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大连体育馆屋盖采用了弦支穹顶结构,为探索不同张拉方案的优劣及可行性,校核结构数值分析时数值模型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构在施工、设计荷载下的受力特性,对大连体育馆缩尺模型结构进行张拉成形和静力加载试验,结合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验进行全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撑杆的内力和节点位移的试验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以撑杆内力为张拉控制目标,达到了张拉要求;撑杆顶升成形方法在试验中需进行反复调试,可控性较差,且需要对索进行精确下料,难度高;斜索张拉法可控张拉点较多,且斜索索力相对较小,索力可控性好,成形精度更高,故在施工中建议采用斜索张拉方案;在静力加载试验中,弦支穹顶上部网壳节点的位移、撑杆轴力和杆件应变与荷载基本满足线性关系,表明结构整体竖向刚度在设计荷载范围内未出现弱化,网壳杆件整体应力水平在设计范围内,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4.
弦支穹顶由单层网壳和其下部索杆组成。为了准确、可靠地指导弦支穹顶结构的实际施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依据各单元在初始态与零状态下无应力长度之差确定的原则,提出弦支穹顶结构的正向施工模拟计算法,并利用一跨度为8m的缩尺模型进行单根斜索逐根张拉成型的试验研究,整个张拉过程表明:单根斜索逐根张拉虽张拉次数较多:但张拉控制较为方便,能够很好地验证提出的施工模拟理论。试验结果表明:在张拉成型过程中,张拉控制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说明提出的正向施工模拟计算法可便捷准确地模拟实际结构的施工。 相似文献
5.
弦支穹顶施工张拉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弦支穹顶由单层网壳和其下部索杆组成。为了准确、可靠地指导弦支穹顶结构的实际施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依据各单元在初始态与零状态下无应力长度之差确定的原则,提出弦支穹顶结构的正向施工模拟计算法,并利用一跨度为8m的缩尺模型进行单根斜索逐根张拉成型的试验研究,整个张拉过程表明:单根斜索逐根张拉虽张拉次数较多,但张拉控制较为方便,能够很好地验证提出的施工模拟理论。试验结果表明:在张拉成型过程中,张拉控制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说明提出的正向施工模拟计算法可便捷准确地模拟实际结构的施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弦支穹顶结构的介绍,结合工程概况,阐述了该工程的技术难点和重点,探讨了预应力张拉路线及网壳找形过程,对张拉方法及张拉监测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弦支穹顶结构是体育场馆钢结构工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钢-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梁截面刚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当采用连续组合梁时,负弯矩区会出现钢梁受压、混凝土翼板受拉的不利情况,使混凝土桥面板因承受较大拉应力而开裂,引起钢筋及钢梁腐蚀等严重问题,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而双面组合梁(在传统的单面组合梁的内支座负弯矩区设置下翼缘钢筋混凝土板)能够很好地改善单面组合梁的这种不利受力状态。通过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对双面组合梁截面刚度进行计算,与试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以拱桥桥台下的桩基础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弹性实验方法,对斜桩群的受力及其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并与竖直桩进行对比,得到直观、可靠的结论,为此类基础的设计计算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大岗山双曲拱坝整体稳定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针对大岗山双曲拱坝的工程地质问题,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坝体和坝肩从加荷到破坏的整个过程和机制.试验过程模拟大坝基础的不连续岩体条件、岩体力学特性和整体双曲拱坝.试验考虑拱坝上游超载情况,同时还模拟两坝肩岩体中软弱结构面强度弱化的影响,为此研制适合该工程的变温相似材料及试验模拟新技术,并在一个模型上进行强度储备与超载相结合的综合法试验.试验结果给出拱坝在正常蓄水位和降强之后超载作用下的位移场,获得坝体和坝肩的变形及分布特征、内部断层典型测点的相对位移,揭示拱坝坝体和坝基失稳前后裂缝发展的全过程及其破坏机制.得到强度储备系数为1.25,超载系数为4.0~4.5,确定拱坝坝肩坝基整体稳定安全度为5.0~5.6.对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针对坝肩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固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一根基桩中同时得到桩的抗拔与抗压极限承载力,采用双荷载箱自平衡试验方法。通过先后打开上下荷载箱得到相关试验数据,分别采用简化计算方法与精确转换方法探讨双荷载箱下自平衡测试结果的转化方法,得到相关的转化曲线。进一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寻求合理的双荷载箱下自平衡测试结果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型试验,对钢桁架桥梁进行了裂纹识别的研究。在裂纹位置固定的情况下,以不同程度裂纹深度为工况进行了试验,测试信号经过时域分析、傅立叶谱分析和传递函数分析,得到了桥梁损伤识别的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