏体形态与亚结构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国。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普遍认为马氏体相变机制是切变机制,但与实际基本上不符.从理论分析和实验观察两方面综合论证了切变机制的缺陷,指出:(1)表面浮凸是相变体积膨胀所致,不具备切变特征,表明切变机制缺乏实验依据;(2)马氏体相变驱动力不足以克服相变阻力.切变消耗的切变能量太大,达208~320×10^3J/mol,远大于相变驱动力;(3)马氏体相变晶体学形核模型和切变长大模型均难以解释实验现象.半个世纪来不断改进仍然与实际基本不符,故切变机制是不成功的,并非成熟的理论,应于摒弃.探讨了新机制,指出马氏体相变是原子集体、协同的、无扩散的热激活跃迁位移,在此过程中马氏体中产生极高的位错密度,计算可达10^15×cm-2,与奥氏体保持半共格.新机制符合热力学条件,在晶体学、形态学上可解释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X射线衍射的强度方程,通过一系列强度因子计算,测算了AISI446钢样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测算结果表明;残余奥氏体的测定精度达到1%左右.  相似文献   

4.
利用透射电镜,对GCr15钢中马氏体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过程中,首先形成沿晶界生长的板条马氏体以及由晶界向晶内长生的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然后在晶内形成孪温马氏体和共生片状孪晶马氏体。  相似文献   

5.
马氏体-贝氏体钢中奥氏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探讨了马氏体-贝氏体钢中奥氏体的数量及形态分布等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在不同冲击载荷下,针对奥氏体的数量及形态分布选择该种钢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透射电镜,对GCr15钢中马氏体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过程中,首先形成沿晶界生长的板条马氏体以及由晶界向晶内生长的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然后在晶内形成孪晶马氏体和共生片状孪晶马氏体.  相似文献   

7.
高温形变淬火对奥氏体晶粒大小及马氏体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含碳量不同的碳素钢,在五种不同的形变淬火工艺处理后,通过金相显微分析及电子显微镜观察,探讨了高温形变淬火对奥氏体晶粒大小及马氏体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主要介绍低、中碳合金钢中的马氏体除局部区域因成份偏析呈孪晶亚结构外,主要是位错亚结构的板条马氏体。低碳合金钢的中温转变组织主要有三类,即粒状组织、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其中上贝氏体又分为粒状贝氏体、准上贝氏体和典型下贝氏体;下贝氏体又有准下贝氏体、变态下贝氏体和典型下贝氏体。中碳合金钢的中温转变组织只有上、下贝氏体,其中上贝氏体又分为准上贝氏体和典型上贝氏体,而下贝体则包括准下贝氏体、变态下贝氏体和典型下贝氏体。  相似文献   

10.
11.
测试了20Cr2Ni4A钢820℃碳氮共渗层中的碳氮马氏体低温回火时的硬度变化和工业纯铁经680℃氮碳共渗后渗层中的含氮马氏体回火过程中显微硬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The martensite transformation induced by tensile elong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behavior or phase electrochemistry of AISI 304 and 316L in 3.5% NaCl solution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α′-martensite in stainless steel 304 increases with the true strain,As α′-martensite content increased.freee corrosion potential and pitting potential of stainless steel 304 in 3.5% NaCl solution appeared the change trend of a minimum.It was also found that pitting nucleated preferentially at the phase interfaces between martensite and austenits,There exsted apparent differnece between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ustenite and of martensite for stainless steel 304 and 316L in 3.5% NaCl solution.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几种典型马氏体浮凸进行了观察,发现259f片状马氏体浮凸具有典型的“N“字型特征,说明在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中,点阵变形符合“不变平面应变“的特征;而557f、225f这类马氏体凸明显偏离了“N“型,特别是557f马氏体浮凸轮廓具有明显弧形特征.另外在这3种马氏体浮凸中,557f型的高度最低,259f型的高度最高,225f型的高度介于上两种之间,这说明557f、225f马氏体相变中的点阵变形已不再具有“不变平面应变“的特点,即马氏体惯习面已发生了偏转.应用谷南驹教授提出的“位移矢量理论“对这几种马氏体的晶体学参数进行计算,同样得出557f、225f马氏体惯习面已发生了较大转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低碳马氏体形成时可能存在碳的扩散,使条间奥氏体富碳,以及受协作形变强化的力学稳保持至室温,形成淬火钢中马氏体条间的奥氏体,它对低碳马氏体的韧化起重要的作用。低碳马氏体形成时,碳的扩散并非必需过程;马氏体与基体间为平直界面,而贝氏体界面却存在巨型台阶;低碳马氏体也并不按贝氏体形式长大;证明低碳马氏体形成机制和贝氏体的不同。低温回火时,由于渗碳体自马氏体脱溶的形核(长大)驱动力较大,先由马氏体析出渗碳体;长时间回火时,由于条间奥氏体分解驱动力较大,又受到马氏体脱溶呈收缩的拉应力促使分解;提出回火马氏体致脆的机制为马氏体脱溶和奥氏体分解的互为关连的过程。应用低碳马氏体时须注意避免回火马氏体致脆及加强条间奥氏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用定量金相法测定65Mn钢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组织的显微组织参数,并研究了这些参数和性能的关系。下贝氏体量在15—40%时强度和硬度不低于全马氏体,而韧性有明显改善。原始组织影响下贝氏体的大小和平均间距,因而影响马氏体领域的细化程度,对性能和转变动力学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BLD方法,建立了9SiCr钢马氏体的价电子结构。根据固相合金中C-Me偏聚理论进行推论,并用透射电镜及能谱分析验证了C-Me偏聚对回火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马氏体对锆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静态环向拉伸试验方法对退火态及马氏体状态的Zr-Nb合金核燃料包壳管在室温和400℃下的环向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拉伸断口进行了微观形貌的观察.结果表明:室温和400℃相比,马氏体状态的Zr-Nb合金相比退火态Zr-Nb合金强度高,韧性好,退火态Zr-Nb合金的局部塑性变形较大;从微观上看退火态和马氏体态Zr-Nb合金室温与400℃的拉伸断裂后均呈现微孔聚集型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8.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Fe—Ni—C和Fe—Ni—Cr—C合金试样中的马氏体形貌和晶体学。观察到了不同形貌的马氏体的变体生长,变体形状应变相互协调。还观察到在相变早期阶段由多个马氏体小片组成的变体联合。变体联合中,间隔的马氏体小片内具有同方向的(111)层错条纹。这些结果证实了切—转马氏体相变晶体学机制的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GCr_(15)和W_(18)Cr_4V钢作材料,用磁学法(电流换向法)测定钢中残余奥氏体量,提出了一种碳化物修正的新公式,并为实现快速、恒等电流换向而采用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Heat treatment process for producing cold rolled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aided (TRIP-aided) steels with bainitic ferrite matrix was adopted. Characteristics of retained austenite (RA) in such TRIP steels were investigated. SEM and OM determi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ble austenite retained at room temperature were mainly located between laths and some of them inside the coarse ferrite. The grains we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heat treated steel matrix and the regularly dispersed RA repres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