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氧化还原体系引发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空气存在下,H2O2-Fe^2+、K2S2O8-Fe^2+、KPS-NaHSO3、KPS-CH3OH等氧化还原体系引发淀粉-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探索了KPS-NaHSO3引发聚合时的最佳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用量不同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三元无皂型种子乳液共聚特点及其乳液性质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有一最佳值范围;乳液粒径随引发剂用量增加而减小;乳液的C·C·C值随引发剂用量增加而增大;乳液粉剂固型物在水中有极好的再分散性:随着增调剂乙二胺的逐渐加入,乳液将经历一个“粘度增大——形式胶冻——再分散”的特殊过程。  相似文献   

3.
氧化还原引发降解天然橡胶与丙烯酸酯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聚合,以过氧化苯甲酰—N,N—三甲基苯胺(BP0—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引发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及加料方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乳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过量还原剂起阻聚作用,采用复合乳化剂可提高聚合反应速度和乳液稳定性,补加料可提高接技率。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乳液聚合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万超瑛 《浙江化工》2000,31(3):42-45
引发剂在乳液聚合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以及引发剂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粒子形态,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最佳配比,采用亚硫酸氢盐/过硫酸盐(HSO3S2O3^2-)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来引发VAc/nBA/AA三元共聚合反应,得到了性能良好的乳液。  相似文献   

5.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的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本课题较系统地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单体中和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物料的二次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该反应的接枝效果,并对该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红外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6.
晏苏学 《浙江化工》2004,35(3):22-23,15
在用KPS引发的合成PVC加工助剂ACR的乳液共聚体系中加入SHS,对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与热分解引发剂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引发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马铃薯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考察了不同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并确定反应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选用过氧化氢二异丙苯-硫酸亚铁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酸正丁酯的乳液聚合,研究了单体进料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度、乳胶粒子尺寸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聚合条件,单体加料时间延长至3h时,粒径由90 nm减小至65nm,分子量降低了38%;当反应温度由20℃升高至70℃时,粒子粒径由95nm减小至65nm,表观聚合反应活化能为29.80kJ/mol。  相似文献   

9.
以BPO-FeSO4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降解天然胶乳DNR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较佳反应条件,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投料比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引发剂在乳液聚合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以及引发剂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粒子形态,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最佳配比,采用亚硫酸氢盐/过硫酸盐(HSO3S2O2-8)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来引发VAc/nBA/AA三元共聚合反应,得到了性能良好的乳液.  相似文献   

11.
柴多里  陈新华 《广州化工》2011,39(20):77-79
在微波辐照条件下,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考察一定条件下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微波辐射时间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形状、大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控制在0.1%~0.5%,VMMA∶VAA控制在(10∶1)~(5∶1),微波辐射时间为45 min时,可以得到单体转化率较高、均一稳定的乳胶粒子;并且粒径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AA所占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低温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PU/MMA-BA超浓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六烷醇为复合乳化体系,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低温下引发PU/MMA-BA超浓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氧化还原引发剂质量浓度、内相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观察了聚合物胶乳粒子的形态,并测试了聚合物胶乳粒子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最佳聚合工艺是PU预聚体中-NCO/-OH(质量比)为1.5~2.0,PU/MMA-BA(质量比)为l/4~l/3,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为0.06~0.15g/mL,氧化还原引发剂质量浓度为0.025g/mL,氧化剂/还原剂(摩尔比)为1/0.830~1/0.710,内相比为0.80,聚合温度为20~40℃;聚合反应5h后,单体转化率超过90%,制得了粒径为200nm左右、分散度为0.100~0.400的PU/MMA-RA脑乳粒子。  相似文献   

13.
氧化还原引发下的淀粉、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祥义  徐晓军 《应用化工》2005,34(3):159-161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20为乳化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在过硫酸钾为3.1mmol/L,亚硫酸氢钠为3.1mmol/L,单体丙烯酸浓度为2.6mol/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3h,乳化剂浓度为5%时,单体转化率为92.6%、淀粉接枝率为43.2%、淀粉接枝效率56.4%。  相似文献   

14.
The polyurethane acrylate (PU-A) containing double bond and COOH group was synthesized by stepwise reaction of 2,4-toluene diisocyanate (TDI), polyetherdiol (PPG), dimethylolpropionic acid (DMPA), and 2-hydroxpropyl acrylate (HPA), and the PU-A was neutralized with triethylamine (TEA) and self-emulsified in water to form the PU-A emulsion seed. Adding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into PU-A seed, the seeded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MMA onto PU-A seed had been carried out at 80°C under the soap-free condition to obtain anionic latex of P(UA-MMA).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the seeded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the MMA grafting ratio, and the crosslinking copolymer were investigated. IR spectra showed that it did form the P(UA-MMA) copolymer. The measurements reveal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P(UA-MMA) copolymer, its latex properties and the cast film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amounts of HPA, DMPA, and MM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DMPA increased, the particle size of P(UA-MMA) latex decreased, bu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its cast film increased.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HPA, it could improv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ast film. With MMA content increas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le size of P(UA-MMA) latex became narrow, whereas under certain amount of MMA,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ast film was enhanced.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82: 941–947, 2001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作为混合单体,Span-80和Tween-60作为复合乳化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30℃下制备了稳定的超浓反相聚合物乳液。研究了油相体积分数和引发剂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别用离心、加热方式对超浓反相聚合物乳液进行了稳定性的表征。结果表明,在乳化剂浓度一定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水相形成稳定结构的乳液所需要的油相量是一定的。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6.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复合乳化剂,在室温下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高硅含量共聚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对乳液粒径、粒径分布以及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可得到硅质量分数为14.3%、粒径为79.32 nm、粒径分布为19 nm的共聚乳液。共聚乳液钙离子和酸值稳定性分析表明,乳液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低温氧化还原条件下低固含量PVAc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自强  曾现策  杨春娥 《粘接》2004,25(5):26-29
采用 (NH4) 2 S2 O8-NaHSO3 氧化还原引发剂和FeSO4催化剂 ,并辅之以助剂U和O ,于低温条件下(<6 5℃ ) ,通过正交试验 ,制得了转化率大于 95 %、固含量 2 3%左右、性能较佳的PVAc乳液。可直接用作木材、纸张、纸桶粘合剂、腻子胶和制作涂料。  相似文献   

18.
对水溶性引发剂、有乳化剂存在的常规乳液聚合,水溶性引发剂无皂乳液聚合及有乳化剂存在的油溶性引发剂乳液聚合三种聚合方式,选择了水溶性相差较大的醋酸乙烯酯(VAc)和苯乙烯(St)两种单体,对其聚合动力学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其不同的成核机理及单体水溶性对聚合速率的影响,考察了乳液的反应稳定性。结果表明聚合方式的不同、单体水溶性的不同对聚合动力学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低温法生产HPVC树脂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解决了釜内外温差小,传热困难,反应温度难以控制,反应时间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改进后反应时间缩短为7~8h,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0.
聚羧酸型减水剂低温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锰酸钾/草酸(PMn/OX)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M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磺酸钠(AAMA)、甲基丙烯酸(MA)为单体,实验确定了低温合成聚羧酸型减水剂的最优工艺.实验表明,在室温条件下,PMn/OX用量占PEMA的2%,n(PEMA)∶n(AAMA)∶n(MA) =1∶0.5∶3.5时制备的聚羧酸减水剂,在掺量为0.5%,水灰比为0.3时,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268 mm,1h坍落度为20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