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完善高职高专教学体系,用文献调查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对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发现当前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衔接中存在连贯性不足、智能化水平有限、缺乏实践教学资源等问题,提出了中高职院校应从加强衔接、丰富教学内容、充实实践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实现在1+X证书制度下实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贯彻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完善的分段联合培养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文章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初步探索研究中高职衔接"项目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内容重叠、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文献检索、现场访谈、问卷调研等方法,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相关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管理部门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当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中高职形式上协同,缺乏内涵衔接等现象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企业参与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势,提出了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成立有中职教师、高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设计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专业教学计划,合作进行教材建设,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支撑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经之路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本文借鉴本院中高职衔接项目试点的实践经验,对"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职业院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在中职高职教育的过程中,课程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做好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才可以有效地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现状,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融合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高职衔接在高职阶段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巩固学生的制图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课程教授其他专业知识,包括三维建模、公差测量等技术内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重新设计,以便衔接其他高职课程,提高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学资源库的应用能有效推动中高职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确定“能力本位、纵向递进、横向拓展”的课程衔接模式基础上,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机电数控设备与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动中、高职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高职衔接背景下高职工科类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理想、缺乏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职业能力较弱等问题,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实践基地体系、课程教学体系、校园文化体系为载体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机制,提升了高职工科类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范军 《机械管理开发》2013,(6):74-75,94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文章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班为例,进行积极探索与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汽修专业为例,对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的问题分析研究,提出了理顺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制订内涵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为目标,设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项目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必须通过课程来体现。在设置高职课程目标时,应先厘清科学、技术、人文三者在课程中的关系,然后按照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构建多元整合型课程,将科学、技术、人文三者衔接沟通,恰当地融合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培养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高职课程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三者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王稳 《广西机械》2013,(11):276-280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校企双方合作过程中,如何保证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衔接,是困扰校企合作双方的一个难题,通过对学生、企业、专业负责人的调研,分析出当前校企在教学中的衔接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教育培养体系的背景,探究新时代下中职模具专业实训教学的策略与模式。对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并通过分析中职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模具专业实训教学的改进策略,探索实训教学的新模式。模具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与内容应与高职教育的课程衔接实现能力递进关系,在专业大类中有一定的贯通性;在中职的实训教学中应明确类型定位,强化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注重夯实技能基础;坚持产教融合,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实训教学,以升学和未来就业为双重导向。调整后的模具专业实训教学以实际工作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内容涵盖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大纲、模具制造基本技能、岗位要求、课程思政、劳动育人等要素,安排在理实一体化的模具车间进行。通过教学实践,该模式下的实训教学有助于实现中高职衔接,与高职教学内容实现知识递进,夯实学生的技能基础,同时与专业岗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机械自动化的深入,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出现了学校所学与企业所用不匹配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实训教学不足、课程衔接难。经过课程改革发现,"慧鱼"创意组合模型作为多课程组合教具使用,可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具少、课程衔接难的问题,同时还能实现部分课程从教师主导向学生自学转变,教学实践从验证型实验向创新设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浅谈数控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改实践探索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探索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新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和持续发展,采用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适应职业岗位对人才多样性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结构调整重组建设特色专业群,聚焦智能产业集群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促进产业、技术、人才之间有效衔接,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途径,提出依托生产型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推进特色专业群高位发展等发展策略,为高职特色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和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新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运用效果良好,但还存在一些拓展空间。通过运用"高职+中职+企业"三方合作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可推动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不断创新合作内涵,统筹利用三方资源,联合定向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动偏远山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晋江安海职业中专学校机电专业群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探索培养可持续基础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了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行业“三方共育”“升学+竞赛”双轮驱动的“一体成才”育人机制。机电专业群与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建立了共拟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产教融合基地、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等长效机制,按“夯实基础文化和基础技能”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与实施,有效解决了中高职衔接不到位、产教融合不深入、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学生综合基础能力不理想等问题。以技能竞赛和职教高考为抓手,提高了学生综合基础能力素养,提升了升学与竞赛竞争力,培养出一批既能在国赛省赛获奖又能升入优质院校的一体化人才。机电专业群在构建的“三方共育、双轮驱动、一体成才”人才培养模式下,为本科和高职院校培养了一批可持续发展、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宽基础厚技能”的机电类专业人才,以期为中职学校培育机电类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大量文献调研以及实践的基础上,聚焦现代学徒制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一是工匠精神"三个层次"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衔接与培养;二是现代学徒制改革背景下,培养"工匠"与培育"精神"并重的实现途径研究;三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