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Al(Ⅲ)对荧光试剂土霉素的荧光增强,建立了测定微量Al(Ⅲ)的荧光分析方法.选用pH4.40的HAc-NaAc缓冲溶液,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426.0nm和496.0nm,土霉素荧光强度与Al(Ⅲ)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Al(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0×10^-6-3.00×^10^-4)mol/L,检出限为1.21×10^-7mol/L,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本方法用于样品中微量Al(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基于铬(Ⅵ)对荧光试剂罗红霉素的荧光熄灭作用,建立了测定微量铬(Ⅵ)的荧光分析方法.选用pH为6.10的HAc-NaAc缓冲溶液,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264.0 nm和393.0 nm,罗红霉素质量浓度为0.13g/L的条件下,相对荧光强度与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铬(Ⅵ)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10×10^6-1.12×10^-3)mol/L,检出限为1.87×10^-6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06%(n=11),加标回收率为95.8%-98.9%.该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直接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铬(Ⅵ)含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在无荧光性的铈(Ⅳ)体系中加入抗坏血酸后生成有特征荧光的铈(Ⅲ)离子,体系中再加入一定浓度的甲醛溶液后,新体系的荧光性得到更大强度的增敏.据此建立了一种间接测定痕量铈(Ⅳ)离子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铈(Ⅳ)离子浓度在1×10^-6mol/L~1×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2×10^-6mol/L.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光谱对比法,研究了Eu^3+在偏苯三甲酸(TLA)为配体的水溶液中的荧光增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6.3的水溶液中,偏苯三甲酸的敏化可使Eu^3+荧光强度提高3个数量级;有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时,稀土La^3+能使Eu^3+-TLA体系的荧光强度进一步增大约2个数量级。采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模式解释了该体系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共发光机理。在最佳测定条件下,当Eu^3+浓度在6.7×10^-8-5.0×10^-6mol/L的范围内时,其浓度与Eu^3+-La^3+-TLA-TritonX-106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且Eu^3+在该体系中的检出限达到了8.0×10^-9mol/L。  相似文献   

5.
基于盐酸四环素能够猝灭邻氨基苯甲酸的荧光且荧光猝灭程度与四环素的量成正比,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四环素的方法.在pH9.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邻氨基苯甲酸的激发波长λex=321nm、发射波长λem=405nm.四环素的吸收波长在400nm与邻氨基苯甲酸的荧光发射谱重叠,能有效转移邻氨基苯甲酸的荧光能量导致邻氨基苯甲酸荧光的猝灭,四环素的浓度在3.0×10^-6~2.0×10^-5mol·L^-1。与荧光猝灭程度成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7.8×10^-7mol·L.该方法可用于片剂中四环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铬(VI)与苯基荧光酮,在HCl-H3PO4介质中的氧化显色反应。结果表明:黄色的羊基荧光酮被氧化为核红色的产物,此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92mm,借此建立了苯基荧光酮氧化显色测定钻(VI)的新方法。铬(VI)含量在0~50μg/5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ε=2.13×104L·mol-1·cm-1。回归方程A=0.00794C+0.0009844.相关系数r=0.9990。本法用于废水中铬(VI)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绿原酸具有很强的荧光,Fe(Ⅲ)对绿原酸有荧光熄灭作用.基于此荧光熄灭作用,建立了测定Fe(Ⅲ)的荧光分析方法.在pH 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选择最大激发/发射波长(338.0 nm/420.0 nm),Fe(Ⅲ)的相对荧光强度变化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Fe(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20×10-7-1.00×10-4)mol/L,检出限为CL=9.30×10-8 mol/L.本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用于实际样品中Fe(Ⅲ)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印刷碳电极对甲氧氯普胺的电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甲氧氯普胺的流动注射计时电流法与印刷碳电极相比,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印刷碳电极显著降低了甲氧氯普胺的氧化峰电位,提高了氧化峰电流.测定甲氧氯普胺的线性范围为8.04×10^-5-1.0×10^-3mol/L,检出限为5.0×10^-5mol/L(S/N=3);1.0×10^-4mol/L的甲氧氯普胺测定的RSD为3.0%(n=9).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药片中甲氧氯普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光谱对比法,研究了Eu^3+在偏苯三甲酸(TLA)为配体的水溶液中的荧光增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6.3的水溶液中,偏苯三甲酸的敏化可使Eu^3+荧光强度提高3个数量级;有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时,稀土La^3+能使Eu^3+-TLA体系的荧光强度进一步增大约2个数量级。采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模式解释了该体系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共发光机理。在最佳测定条件下,当Eu^3+浓度在6.7×10^-8-5.0×10^-6mol/L的范围内时,其浓度与Eu^3+-La^3+-TLA-TritonX-106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且Eu^3+在该体系中的检出限达到了8.0×10^-9mol/L。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聚甲基红膜修饰电极(PMRE/GCE),研究对硝基酚在PMRE/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扫描速度为0.24V/s时,对硝基酚的还原峰电流值(ipc)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k=1.391×10^2c+1.942×10^-2(i:mA,c:mol/L);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2.0×10^-5mol/L(RSN=3)。将其应用样品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101%。  相似文献   

11.
Cr(Ⅵ)对固定于聚氯乙烯(PVC)膜中的新试剂α,α-二苯基-4-哌啶甲醇有可逆荧光猝灭作用,研制成测定Cr(Ⅵ)浓度的光化学敏感膜.敏感膜最佳组成为50 mg PVC粉、100 mg癸二酸二异辛脂(DOS)和3.0 mgα,α-二苯基-4-哌啶甲醇(DAC).在pH=9.6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中测定Cr(Ⅵ),其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7-9.0×10^-4)mol/L,检出限为(1.0×10^-8)mol/L,响应时间小于1 min.敏感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逆性和选择性,除Fe(Ⅲ)严重干扰外,其它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不干扰测定.用敏感膜制成的光化学传感器来测定环境水样中Cr(Ⅵ)的含量,回收率为97.6%-108.0%,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在HCl介质中,吐温80(Tween80)存在下.钼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形成复杂配合物使荧光熄灭,由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钼的荧光熄灭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τx=365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18nm。Mo(Ⅵ)含量在0—2.5μg/25mL范围荧光熄灭程度(△F)与Mo(Ⅵ)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24.4c·(μg/25mL)-0.246。相关系数R^2=0.9995,检出限为1.32μg/L。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测定茶叶中的微量钼。回收率在98.2%-100.3%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在pH 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阿魏酸与痕量亚硝酸根反应,使得阿魏酸在激发波长358.0nm,发射波长为450.0nm条件下的荧光强度明显下降,其相对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亚硝酸根的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荧光熄灭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0×10(-6)~8.00×10~(-3)mol/L,检出限为3.47×10~(-7)mol/L.方法已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测定,回收率在96.7%~104.5%.  相似文献   

14.
用吸光光度法研究5’-溴水杨基荧光酮-钼(Ⅵ)配合物作为光谱探针与人血清(HSA)和牛血清(BSA)蛋白质作用的光谱性质、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建立了利用金属配合物作为探针测定痕量蛋白质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3.6的HCl-NaAc缓冲溶液中,5%OP介质可以显著增强体系的灵敏度.在528nm处有一个增强的吸收峰,且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HSA,BSA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2-50.0ug/mL;线性方程△A:0.0021p+0.4161,△A=0.0024p+0.4065,相关系数r=0.995,0.99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e=3.02×10^6,2.93×10^4L/(mol·cm);回收率为98.4%~96.6%,相对标准偏差为1.8%~1.1%.该方法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灵敏度好,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该方法可直接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质量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将核酸识体分子识别模式与纳米金催化发光特性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测定K^+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K+的线性范围为7.4×10^-8~7.4×10^-5mol/L,其检出限为2.9×10^8mol/L。并对浓度为5.6×10^-7mol/L的K^+重复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6%。同时,考察了K’的适配体对K^+结合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K^+的测定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在硫酸介质中,Ce(Ⅳ)对靛蓝胭脂红有褪色作用,并且与存在的Ce(Ⅳ)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铈的新方法。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2×10^3 L/mol/cm,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7.8μg/mL,检出限为7.2×10^-3μg/mL。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用于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铈,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Fe3+对固定于聚氯乙烯(PVC)膜中四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有荧光猝灭作用,研制成测定光化学传感器,传感器敏感膜的最佳化学组成为:50 mg PVC粉、100 mg DOS和2.5 mg杯芳烃.在最佳pH为7.0的溶液中测定其线性响应范围为5.32×10^-8-1.48×10^-3 mol/L,检出限为1.59×10^-8 mol/L,敏感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可逆性和选择性,实验发现大部分离子对其检测不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8.
以铝与铬天青形成的络合物为载体制备新型PVC膜铝离子选择电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电极膜进行优化,考察铝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0.006g铬天青、0.4mL邻苯二甲酸二癸酯(DDP)、0.3gPVC、5mL四氢呋喃的膜组成制备的铝离子选择电极对铝离子呈现良好的Nemst响应,斜率为30.9mV/decade,线性范围为1.0×10^-1~1.0×10^-5mol·L^-1,检测下限为1.66×10^-6mol·L^-1,电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重现性以及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铬(Ⅵ)对溴酸钾氧化偶氮胂I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水中微量铬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催化褪色反应速度的最佳条件,方法的检出限4.8×10^-7g/L,线性范围为0.12—2.2μg/25mL铬(Ⅵ)。多数常见的离子均不干扰测定。用于水中微量铬的测定,快速、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20.
萘酚蓝黑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Cr(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酸介质中,依据六价铬离子氧化萘酚蓝黑褪色的原理提出了测定Cr(Ⅵ)的新方法,考察了测定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618nm,Cr(Ⅵ)在1~8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618=0.00882ρ(mg/L)+0.0855l,相关系数为0.99897,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10^4L/(mol·cm)。该法用于水样中的微量Cr(Ⅵ)测定,RSD小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