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感性工学在包装设计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以感性工学的方法,分析包装设计中的感性因素,了解用户通过产品包装对商品的心理感知和需求。方法以实际应用的角度,分析感性工学的原理和技术在包装设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结论在包装设计的流程中,运用感性工学的手段和模型,可以为企业和设计师设计出符合用户感性需要的产品包装提供参考,提升设计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感性与工学相结合的方法,明确糖果包装设计定位,研究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情感与功能的糖果包装设计。方法以感性工学理论为指导,广泛收集各个领域的青年人所喜爱的糖果及包装设计;采用访谈、焦点小组、问卷、专家建议、文献检索等方法,对于需要研究的项目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获得初步认知,在得到各种品牌的糖果设计的同时选取各种材料的包装设计进行感性评价。统计感性评价数据,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运算,分析感性词语与包装设计的关联,最终对糖果包装设计进行创新与理性的指导。结果得到一款符合各个领域年轻人需求的糖果包装设计。结论有助于改变市场上的糖果包装太过于花哨而忽略了包装实用性与个性的问题,融于感性工学的糖果包装设计也避免了给人留下刻板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从用户感性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家用饮水机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用户的感性需求对饮水机进行创新设计,优化饮水机功能和使用方式,提高饮水机的审美价值,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方法调研市场现有饮水机产品,总结分析产品存在的问题。运用用户访谈方法和感性工学中的意象尺度法,挖掘用户对饮水机产品的感性需求,以用户感性需求为参考提取饮水机的设计要素,将饮水机的造型、功能和使用方式三个方面作为基点来构建用户需求模型,归纳设计点,由此指导具体的饮水机创新设计方案。结论通过研究用户的感性需求为饮水机的创新设计提供新思路,并提出饮水机的设计方案,使得饮水机产品更符合用户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关键造型特征的产品感性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研究产品的感性意象认知,并通过运用意象尺度图、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取产品的关键造型特征,并运用模糊运算将基于关键造型特征的产品认知模型进行量化,最终建立了一个基于关键造型特征的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用户只需输入相应的意象语汇,就可以得到一组基于各关键造型特征的非精确性概念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为了满足儿童群体对家庭陪伴型机器人的审美及情感需求,更好地感知体验造型形象,提高儿童陪伴机器人造型的创新性和差异性,让父母和孩子更加青睐.方法 运用感性工学理论,构建了儿童陪伴机器人意象造型与感性认知映射模型,采用语义差异法和Likert量表对代表性样本进行感性意象认知分析,通过SPSS软件统计感性意象词汇测量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系数数量化分析,语义量化分析得出主要造型特征影响元素,依据主要的影响元素对儿童陪伴机器人进行造型设计.结论 明确意象造型与感性认知的映射关系以及感性需求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将无形的感性意象词汇转化为有形的造型设计元素,可以有效指导儿童陪伴机器人进行造型创新设计,为该行业的产品造型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家具的风格、造型形态、装饰、色彩、材料、功能、价格定位等方面作为主要的评价项目,针对消费者和设计师分别设计了感性意象的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研究分析,获得消费者和设计师在家具感性意象上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并构建了消费者和设计师的家具产品感性意象的偏好模型,模型可用于指导家具方案设计,避免家具设计的盲目性,从而降低了设计风险,提高家具方案设计的成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梳理用户感性认知测量及其设计应用,提出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感性设计方法,并以验光仪设计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分析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用户感性认知测量及应用方法,通过验光仪设计验证所提出的产品感性设计方法。结果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感性设计方法能提升设计效率,更好地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结论用户感性认知测量能转化为设计规范,并能为产品设计提供有效指导。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针对传统用户感性认知测量中样本采集量较少、测量不够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感性设计方法,并以验光仪的设计验证了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文本挖掘提取用户感性认知能引导设计师更加全面地了解用户感性需求,从而使设计出的产品更贴近用户的预期满意度。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相结合的感性设计方法是一种能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心理接受度,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增材制造的手板模型常用的塑料材料,给工业设计师和生产制造工程师带来的感觉差异性,为材料选取提供合理意见.方法 运用感性工学理论,构建塑料材料物理特性和感性意象词汇群的对应关系.选择适合增材制造的自由曲面形态,采用语义差异法和李克特五级量表,对6种代表性材料样本进行感觉意象认知分析,通过SPSS统计感性意象词汇测量数据,运用独立T检验方法判断了两类人群感觉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分析材料物理特性对感受差异性的影响.结论 将抽象的感性意象词汇与材料的关键物理特性建立起感知联系,为专业人员手板模型制作过程的材料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古典坐墩造型设计的感知意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感性意象与造型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古典坐墩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古典坐墩样本并进行造型要素的分类,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筛选出12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古典坐墩造型感性语义词汇进行筛选,得出11个代表古典坐墩造型的词汇。用语义差分法进行代表样本的感性意象调研,将消费者的感知意象进行量化,并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主成分,从而分析不同类型的古典坐墩对于人们在视觉造型感知意象上的影响和感受,最后通过T检验验证人们对于不同坐墩感知意象的明显度。结论古典坐墩本身就具有鼓身凸出的形体特点,浑圆而又敦厚,因此\"稳重\"感较强;不论开光与否,墩身有雕刻、绘图和仿藤的更具\"富丽\"感,且强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感性工学在生活类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介绍了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框架,以儿童玩具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感性工学理论的产品设计程序和方法。根据产品的设计定位,通过调查分析等多种方法确定出产品的典型样本和关键感性词汇,结合语义差分法对用户的感性认知进行量化,获得典型样本感性词汇的平均值,运用SPSS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典型样本感性词汇数据的公因子方差图、解释的总方差图、碎石图和成份矩阵图,提取出“环保的”、“好玩的”、“益智的”和“多功能的”共4个影响儿童玩具设计的主要感性词汇,最终给出儿童玩具设计方案。结论 运用该方法设计的儿童玩具满足感性需求的目标,为产品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更准确地把握包装设计中的感性信息,提高包装设计的针对性与产品定位的精准性,降低能耗,促进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方法通过分析感性工学的概念与内涵,采取感性工学中语意差异分析与阶层类别分析等情感量化的方法进行实验,并以手机包装为例,应用精准化设计的方法,精确得出图文的种类及其组合方式。结论精准化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消费者共同认知的基础上的一种实用技术,据此设计出来的包装可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在包装工业的发展和产品市场的推广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感性工学相关理论,以青年群体为对象,研究汽车驾驶空间内饰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汽车驾驶空间内饰设计现状分析与问卷调研为基础,结合专家论证,完成样本筛选。基于感性意象词汇收集与筛选,采用语义差异分析法和Likert心理量表分析法,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和体验5个方面进行产品感性意象分析。结合MSA多层次方法推导并提取关键设计要素,推导得出汽车驾驶空间内饰设计方案并进行结果验证。结论整个设计过程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设计需求与设计形态之间的关联。基于感性工学理论,研究得出了有利于特定群体汽车驾驶空间内饰优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有望为感性工学理论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为青年群体汽车驾驶空间内饰设计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具有促销作用的包装是从认知心理学与感性工学角度,构筑企业品牌视觉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从形象和识别2个层面,浅析国内部分针织内衣"黑箱式"包装设计所存在问题,并结合消费者审美偏好分析,对实际包装设计提供理性指导.研究结果建议:包装需要掌握一种基于消费者审美偏好的设计原则,进行效果测评,达到包装的促销功能. 相似文献
18.
感性设计中基于设计师视角的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深化感性设计中的感性分析。方法分析感性设计中设计师感性形成、设计产品创造及用户感知的联系,通过对概念性公共通勤小型车辆外观设计过程的解读,基于设计师视角的感性分析及设计原理得以揭示。结论感性设计需要从设计师的视角分析感性,因为设计师感性的形成以及设计产品的创造都会影响用户的感性感知,而其中的启发刺激对于感性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