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介绍了BIP一致监督码的基本概念和BIP编码在SDH帧结构中的安排,并着重讨论了G.826建议在SDH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误码性能参数和指标分配的基础上,推导了误块率与平均比特误码率之间的关系,并用于DSL(数字用户环路)设备的在线误码监视的性能分析,从而确定了智能化数字用户环路倍增系统中误码的维护和告警门限。  相似文献   

3.
基于SDH的宽带IP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IP overSDH技术的IP骨干网提供了高效、经济的高速IP业务传输。介绍了采用IP overSDH的缘由、IP overSDH协议和接口规范以及IP overSDH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对高速宽带IP网络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蒋青  吕翊 《数字通信》1998,25(1):29-31
在SDH系统中,利用BIP码进行误码测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不完全性,本文对BIP码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利用概率分析方法进行了准确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SDH系统的STM-N线路的误码监视定义为24N比特的BIP(Bit InterLeaved Parity)。实现BIP算法的硬件规模随着传送速率的提高而成比例的增多。例如,适用于STM-16(2.48832Gbit/s)的BIP码其长度为384比特,很明显线路误码监视的硬件占SDH处理硬件的很大比例。为解决此问题,本论文提出一种新的误码监视方法,该方法在发送端适用于ITU-T建议的误码监视码;但  相似文献   

6.
IPover SDH和IPoverATM是目前国际电信业正在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IPover SDH和IPover ATM的介绍和比较,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BIP-N检错编码在SDH传输系统中的基本编码方法、检错性能,然后就宜昌长途电信传输局所维护的汉渝SDH微波宜昌致恩施段的维护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采用在SDH网上直接运行IP的骨干网提供了高效、经济的高速IP业务传输。由于IP业务的急剧增长、SDH传输体制的普及和路由器技术的发展,使IP overSDH得到了发展。该网采用点到点协议,利用高层数据链路控制组帧。波分复用技术可充分利用单模光纤容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信与Internet服务的需要。随着千兆位高速路由器技术的成熟和IP业务的发展,IPoverSDH将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宽带IP网技术近一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它具有效率高,性能好,设备省,成本低,协议单一的优点,特别适合于我国的网络建设。运行统一的IP协议的以太网取代B-ISDN及ATM成为局域网,企业网及城域网的主流。线速路由交换机和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成熟和走向商品化,结合产生了IP优化光学网络,由于省去了SDH和ATM设备,它将是宽IP网的最优方案,宽带IP网将可以满足分类服务(COS)和质量保证(QOS)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多媒体业务需求的迅猛增长,对通信信道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大。我国目前已基本建成以SDH传输系统为主体的传送网络,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现有SDH网络,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实现宽带业务的传输和接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这种局面,烽火通信公司2000年推出新一代的接入网系统——综合宽带接入系统,即IBAS(Integrated Broadband Access System)。 此次展会,烽火通信公司重点推出新一代接入网产品IBAS,它以SDH155/622 为核心传输平台,以宽带IP业务、图象业务的接入为方向,同时兼顾各类窄带业务,并以PON无源光网络、CDMA无线传输技术为补充,通过模块化设计灵活地组建复杂的接入网络。IBAS是为21世纪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商业网点、生活小区等设计的,也针对各类专业通信网络的接入业务的特点,以最经济的方式、最佳的传输性能将一个多媒体的世界连接到“千楼万户”。这一切取决于基于烽火通信公司的专利通信技术IP over SDH。 21世纪是一个多媒体的时代,一个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最紧密结合的时代。烽火通信公司主张Everything over IP,同时IP over SDH、...  相似文献   

11.
The bit interleaved parity codes (BIP) recommended for th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are applied to error monitoring functions.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codes in terms of the BER assessment capability is analysed in the presence of error bursts.<>  相似文献   

12.
As indicated in ITU-T SG XVIII Rec. G.826 (July 1993 version) an important study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path leve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the block based parameters. The measure of errored blocks using one second aggregated counts of bit interleaved parity (BIP) failures, as proposed in the Annex 3 of Rec. G.826, is reported and analyzed with Poisson error distribution and error burst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 SDH误码性能的在线监测。对以块为基础的误码性能事件、参数、比特间插校验 (BIP)原理、方法以及有关建议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 ,对 SDH及其在线监测的研究和应用的生命力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简化振动模型下空间光通信系统误码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空间光通信系统中,由于卫星振动将对系统的误码率产生影响,在探讨振动对误码率影响问题时,应分析不同振动类型的影响问题.侧重分析了正弦振动,并分别对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型振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正弦振动,当振动持续时间为整周期时,误码率仅为振幅的函数,此时误码率随振幅的增加迅速上升,而与振动频率无关;当振动持续时间为非整周期时,误码率随时间的增加而起伏,误码率的改变越来越小,且趋于仅与振幅有关的常数.其它类型的振动也有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差分混沌键控(DCSK)系统的最大缺点是参考信号和数据信号消耗了相同比例的比特能量和数据传输速率.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提出了一种高速差分混沌键控系统(HR-DCSK).该系统缩短了原来DCSK参考信号的长度,同时数据信号携带2 bit数据,并将数据信号重复发送,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能量效率.推导出在高斯信道中的比特误码率公式并进行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在相同信噪比下,HR-DCSK比调频差分混沌键控系统(FM-DCSK)误码率降低了10%.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压扩变换的直接检测O-OFDM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仿真研究并实验验证了直接检测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系统中引入压扩变换(CT)技术可降低OFDM信号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和提高接收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压扩系数μ越大,信号PAPR越低;随着μ的增大,系统误码率(BE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权衡PAPR的降低度和系统BER,选择μ=2时为最佳。实验研究表...  相似文献   

17.
孙科  邵士海  唐友喜 《电子学报》2011,39(11):2680-2685
在分布式残余频偏信道中,考虑多径瑞利衰落,针对采用判决反馈检测的两发射天线STBC-OFDM链路,提出了一种发射功率优化方法:根据平均信道功率增益、残余频偏方差以及噪声方差的大小,以最小化平均误比特率下界为目标,设置两分布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各天线满功率发射方法,所提方法能够在节省发射功率的同...  相似文献   

18.
杨维  王新生 《通信学报》2007,28(7):35-41
提出了一种空时分组码(STBC,space-time block-code)多音调制CDMA(MT-CDMA)系统结构。对系统上行链路误码率(BER)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了在多径衰落信道下采用最大比合并时系统的BER表达式,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数值结果表明由于联合的空时与多径分集增益,使系统的BER性能、差错地板和容量都得到了显著地改善。  相似文献   

19.
Nakagami衰落信道中差分空时分组码误比特率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研究差分空时分组码在Nakagami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在介绍2发1收差分空时分组码编译码方案的基础上,得出Nakagami信道下差分空时分组码的误比特率.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一致,证明了所推导误比特率计算表达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误码与丢包的定义,分析了传输误码产生的原因和概率分布,给出了传输误码率与数据丢包率的理论关系,并以GFP-F映射方式为例,分析传输误码对数据丢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