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龙江省密山县水利打井队在基岩山区应用激发极化法找水定井位,效果十分显著。近年来共定井位73眼,成井72眼,成井准确率达到93.7%,为解决山区病区人畜饮水和抗旱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应用激发极化法找水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对含水层反映比较直观,有些用视电阻率法反映不明显或容易漏掉的薄含水层,用这种方法都可以找到。在贫水的基岩山区、半山区寻找断层裂隙水,或在古风化壳破碎带寻找裂隙孔隙水,用激化极化法比其他方法优越。这种方法能同时测出视电阻率、激发比、极化率、衰减度四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找水方法是目前唯一可用来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方法 .在武汉地区岩溶裂隙水的勘查中 ,以核磁共振方法为主 ,配合使用电阻率法 ,进行资料的综合解释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核磁共振工作结果显示 ,在勘探范围内地下水存在四个含水层 ,其中深部的两个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 ,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反映出含水层孔隙度较大 ,地下水连通情况较好 ;电阻率资料反映 ,承压含水层对应着高阻基岩赋存的部位 ,推断是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含水层 .钻探验证了两种物探方法的推断结果 ,打出了优质地下水 ,单井日出水量超过 10 0 0t .  相似文献   

3.
砂页岩地区的富水性一般比较差,但在有构造的部位,情况就有所变化。笔者据不同地质条件,总结出以遥感、地质、水文地质、地貌等为基础,结合视电阻率测深法和激发极化法的找水方法,并归纳了不同富水带的水文地质特征,曲线特征、工作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岩山区缺水,怎样才能找到富水段而有效地解决缺水山区人畜饮用水困难。经过长期探索,深刻体会到寻找和利用中,浅层基岩裂隙水是一条有效途径。基岩中裂隙的发育与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外,一定程度也受地层岩性等因素的影响。我区内沉积岩地层以砂岩,泥页岩互层为主,在这种地层中找水,主要是寻找脆性较大,构造裂隙发育且张开性好的砂岩裂隙水。裂隙水有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3种基本类型。前两者往往较分散,水量小且用水保证率极低。后者则较集中,水量较大且不受季节影响,是缺水山区找水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5.
砂页岩地区的富水性一般比较差,但在有构造的部位,情况就有所变化,笔者不同地质条件,总结出以遥感、地质、水文地质、地貌等为基础,结合视电阻率测深法和激极化法的找水方法,并归纳了不同富水带的水文地质特征,曲线特征、工作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激发极化法找水的基本原理电阻率法找水是通过电极往大地供电,根据不同岩层电阻率的差异,判别含水层,达到寻找地下水的目的. 激发极化法是利用二次场电位差衰减特性,判别含水层,从而找到地下水源. 用供电电极向地下供电期间和断电以后,测量电极上观测到的电位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A)  相似文献   

7.
洮南市西北部为火山岩类分布区,地下水资源贫缺,需打大口井开采表层风化裂隙水。但成井难度较大。据多年从事山区找水、勘探和管理的工作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井位选择的基本技术方法 合理确定井位是打井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在山区,由于地质、地貌和水文、气象条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公司从事物探仪研发、生产已有三十余年历史,在此基础上又与山东省水科院联合,参照国外先进电法仪并结合多年的电测找水经验,精心研制出了新一代系列智能电法仪(CTE-1型智能直流电法仪、CTE-2型智能激发极化仪、CTE-3型数字直流电法仪、CTE-4型数字激发极化仪),并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适用于直流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自然电位法的测量,广泛用于寻找地下水、基岩水、裂隙水、岩溶水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地下水源和堤坝隐患探伤等,亦可应用于水文、地质、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城市物  相似文献   

9.
运用"咸水区淡水资源勘察研究与应用"和"山区找水综合技术"在也门共和国Mukalla市开展水源勘测,在滨海沙漠戈壁咸水分布地区寻找深层淡水资源,取得成功.说明了这些技术的普遍适用性以及在同类地区的地下水勘测中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结研究了三迭系裂隙水的分布规律及赋存特征,为城镇供水及山区人畜饮水提供了找水方向和远景规划依据,对进一步开发利用碎屑岩裂隙水资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轻非水相液体饱和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确定三维空间轻非水相液体的饱和度分布.首先,在三维砂槽上进行轻非水相液体的入渗试验,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进行动态监测,在采集电压电流数据后,反演计算获取该三维空间电阻率的分布.然后利用Archie公式将三维空间的电阻率转换成轻非水相液体的饱和度.根据不同时间的饱和度的分布估算出不同时间轻非水相液体的入渗量,并与实测的入渗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得到的轻非水相液体入渗量的估算值与实测值非常吻合,表明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获取三维空间轻非水相液体饱和度的分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北京顺义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括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内涵的基础上,从水质安全、水量安全、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管理安全五个方面构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北京顺义区6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二水源地安全状况最好,其他5个水源地也处于较安全状态,但是每个水源地依然存在不同方面的安全隐患。文中所构建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研究区水源地的安全现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江水布垭大岩淌滑坡位于水布垭水电站坝址区后部,正处于溢洪道泄洪时产生的雾化强暴雨中心地带,这种强雾化雨会显著影响滑坡体内的地下水分布,并给滑坡体的稳定带来不良后果。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大岩淌滑坡体在不同外部入渗条件下的地下水流场分布情况,采用三维饱和非饱和稳定渗流有限元法对滑坡在天然降雨以及高强度雾化降雨条件下的地下水流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了滑体不同防、排渗措施的渗控效果。计算成果显示:滑体在持续的雾雨作用下将处于全部饱和状态,设置防渗排水工程措施能够比较有效地降低滑体内地下水位,即便地表防渗体系存在裂缝等隐患,结合排水洞、孔等措施,也可将滑体内地下水位基本控制在较低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江徐仙  汤金云 《人民珠江》2010,31(4):15-17,26
综合分析直接法、夹钳法、探地雷达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技术特点。结合工程实例,根据地下管线与周围介质在电性和磁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及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行之有效地查明城市复杂电磁条件下的地下管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应用地球物理的电阻率法研究咸淡水分布的原理、汾河二坝灌区不同水质的电阻率曲线特征及应用本方法在汾河二坝灌区的研究成果。对于同类地区的地下水评价、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灰色预测的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些年由于井灌水稻发展迅速,地下水用量急剧增加,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形成集中降深.文章在分析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开采情况及动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灰色预测GM(1,1)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埋深情况进行了预测,绘制了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图.针对建三江地区未来地下水变化趋势,提出了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保证水安全,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由于气候变化和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流域内径流减少,地下水大力开采,导致流域内各地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近20 a来,流域内民勤县最大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速率达0.57 m/a。分析了流域内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分布情况和原因。要防止地下水水位继续下降,保证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采取关闭部分机井、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工程调水补充地下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丁志立  邹宁  王政祥 《人民长江》2008,39(17):76-78
根据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资源流域(水系)分区,对西南诸河6个二级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14个三级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若干个地下水均衡计算区,以1980~2000年为代表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在各均衡计算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各水资源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同时对西南诸河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及特征作了全面分析;为西南诸河水生态良性循环、地下水资源量开发利用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志立  邹宁  王政祥 《人民长江》2008,39(17):73-75
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水资源流域(水系)分区,将长江流域划分640个地下水均衡计算区,对1980~2000年为代表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在各均衡计算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各水资源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对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及特征作了较全面分析,为促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量提供了详实的基础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下辽河平原地下咸水体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辽河平原地下咸水体的存在,对油田供水是一个潜在威胁。由于咸、淡水体电阻率的不同,通过对大量的油井测井曲线的解译,结合钻孔资料和不同时期的水化学资料,确定了平原组及明化镇组地层中咸水体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范围,从而掌握了不同地段咸水体的水平运移规律。据此提出了防止咸水体进一步扩散的防治措施,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