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聚氯乙烯-三氯化铁树酯首次作为催化剂用于氯乙酸和异丙醇的酯化瓜右,当0.10mol氯乙酸,0.25mol异丙醇,15ml环己烷和2.5g催化剂一起回流分水2.5h,产品收率达80%。同时研究了该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聚合硫酸铁的合成、性能及在淮河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在淮河水的处理过程中分别以聚合硫酸铁和氯化硫酸铁为混凝剂作了对比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性能优于氯化硫酸铁,可以大幅度降低制水成本,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3.
氯化聚氯乙烯树脂制备工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化聚氯乙烯树脂(CPVC)是聚氯乙烯(PVC)的重要改性产品,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述了氯化聚氯乙烯的用途、现阶段中国的生产现状,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生产氯化聚氯乙烯的几种主要工艺,分析了各个工艺的优缺点,展望了氯化聚氯乙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氯乙酸合成方法及深度氯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乙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医药、染料、农药、纤维素衍生物的中间体,其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简要叙述了氯乙酸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二氯乙酸反应机理和深度氯化原因,并结合氯乙酸现有合成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解决深度氯化的见解,对酸酐法合成氯乙酸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电导法测定聚氯乙烯的脱氯化氢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导法测定聚氯乙烯的脱氯化氮速率,具有测试精度高、再现性好、检测公差低(10~(-6))、试样用量少等特点,并可连续测定聚氯乙烯的脱氯化氢速率,是研究聚氯乙烯早期热降解行为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该方法的实验原理、误差来源以及在研究聚氯乙烯降解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刚果红法研究热稳定剂三盐、两盐、钙锌复合稳定剂、有机锡、硬脂酸钙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稳定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铅盐类稳定剂稳定效果较好,各种稳定剂之间具有协同效应。在考虑环保要求的基础上确定较佳的CPVC配 方。  相似文献   

7.
氯化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性配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刚果红法研究热稳定剂三盐、两盐、钙锌复合稳定剂、有机锡、硬脂酸钙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稳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铅盐类稳定剂稳定效果较好,各种稳定剂之间具有协同效应。在考虑环保要求的基础上确定较佳的CPVC配方。  相似文献   

8.
以土霉素和环丙沙星为目标物,研究其在氯化聚乙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上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微塑料对抗生素的吸附能力会受到微塑料的性质、抗生素的种类和背景溶液的影响,并且效果极为显著.微塑料对土霉素和环丙沙星的吸附作用的强弱均为:氯化聚乙烯(CPE)>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在纯水环境中PE对土霉素的吸附作用与...  相似文献   

9.
乙酸催化氯化反应机理及制备氯乙酸中二氯乙酸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乙酸在硫磺、乙酐和乙酰氯为催化剂下进行氯化制备氯乙酸反应机理的研究,认为乙酰氯是反应体系中真正的催化剂,副反应属于连串反应,并由此提出了抑制副反应发生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聚氯乙烯为主体原料、新型三元乙丙橡胶-5501为改性剂、氯化聚乙烯为增容剂的共混体系。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氯乙烯和一定量的改性剂在增容剂的作用下共混改性后,材料的冲击强度可提高3倍,拉伸强度也可提高23%。  相似文献   

11.
以某油田罐底泥为研究对象, 采用化学药剂对含油污泥进行除油处理。单因素考察十二烷基苯磺酸 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 市售复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硅酸钠、 碳酸钠、 聚合氯化铝、 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的除油率。结 果表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该含油污泥的除油率能够达到6 8. 8%和6 3. 5%; 分散剂碳酸钠除油率能够达到7 5. 9%; 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除油效果差别不大。随后将筛选出的5种 药剂进行复配实验, 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g / L) 、 碳酸钠( 1g / L) 、 聚丙烯酰胺( 3 0m g / L) 的体积比为1∶2∶ 1时, 除油率能够达到9 7. 3%。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废铁屑、硫酸酸洗废液和硅酸钠为原料,经酸浸、催化氧化、水解和聚合等过程制备聚硅酸铁(PSF)絮凝剂的方法。探索了对铁浸出率和PSF絮凝性能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硫酸温度、浸出时间、氧气流量、Fe/Si比、硅酸活化PH、硅酸活化时间、陈化时间。确定了合理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对絮凝剂PSF处理工业废水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与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PAc)的絮凝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SF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能有效改善废水中的浊度和色度,去除悬浮物(SS)和CODcr;用量为90mg/L时,浊度、色度、SS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2.3%,93.3%,92.9%,80.4%。  相似文献   

13.
基于磷酸根对聚合硫酸铁(PFS)的强增聚作用,以聚合硫酸铁、Na2HPO4为原料,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聚磷硫酸铁(PPFS).通过红外图谱(IR)和电镜扫描(SEM)分析,对PPF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并考察了PPFS的投加量、nPO43-/nFe3+和碱化度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PFS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具有良好去除效果,当投加量为70 mg·L-1、nPO43-/nFe3+为0.3、碱化度为30%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去除率分别为67.93%、84.55%、90.88%和88.69%.  相似文献   

14.
以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为基体树脂,采用塑化、挤出等工艺,得到两种树脂的共混发泡材料.由于PVC的阻燃性,PVC的加入则直接影响材料的阻燃性.讨论两种树脂在不同配比下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效果;在确定两种基体树脂的配比之后,研究配方中发泡剂、调节剂和发泡温度对材料发泡效果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泡孔形态;最后研究加工助剂对配方体系加工流变性的影响.得到利于加工的共混发泡材料,其密度为0.501 g/cm-3,燃烧氧指数31.7%.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抑制在工业设备中的硫酸钙沉淀,各类新型阻垢剂被投入生产使用. 以马来酸酐(M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二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合成二元共聚物马来酸酐-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MA-PAMPS). 采用FT-IR、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分析测定了PMA-PAMPS在不同浓度、温度条件下的阻垢性能. 结果表明,在恒温60 ℃下,钙离子含量为1.510 g/L的液体中加入3 mg/L的阻垢剂,其阻垢率达到92.09%,且在60~80 ℃环境下也具备良好的阻垢性能. 硫酸钙晶体的电镜扫描结果表明PMA-PAMPS对硫酸钙有良好的阻垢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一体式膜生物实验反应器,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并结合考察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4+-N)等参数,先后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硫酸铝、氯化铁和改性淀粉混凝剂及助凝剂PAM等物质对污泥膨胀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氯化铁对污泥膨胀的控制效果最好,氯化铁的质量浓度达到120 mg·L^-1之后,活性污泥的沉降比SV(Settling Velocity)可以稳定在91%左右。动态实验表明,投加混合药剂使出水中NH4+-N的质量浓度可由平均11.09 mg·L^-1下降至1.77 mg·L^-1,出水中COD由平均18.14 mg·L^-1下降至14.4 mg·L^-1.研究表明,通过添加混凝剂可以控制污泥膨胀的发生,并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钛白粉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和工业含铝材料为原料,研制了1种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合硫酸铁铝(PFAS)用于印染废水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新合成的聚合硫酸铁铝具有独特的空间立体褶皱状结构。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探究了pH和PFAS投加量对印染废水的COD、浊度去除效果和形成污泥体积的影响,以及PFAS与常见絮凝剂(PFS、PAC和CPAM)对印染废水除COD、除浊效果和生成污泥体积的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PFAS投加量为0.30g/L,pH为8.5时,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3.0%,浊度去除率可达到95.0%,生成污泥体积为52.8mL,PFAS对印染废水的COD和浊度去除效果优于PFS、PAC和CPAM。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分步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类树脂(ACR)。以ACR作为PVC的抗冲击改性剂,通过对改性PVC的冲击强度、熔融时间、扭矩等参量的测定,考察了ACR中单体配比、乳化剂及交联剂含量对PVC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过程中PVC的加工流变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CR改性剂可明显改善PVC的抗冲击强度,同时也改善了PVC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樟脑粉为原料合成了消旋樟脑磺酸;采用l-苯甘氨酸为拆分剂,经拆分、纯化分离得到了手性樟脑磺酸。合成消旋樟脑磺酸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 h,浓硫酸的滴加速度0.5~1.0 mL/min,反应温度10℃,消旋樟脑磺酸的收率85.6%,熔点195~201℃。拆分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物料比n(dl-樟脑磺酸)∶n(l-苯甘氨酸)=1∶0.95,d-樟脑磺酸拆分收率64%,熔点194~196℃,[α]2D0=+23°(C=5,H2O);l-樟脑磺酸拆分收率90.8%,熔点197~198℃,[α]2D0=-22.5°(C=5,H2O)。样品经熔点、旋光率、红外光谱等检测方法,证明与目标产物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