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纳滤膜去除水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配置含砷水在室温进行纳滤膜过滤,把膜出水和浓缩水同时回流到原水箱循环,水中砷浓度通过硼氢化钾还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探讨了砷的形态、膜进水砷浓度、水中有机物浓度、无机物浓度、水的pH值等对除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五价砷(As(Ⅴ))的去除率很高,一般大于90%,且明显大于对三价砷(As(Ⅲ))的去除.随着进膜水As(Ⅲ)浓度的升高,纳滤膜对其去除率下降.水的PH值影响纳滤膜对砷的去除,pH值越高,纳滤膜对砷的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纳滤膜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自制的聚哌嗪均苯三甲酰胺/聚砜纳滤中空纤维复合膜,进行印染废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染料有很好的截留率,其截留过程中筛分效应和荷电效应起主导作用:废水中染料浓度和无机盐浓度对纳滤膜截留性能有显著的影响;0.6MPa下对实际印染废水浓缩5~10倍,纳滤膜对CODCr的去除率大于70%,对色度去除率为99%,能有效截留废水中的染料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3.
廉价高分子吸附剂处理含Cr(Ⅵ)电镀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静态条件下用改性的壳聚糖、海带、泥炭吸附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Cr(Ⅵ),探讨了废水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铬液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1.0-2.0,吸附时间为120 min,按Cr(Ⅵ)与吸附剂质量比1∶200投加吸附剂进行处理,Cr(Ⅵ)去除率可达99%以上。含Cr(Ⅵ)的电镀废水经改性壳聚糖吸附后,废水中Cr(Ⅵ)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光辐照接枝法制备了2种聚砜中空纤维纳滤膜,重点研究它们在六价铬离子Cr(VI)去除中的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丙烯酸成功接枝到膜表面上;截留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的纳滤膜对无机盐的截留率顺序为:Na2SO4MgSO4NaClMgCl2,这与一般荷负电纳滤膜的顺序是相似的.考察了pH值、进料液浓度和操作压力对Cr(VI)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Cr(VI)的截留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pH=10时,NF1和NF2膜对Cr(VI)的截留率分别为92.36%和95.62%;纳滤膜对Cr(VI)的截留率随着进料液浓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同时渗透通量也稍有下降;纳滤膜对Cr(VI)溶液的渗透通量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增大的趋势,但截留率基本维持恒定.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电还原与膜分离技术耦合新工艺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导电微滤膜与铁板电极形成的回路,研究了在不同电压和运行时间条件下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对铬的去除机理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压为2 V,Cr浓度为20 mg/L,运行90 min,可以取得处理Cr效果的同时不会造成膜损坏。Cr的去除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加,2 h后去除效果均趋于稳定,最高去除率在98.5%左右。不同工况条件下,跨膜压差均维持在较低水平。本研究为处理重金属废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乳化液膜法处理含Cr(Ⅵ)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pan-80-环己烷-NaOH液膜体系对含Cr(Ⅵ)废水处理进行研究。用优选的膜配方制成乳化液处理含Cr(Ⅵ)的水样,探讨不同操作条件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含Cr(Ⅵ)废水经液膜处理后,Cr(Ⅵ)的去除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硫化亚铁(FeS)化学还原法处理Cr(Ⅵ)废水产生的沉淀物质与水分离的特性.方法采用硫化亚铁(FeS)与废水经化学还原反应后,沉淀、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过滤方法.结果在单纯FeS还原反应-沉淀实验中,随着反应时间和沉淀时间的增加,对Cr(Ⅵ)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化学还原-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实验中,絮凝时间对Cr(Ⅵ)的去除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投加絮凝剂后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在絮凝时间为20min,沉淀时间为90min的时候,投加絮凝剂PAC对Cr(Ⅵ)的去除率为63.47%.过滤后,去除率可达99.77%和99.89%,Cr(Ⅵ)质量浓度降至0.16mg/L和0.08mg/L,达到排放标准.结论FeS的化学还原-沉淀-过滤法和化学还原-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过滤法均能有效去除Cr(Ⅵ)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有机磷酸酯(OPEs)阻燃剂与重金属铬是电子垃圾拆解区环境中常见的复合污染物。研究300 W汞灯(λ=365 nm)照射下Fe (Ⅲ)在水溶液中同时光催化氧化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和还原Cr (Ⅵ)的性能,考察Fe (Ⅲ)、Cr (Ⅵ)和TCEP初始浓度的影响,探讨UV/Fe (Ⅲ)体系中Fe (Ⅲ)/Fe (Ⅱ)氧化还原循环再生性,并验证UV/Fe (Ⅲ)对其他OPEs降解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UV/Fe (Ⅲ)体系中,光催化降解TCEP和还原Cr (Ⅵ)同时发生。Fe (Ⅲ)初始浓度的增加有利于Cr (Ⅵ)的光催化还原和TCEP的氧化降解。Cr (Ⅵ)的还原随着TCEP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Cr (Ⅵ)浓度对TCEP的降解效率影响并不明显。在UV/Fe (Ⅲ)体系中,5次循环实验都能实现TCEP的完全降解和Cr (Ⅵ)的还原。此外,该体系对其他OPEs与Cr (Ⅵ)的复合污染也有类似的光催化效果。Fe (Ⅲ)作为均相光催化剂可以处理含OPEs和Cr (Ⅵ)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硫化亚铁(FeS)处理含Cr(Ⅵ)废水,达到降低污水毒性的目的 .方法 采取化学氧化还原方法 ,把毒性很强的Cr(Ⅵ)还原成Cr(Ⅲ),以便通过沉淀、吸附加以去除.结果 随着投加的FeS粒径减小,水的pH下降,Cr(Ⅵ)去除率增加.在10~35℃范围内,FeS对Cr(Ⅵ)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在35~40℃时,FeS对Cr(Ⅵ)去除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试验条件下,pH4.5,粒径0.08~0.11 mm,温度25~30℃,是去除水中Cr(Ⅵ)含量的适宜条件.该条件下,当FeS投加量≥2 g/L时,Cr(Ⅵ)去除率99%以上.结论 Fes可显著降低含Cr(Ⅵ)废水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纳滤处理高质量浓度难降解吡虫啉农药废水的适用性与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类型纳滤膜处理吡虫啉农药废水,考察进水水质、操作压力对膜通量、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 试验表明,DK膜通量稳定但去除效率有限,在操作压力1MPa时,膜通量为12 L/(m2·h),对COD、NH3-N、TP、电导率去除率分别为65%、64%、76%、51%.NF90膜的去除效果优于DK膜,但渗透液通量较低,在操作压力1.4MPa时,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在85%~99%,膜通量6.6 L/(m2·h),并随进水质量浓度上升衰减明显.结论 将DK-NF90纳滤膜串联使用,可使系统对各种污染物去除率大于94%,膜通量提高至12 L/(m2·h)以上,满足应用要求.通过合理选型、优化组合,可以发挥各级膜功效,强化不同类型膜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1.
电动修复技术处理铬污染黏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动修复技术对红星化工厂铬渣污染黏土进行修复,试验电压分别为20,30,40,50,60V,以0.1mol/L KCl为两极电解液,阴极采用乙酸控制pH值在6左右,试验周期为5d.结果表明:电动修复能够去除土样中的铬,最高去除率可达58.26%;本试验50V即1.25V/cm电压梯度为经济有效的去除电压;Cr(Ⅵ)以含氧阴离子的形式向阳极迁移,Cr(Ⅲ)迁移较复杂,在沉淀态和游离态之间转换;阳极电解液中Cr(Ⅵ)的浓度易达到饱和,对Cr(Ⅵ)的去除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Al2O3,研究其对Cr(Ⅵ)和Cr(Ⅲ)的吸附,探讨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体积和纳米Al2O3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洗脱条件.结果表明:纳米Al2O3在pH:3.6对Cr(Ⅵ)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在pH=9.1时对Cr(Ⅲ)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分别以2mol/LNaOH溶液为Cr(Ⅵ)的洗脱剂,2mol/L HAc溶液为Cr(Ⅲ)的洗脱剂,在沸水浴中加热可完全洗脱纳米Al2O3所吸附的Cr(Ⅵ)和Cr(Ⅲ),试用于样品分析,结果满意.此研究对痕量铬的形态分离、富集及分析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铬(Ⅵ)对溴酸钾氧化偶氮胂I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水中微量铬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催化褪色反应速度的最佳条件,方法的检出限4.8×10^-7g/L,线性范围为0.12—2.2μg/25mL铬(Ⅵ)。多数常见的离子均不干扰测定。用于水中微量铬的测定,快速、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壳聚糖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分别采用直接交联的方法和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交联壳聚糖和Cr(Ⅵ)印迹壳聚糖,并对这两种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环境有利于壳聚糖类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pH为6.0时吸附效果最佳.交联壳聚糖和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速率在前20 min较快,9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对30 mg/L的Cr(Ⅵ)溶液,交联壳聚糖与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去除率随投加量增加而增加,在投加量为3.5 g/L时,对Cr(Ⅵ)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2.4%和97.8%.相同实验条件下,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较交联壳聚糖有明显提高,其幅度最高可达7.3%.  相似文献   

15.
采用慢速滴碱法结合掺杂改性技术,制备出新型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钛(PTC)、聚合氯化钛铁(PTFC)和聚合氯化钛硅(PTSC). 分别研究了3种钛系絮凝剂对水体中Cr(Ⅵ)的混凝作用,探讨了碱化度、pH、投加量、温度、共存离子对Cr(Ⅵ)混凝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当碱化度为1.5时,3种絮凝剂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均达到95%以上;PTFC和PTSC的最佳投加量均低于PTC的最佳投加量,可有效节约成本;温度和共存离子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均较小,表明钛系絮凝剂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应用于实际水样中Cr(Ⅵ)的处理,去除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铁柱撑膨润土对Cr(Ⅵ)吸附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旨在研发一种无害经济的修复Cr(Ⅵ)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可渗透反应墙(PRB)的反应介质.方法将铁柱撑膨润土作为Cr(Ⅵ)的吸附质,在原土进行钠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柱撑改性并对改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确定,将制备出的改性土用于对Cr(Ⅵ)的吸附处理并确定最佳吸附条件.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改性条件为:柱化剂的制备为n(OH^-)/n(Fe^3+)=1:1.5,柱撑土制备时反应和老化温度为80℃,老化时间24h.利用单因素试验考查各种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4g/L、吸附时间45min、pH为6的水体中Cr(Ⅵ)(30mg/L)去除率达到92.3%,处理后Cr(Ⅵ)质量浓度达到地下水水质Ⅲ类标准.结论将铁柱撑膨润土作为PRB的反应介质应用于修复Cr(Ⅵ)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模板炭化法,以不同温度下合成的SBA-15为模板,制备3种具有不同孔径大小的介孔碳.研究并比较3种不同孔径的介孔碳材料对铬Cr(Ⅵ)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介孔碳的投入量、pH值、振荡时间因素等均对铬Cr(Ⅵ)的吸附效果存在一定影响.研究显示:在3个介孔碳中,CMK-3-150对铬的吸附能力最大,可以达到99.2%;当pH=2.0—4.0时,介孔碳对Cr(Ⅵ)的吸附最有利,3个介孔碳吸附能力都超过90%;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对介孔碳CMK-3-100与传统商用活性碳CAC对Cr(Ⅵ)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CAC相比,CMK-3吸附量大,吸附速率快,到达平衡时间短,是一种较优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硫酸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以及改性炭吸附去除水中Cr(VI)的效果、条件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硫酸改性活性炭制备方法为:将5 g原炭浸泡在100 mL浓度为1 mol/L的硫酸溶液中改性时间4 h,改性温度60℃.改性炭吸附去除Cr(VI)的最佳方式为:溶液pH值3-5,改性炭投加比为1:100(重量比),(补充单位),Cr(VI)去除率为95.6%(较原炭提高了19.6%).改性炭强化Cr(VI)去除的机理主要是:改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含量显著增加,表面极性和亲水性增强,因而对亲水性的Cr2O72-离子吸附能力增强;且活性炭在改性过程中表面形成了大量带正电荷的基团,强化了与Cr2O72-负离子的异电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萘酚蓝黑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Cr(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酸介质中,依据六价铬离子氧化萘酚蓝黑褪色的原理提出了测定Cr(Ⅵ)的新方法,考察了测定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618nm,Cr(Ⅵ)在1~8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618=0.00882ρ(mg/L)+0.0855l,相关系数为0.99897,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10^4L/(mol·cm)。该法用于水样中的微量Cr(Ⅵ)测定,RSD小于3.0%。  相似文献   

20.
首先评估了水厂现行工艺对六价铬的去除能力,然后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铬污染的特点对水中六价铬的去除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超标5倍的铬突发污染,使用聚合氯化铝和水玻璃作为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水厂现行工艺对六价铬的最高去除率只有54.9%,投加50mg/L的改性凹土可使六价铬浓度降到0.05mg/L以下,出水水质达标,此时的去除率为81.1%。六价铬浓度分别超标10倍、20倍、30倍、40倍时,可采用硫酸亚铁还原/混凝沉淀法处理,硫酸亚铁投加量分别为8 mg/L、12 mg/L、15 mg/L、17mg/L时,可使出水水质达标,去除率分别是92.4%、95.4%、96.8%、97.8%,基本可以满足饮用水水源突发铬污染应急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