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还原法制备金属镍纳米颗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合肼作为还原剂,氯化镍作为原料,在水和乙醇混合介质中,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单分散性的金属镍纳米粉.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所制的样品是纯的镍纳米粉,没有其它杂相存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照片清晰地显示所制的镍纳米粉直径均在10~40 nm范围内,选区电子衍射(SAED)的结果表明所得镍纳米粉体为多晶.同时,对其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KBH4液相还原CuSO4,并加入KOH、络合剂EDTA和分散剂PVP,制得了纳米级的铜粉,通过调整反应物的浓度,可以部分消除Cu2O等杂质。制备的纳米铜粉呈球形,粒径约在50-250nm范围,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团聚,需对分散剂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首先利用二维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出铜基纳微材料,然后将铜基纳微材料浸泡到硝酸银溶液中,以此在铜基材料上修饰上银纳米颗粒。最后利用拉曼光谱仪研究该材料的拉曼性质,结果表明这种银纳米颗粒修饰的铜基纳微材料对4-Mpy(巯基吡啶)的拉曼信号增强明显,具有良好的表面拉曼增强性能。  相似文献   

4.
5.
高碘酸钠氧化壳聚糖制得的双醛壳聚糖可将硝酸银还原生成银纳米粒子,而未经氧化的壳聚糖不能将硝酸银还原成纳米银单质。对比传统的水浴加热氧化和微波辐射氧化制备的双醛壳聚糖,结果表明微波辐照氧化制备的双醛壳聚糖具有更好的氧化度和溶解性,而其分子量在氧化过程中下降更明显,产物颜色变深。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制备的纳米银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水浴加热氧化相比,微波辐照条件下制备的双醛基壳聚糖氧化度提高,其还原稳定生成的纳米银粒子分散性和稳定性更好,粒径控制在30nm~50nm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炭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研究它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界面结构和导热性能的影响,以硝酸镍为催化剂前驱体,H2为还原气体,N2为载气,采用浸渍-还原技术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纳米Ni催化剂颗粒。用扫描电镜观察Ni颗粒形貌和粒径,分析讨论还原温度和时间对纳米Ni颗粒的影响及纳米颗粒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升高,Ni颗粒逐渐变大;随着还原时间增加,催化剂前驱体涂层先分裂,再逐渐形成纳米Ni颗粒,而后又因烧结变大;H2和N2气在Ni颗粒形成过程中还起到刻蚀涂层、吸附弱化颗粒间粘结力的作用;合成纳米Ni颗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还原温度为400-450℃,还原时间为30~60min。  相似文献   

7.
利用液相晶种法在玻璃表面直接沉积了各向异性类三角形银纳米颗粒.研究了硅烷化处理玻璃表面的亲水性,结果表明玻璃表面的亲水性越好,其对晶种颗粒的吸附能力就越差.沉积了晶种颗粒的玻璃基片在表面活性剂CTAB的介质环境中,以预沉积的球形银纳米颗粒为成核点,表面活性剂分子对银的晶面进行选择性吸附,抑制了某些晶面的生长,使得各个晶面的生长速度产生差异,随着反应的进行,最终在玻璃基片表面得到了具有均一形貌的类三角形纳米颗粒,某些颗粒聚集在一起呈宝塔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聚乳酸和银纳米粒子的1,1,1,3,3,3-六氟代-2-丙醇(HFIP)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具有不同银粒子浓度的聚乳酸/银纳米纤维材料,并对其进行细胞活性及抗菌性等方面的测定.研究发现:制备的聚乳酸/银纳米纤维直径分布在200~600 nm之间,银纳米粒子在纤维内分散均匀,无团聚发生,当银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2%时,即具备优良的抗菌杀菌性能(杀菌性99%),同时纤维材料保持了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以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在碱性条件下还原氯化银溶胶制备得到了不同粒径的单分散单质银纳米颗粒。用实验室自组装的配有AUT-FSC半导体/固体激光器的光热转换评价系统对样品进行了光热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可得到30、50、75和100nm的单质银纳米颗粒;以50nm的银纳米颗粒作为晶种,采用种子法通过改变氯化银溶胶的加入量可以得到120、150和200nm的银纳米颗粒。在波长635nm和1 064nm的激光照射下,样品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光热转换性能,并且随着粒径的减小,样品的光热转换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了银纳米三角阵列的等离子共振吸收特性,仿真计算了银纳米颗粒尺寸大小对阵列等离子体共振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三角形银纳米颗粒阵列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随颗粒尺寸的增大而红移,可通过改变颗粒大小调节共振吸收波长数值以用于不同的应用研究.基于FDTD理论模拟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规律基本相符,并较好地阐释了银纳米三角有序阵列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的频移与其纳米粒子长径比之间的一些依赖关系,此结论将有利于纳米光传感器应用的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沉淀法制备纳米ZnO粉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硝酸锌为原料 ,氨水、尿素为沉淀剂 ,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 ,采用直接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nO粉体。讨论了反应物浓度、配比、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对粉体粒径的影响。用TEM、XRD、DSC TG对制备的纳米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均匀沉淀法优于直接沉淀法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有利于改善粉体团聚。  相似文献   

12.
选用硝酸银为原料,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室温下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1 nm的银颗粒并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纳米银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以石英玻璃基片为载体,带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为模板,采用简单易操作的提拉法,依次提拉氧化石墨烯溶液和银溶胶,制备具有抗菌功能的镀膜玻璃.  相似文献   

13.
Cu-Al系纳米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ICF靶材料研究的需要,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Cu9Al4、CuAl2 和Cu4Al等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微粒,通过TEM和XRD研究颗粒的形貌、粒度和相组成.结果表明,颗粒为球形结构,粒径尺寸在20~60 nm之间.颗粒主要为IMC-Al的双相复合结构,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蒸发源金属与所制备IMC相的原子比例有对应关系,可根据需要通过调配蒸气中金属原子比例得到所期望的IMC相.  相似文献   

14.
以钛酸正丁酯(TNB)为原料,在5.5 g的Tween-80、45.5 mL的环己烷、8.6 mL的正丁醇、2.5 mL的水的微乳体系中制备了粒径小、分散均匀的纳米TiO2微粒,用SEM、XRD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达到500℃时,二氧化钛出现锐钛矿晶型;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晶型向金红石型转变,平均粒径从500℃的8.37 nm增加到700℃的26.86 nm.  相似文献   

15.
电泳粒子的稳定性对电泳显示器件的显示效果至关重要.由于二氧化钛粒子密度较大,极易团聚,所以很难悬浮于有机溶剂中.模板法可以有效控制所合成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大小.以聚合物为模板,通过湿化学法模板上沉积,在空气氛围中高温煅烧以去掉内核来制备球形TiO2中空纳米粒子.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微电泳仪测TiO2粒子的Zeta电位.结果表明:球形颗粒比表面积大、流动性好,能减小粒子运动的阻力,而且中空结构能明显降低密度.  相似文献   

16.
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及氧化铝溶胶,将其掺入聚酰胺酸基体中,制得二氧化硅-氧化铝/聚酰亚胺纳米杂化薄膜,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热失重法对薄膜的结构、微观形貌及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材料中SiO2和Al203粒子分散均匀,与有机相存在键合;材料热分解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依据制备SiO2超细粒子的形成机理,采用传统沉淀法,考察了各因素对SiO2粒子粒度的影响,包括水玻璃、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沉淀剂和沉淀方式对粒径的影响,总结出各因素影响SiO2粒子粒度的一些变化规律.研究重点侧重于改进其分散性能,降低SiO2二次粒子聚集体尺寸,避免三次粒子的团聚,得到的高分散性沉淀法SiO2的粒度大小接近于纳米尺度.  相似文献   

18.
依据制备SiO2超细粒子的形成机理,采用传统沉淀法,考察了各因素对SiO2粒子粒度的影响,包括水玻璃、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沉淀剂和沉淀方式对粒径的影响,总结出各因素影响SiO2粒子粒度的一些变化规律.研究重点侧重于改进其分散性能,降低SiO2二次粒子聚集体尺寸,避免三次粒子的团聚,得到的高分散性沉淀法SiO2的粒度大小接近于纳米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