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
讨论了在一般开采条件下托板的控制作用及控制形式 ,为托板理论广泛应用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在一般开采条件下托板的控制作用及控制形式,对托板理论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在一般开采条件下托板的控制作用及控制形式,为托板理论广泛应用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概率积分法研究了岩盐水溶开采引起的溶腔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得出了覆岩的移动表达式及溶腔中心点处覆岩的下沉及变形公式。其结果与模拟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关键层运动对覆岩及地表移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许家林  钱鸣高 《煤炭学报》2000,25(2):122-126
采用实验、0实测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关键层对覆岩及地表移动的控制作用和关键层破断块度对其位移曲线形态的影响,提出了“砌体梁”结构位移曲线的拟合方程;对关键层与表土层间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提示了关键层与表土层间合关系的一些基本规律,对改进地表下沉预计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条带开采垮落区注浆充填与条带开采覆岩移动特征.结果表明:在已开采条带垮落区实施注浆充填能有效地减小覆岩垮落角和垮落高度,既可阻止主关键层破断,又可限制煤岩柱侧向垮落和变形,使相邻工作面垮落空间无法贯通,形成非充分开采;与条带开采相比,当充填量为30%时,条带开采垮落区注浆充填既可减小地面变形、又可提高煤炭采出率20%, "关键层-煤柱-注浆充填体"的共同作用可有效地控制开采沉陷.  相似文献   

8.
9.
翟德元  刘学增 《非金属矿》1999,22(2):36-37,19
分析了房柱式开采的覆岩的移动变表机理,提出了地表最大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并在相似材料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综采工作面下分层开采时顶板岩层的破坏规律及工作面覆岩垮落规律,鹿洼煤矿以13下05工作面为原型,对综采工作面下分层开采时煤层顶板的垮落高度、垮落步距及压力分布进行了相似材料模拟。结果表明,在下分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基本上随采随冒,当工作面推进至68m时,上覆岩层已受到上部已采工作面跨落岩层的影响,开挖至90 cm(相当于工作面推进90m),跨落高度已与上部已采工作面岩层贯通。  相似文献   

11.
固体密实充填采煤覆岩移动弹性地基薄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猛  张吉雄  姜海强  黄艳利  张强 《煤炭学报》2014,39(12):2369-2373
固体充填采煤覆岩移动规律与传统垮落法开采相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为准确地计算固体充填入采空区后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在分析固体密实充填采煤覆岩移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弹性地基薄板理论,建立了固体密实充填采煤充填体-基本顶力学模型,推导出了采场基本顶挠度、应力方程以及基本顶发生破断的临界条件,分析得出弹性地基系数是影响顶板移动变形的关键因素,并结合相关参数给出了基本顶最大下沉量和最大应力值随弹性地基系数的变化规律。平煤十二矿己15-13080充填采煤工作面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实测基本顶最大下沉值为347 mm,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2.
林海飞  李树刚  成连华  张伟 《煤炭学报》2008,33(10):1081-1085
通过弹性薄板理论,推导出关键层在破断前的载荷及其变形协调条件;应用结构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得到了关键层在破断瞬时的载荷并建立了强度条件.所建立的关键层变形协调及强度判别条件,不仅与煤岩层的密度、厚度和弹性模量有关,而且与工作面宽度、岩层的断裂角和泊松比有关.最后用阳泉某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证明,应用本文建立的判别条件比用传统方法所得到的关键层位置及垮距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移动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金安 《煤炭学报》2010,35(8):1235-1241
根据采区地层不整合特点,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运动与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整合面附近地层存在"应力屏蔽"现象,采空区上部压力拱形态发生畸变,呈现出非对称、非规则的压力拱结构形态。覆岩移动变形出现明显差异,导致地表移动盆地反向偏移。研究给出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移动破坏与导水性特征分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浅埋深、大采高、松软围岩回采条件,对工作面回采期间上覆岩层的运动参数进行现场观测,分析覆岩运动的阶段性和运动特征;得出在工作面后方约26.8~360m覆岩运动比较活跃,组合岩层之间的离层也大多集中在该区域范围内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大采高采场覆岩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运用关键层理论研究了采场覆岩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垮落带及断裂带高度与覆岩关键层的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大采高的垮落带及断裂带高度大于相同煤厚分层开采相应的高度,且随采高增大呈台阶状上升,此研究是大采高条件下采场矿压控制、地表塌陷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覆岩破坏视电阻率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师建  程久龙 《煤炭学报》1999,24(5):457-460
基于同时满足力学参数相似和稳定电场参数相似的物理模型, 应用电阻率测深法详细研究了煤层上覆岩层在采动过程中的破坏过程与视电阻率的动态变化特征, 并通过反演计算得到了覆岩裂隙带、冒落带产生的视电阻率变化的倍数关系. 现场实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武猛猛  王刚  王锐  李文鑫  褚翔宇 《煤炭学报》2017,42(Z1):112-121
流场分布不均常造成采场上覆岩层瓦斯易富集、抽采区域难划分及采空区后方火灾难治理等问题,而上覆岩层在垮落期间的孔隙率分布特征是导致流场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内蒙古某矿的浅埋煤层的地质资料,利用PFC2D(Particle Flow Code)的黏结颗粒模型(Bonded Particle Model,BPM),借助弹性模量(90组试验)、泊松比(90组试验)、抗压强度(80组试验)及抗拉强度(80组试验)与岩体细观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浅埋煤层模型。对其初次来压期间的上覆岩层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及破坏范围进行了研究,记录并分析采场动态推进过程中,顶底板岩层垂直应力的动态演化特征及孔隙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PFC软件能够很好的模拟上覆岩层垮落过程,其结果与已应用成熟的FLAC模拟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秦伟  许家林 《煤炭学报》2010,35(2):194-197
就工作面宽度与关键层位置判别的关系以及基于薄板模型的关键层判别方法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各硬岩层的破断顺序是由各硬岩层步距准数所决定的,与工作面宽度无关,因此无论是采用梁模型还是薄板模型对关键层位置的判别结果没有影响;上覆硬岩层几何尺寸并不一定能符合薄板的定义,而且基于薄板模型的关键层判别方法需要工作面宽度才能进行计算,如果工作面宽度小于上覆硬岩层的步距准数,硬岩层将稳定不破断,就无法得到硬岩层的破断距,也就无法通过比较硬岩层破断顺序来确定关键层位置。  相似文献   

19.
长壁矸石充填开采上覆岩层移动特征模拟实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家臣  杨胜利  杨宝贵  汪昕 《煤炭学报》2012,37(8):1256-1262
长壁矸石充填工作面采空区由于被充填材料占据,上覆岩层移动特征将不同于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相似模拟和数值计算模拟工作面回采和矸石充填过程。通过改变支架初撑力和工作阻力、充填材料的夯实力,模拟不同充填率情况下上覆岩层应力变化和岩层移动特征,结合现场实测结果认识长壁矸石充填开采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发现:支架工作阻力对充填效果影响显著,充填支架高初撑力和工作阻力可以限定顶板的变形,保证足够的时间使更多的充填材料充进采空区,进而减小缓慢下沉带高度,控制地表变形。采空区内充填材料限制直接顶的变形、下沉以及冒落,直接顶以断裂和冒落为主,冒落后整齐地排列在采空区矸石上。基本顶以弯曲下沉形式随直接顶移动,上覆岩层冒落高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根据钻孔漏失量法和彩色钻孔观测资料,对条带开采覆岩破坏高度进行了分析,提出条带开采条件下覆岩破坏规律,对条带开采在水体下采煤领域的应用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