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宋继峰 《治淮》2004,(1):13-14
治理淮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治淮工作历来高度重视.近期,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国家将继续增大对水利的投入,把淮河治理和南水北调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进一步解决淮河治理问题.会议的召开为山东省治淮事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山东省将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各项治淮建设,进一步提高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工程防洪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完成骨干工程建设任务.水利部在2004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提出"把淮河作为近期全国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抓紧灾后重建,加快治理步伐.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总目标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要求,做好年度治淮建设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3.
吴贵勤  陈兰川 《治淮》2005,(12):3-4
党和政府历来非常关心支持治淮工作,2003年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加快淮河治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早日实现淮河的长治久安.治淮工作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处在非常关键的时期.同时,淮河流域的自然经济特点,也决定了淮河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文摘     
《治淮》1991,(11)
淮河研究会、《治淮》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我为治淮献一策”征文活动今年淮河流域遭受到严重的洪涝灾害,重新唤起了社会对治淮工作的重视。治理好淮河,是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治淮会议精神,研究进一步加快淮河的治理,许多关心淮河的专家、学者纷纷为治淮献计献策。为了交流各界人士对淮河流域治理规划及建设管理的建议和意见,深化对淮河的研究工作,并使其应用到治淮工作中去,中国水利学会淮河研究会与《治淮》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我为治淮献一策”为主题的征文。具体要求如下: 1、文章形式、角度不限,题目自拟,但要求主题突出,文理通顺。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大规模治理淮河是从1950年开始的.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第一次治淮高潮.  相似文献   

6.
4月中旬,本刊记者随河南水利厅组织的"千里走淮河"新闻采访团来到河南,日夜兼程,纵横1800多km,走访了河南正在建设中的治淮重点水利工程.见证了河南治淮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着河南治淮的新思路、新理念,感受着河南治淮人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领悟着中原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及社会人文与自然的时空交会.  相似文献   

7.
《治淮》2009,(1)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开展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治淮开创了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先河.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了新中国第一轮治淮高潮.1978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使淮河治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吴贵勤 《治淮》2011,(7):5-6
2010年6月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对进一步治理淮河作了部署。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201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进一步治理淮河面临大好机遇,抓紧抓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前期工作是关键。进一步治淮前期工作单项多、涉及范围广、协调工作量大、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治淮工作作出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确保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确保淮河防洪安全和沿淮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举措,是淮河两岸人民的福音,是有力有序推进新一轮治淮建设的动员令,开启了淮河治理的新征程。承前启后,开启淮河治理新征程。近60年来,党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利》2008,(4):1-2
继1991年江淮大水后,2003年6~8月,淮河流域再次发生1954年以来流域性大水,河南、安徽、江苏3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损失严重。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淮河治理问题,决定把治淮作为近期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并明确提出了淮河治理的近期目标和任务。10月28—29日,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回良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面部署和安排淮河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在2007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完成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同年11月22日.水利部在合肥召开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精神作了协调和部署,细化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治淮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治淮建设步伐。 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下,水利部狠抓治淮前期工作,不断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淮委全力以赴,流域四省不懈努力,治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07年12月底,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已有13项全部完成(其中10项通过竣工验收),4项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项正在抓紧实施,实物工程量完成85%以上。19项治淮骨干工程再次经受2007年全流域性大洪水的考验,为实施科学防控洪水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彰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刊特别组织本组“治淮专题”报道,旨在让关心关注淮河治理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一步推进淮河治理各项工作,为全面完成淮河治理目标任务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洪泽湖是黄河南下夺淮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兴建一系列的控制工程,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座巨型平原水库,并对淮河下游地区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供给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入研究淮河与洪泽湖的关系.对促进淮河下游治理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荷香 《中国水利》2003,(14):56-58
千百年的治黄历程,是治黄科学技术和治黄理论产生、发展的历程.人民治黄以来,治黄科技迅猛发展,以锥探灌浆和放淤固堤为代表的堤防除险加固技术,以土工织物沉排坝和混凝土透水桩坝为代表的河道整治技术,以2.2m大孔径潜水钻机和液压开槽机为代表的地下基础施工技术及设备,以XL5100型多功能抢险加固车和防汛抢险组合装袋机为代表的防汛抢险新技术以及治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在河南治黄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灰水足迹效率测算模型对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进行了测度和时空分布研究,采用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模型将农业灰水足迹效率驱动因素分解为农业经济效应、化肥强度效应、灰水产出规模效应、农业环境效应和耕地资源效应等5个因素,并对淮河流域各地级市农业灰水足迹效率的驱动模式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2000—2015年,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都有显著的提升,从各省分布情况来看,山东省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最高,其次是安徽省和江苏省,河南省最低;农业灰水足迹效率驱动因素中,农业经济效应、灰水产出规模效应和耕地资源效应为正向效应,化肥强度效应和农业环境效应为负向效应,其中农业经济效应是提升农业灰水足迹效率最关键的驱动因素;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的驱动模式可以划分为农业经济效应单因素驱动模式I、灰水规模产出效应单因素驱动模式Ⅱ、双因素驱动模式Ⅲ和三因素驱动模式Ⅳ共4类,对于不同驱动模式的地区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江京会 《中国水利》2005,(18):30-31
沙颍河、涡河是淮河两大支流,连年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沿河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沙颍河、涡河近期治理工程被列为国家治淮重点工程.采用"一体双翼,并驾齐驱"的建设管理模式,提高了效率;前期工作与工程实施并行,超前运作;探索招标投标新路,在河南首次采用无标底招标;突出民主思想搞好征地拆迁,贷款450万元首先兑付赔偿金;塑造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形象;建立两河治安网络联动体系;为2007年前完成建设任务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是一典型的过水性湖泊,无论是洪水(水灾)或是枯水(旱灾)均应当引起同等重要的关注,泄与蓄要兼顾兼施,必须从资源水利的角度来审视和研讨洪泽湖的治理和改造,因此,开辟了海水道是治理淮河与洪泽湖的根本举措,蓄泄兼施,淮水在湖外分流;清淤掘底,增加蓄水量;整治湖口,淮河洪水畅流入湖,防治污染,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3-2013年淮河流域五省的降水量、径流系数、人均水资源量、人均GDP、人口密度等相关数据,构建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体系,用熵权法对指标赋值,运用可变模糊模型对淮河流域及各省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估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3年间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值总体较高,且呈缓慢的增长趋势,2004年降水较少,风险值达到最高;十年间河南省风险增加最为明显,而山东省较为稳定,风险增加也最低;在淮河流域五个区域中,河南省的风险程度最高,达到3.52;江苏省、山东省次之;安徽省和湖北省相对较低,达到2.86和2.51。水资源短缺风险二级指标分析发现,危险性最强的是河南省,安徽省最小;水资源短缺易损性最强的是山东省,湖北省最小;水资源短缺暴露性最强的是江苏省,山东省最小;水资源短缺可恢复性最好的是湖北省,河南省最差。同时,所有评价指标中人口密度、人均GDP、降水量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从TVA发展历程探讨黄河流域管理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通过对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立法的重要作用以及责权利的高度统一、政府的服务职能与企业盈利的有机结合、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建议。指出,要抓紧制定《黄河法》,以规范和调整黄河治理开发中各方面的关系;成立高层次的黄河管理委员会,真正实现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加快黄河治理开发步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高度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已建水利工程众多,淮委和流域四省积累了大量工程勘测资料,按现行规范标准运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建设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可大大提高勘测资料的利用效率,为实现淮河流域生态治理,保证防洪安全提供快捷实用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淮河流域沙颍河因污染水体集中下泄导致淮河干流多次出现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基于在沙颍河开展的实验工作,借助SMS软件中的RAM2和RAM4模块,对沙颍河下游的颍上闸到淮河干流鲁台子间的河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颍上闸下泄流量对淮河干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颍上闸的水质合理地调整闸的下泄流量,能有效减少汛前颍上闸下泄水量而造成淮河干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为淮河流域开展闸坝防污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97达标”一年来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1997年底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治理成效及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于1998年1月和12月分别对全流域188个县级以上城镇和流域内46个重点城镇的人河排污口进行了全面监测,并开展了流域内重点河道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从实测结果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