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梁晓玲 《饮食科学》2008,(11):27-27
生活中的”小气鬼”宝宝可不少,对应的还有一群“败家”宝宝。他们大方得不行.家里什么好东西都愿意送人,有时甚至自己不吃不玩也要先让别人享受.这让父母很是发愁。先别急,让我们偷偷走近这群“败家”宝宝.看看他们为何这样爱“败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农家菜馆”越办越多,“乡村美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他们不光去乡村市郊想吃到“乡村美食”,而且在大城市、大酒店也想品尝到“乡村美食”。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田园气息,品尝到浓浓的“乡村美食”风味,让人顿生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想念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3.
父母的很多习惯都跟了他们一辈子,他们把这些习惯当做经验来看,可是对于年轻人,这些习惯似乎有些落伍,有的也不甚科学。人家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的老人言(习惯),还真是不能听的,在家里这些“老专家”、“老权威”面前,我们也要勇于说“不”!  相似文献   

4.
妈妈的味道     
上学的时候我住校,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离开家的那段日子,除了想念父母,我更想念妈妈做的那些好吃的。有了儿子以后,要把“妈妈的味道”留在儿子心中的想法日益强烈,我经常会根据孩子的口味,  相似文献   

5.
父母茶     
邱虹 《饮食科学》2009,(10):60-60
我父母都是教师,属于知识分子行列。可他们却保持着农民一样勤劳俭朴的秉性,在郊区自己开荒种莱,就连我们全家一年四季不离口的茶,也是他们自己种植自己焙制的,我称之为“父母茶”。  相似文献   

6.
古斯古斯     
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北非阿拉伯国家里,有一种著名的饭菜名叫“古斯古斯”.如果你打开北非的童话故事,常常会读到:什么聚宝盆为它的主人神奇地变来了一盘美味的“古斯古斯”啦;什么好客的主人用丰盛的“古斯古斯”来款待尊贵的客人啦……总之,在这些国家里,人们是把古斯古斯同节日、欢乐、友谊,同故乡、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当北非阿拉伯人在异国它乡时,怀念亲人和想念古斯古斯之情往往交织在一起,因此有的人到欧洲客居时,随身带去制做这种饭菜的特殊佐料和炊  相似文献   

7.
随饭菜初探     
“随饭菜”即人们常说的下饭菜。四川人平常在家里吃饭时往往都喜欢用一碟泡菜,而川菜筵席中的下饭菜,就不仅只是上泡菜了,应当说,川菜正式筵席中的随饭菜也有自己的讲究。不过严格地讲,随饭菜与下饭菜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川菜中的随饭菜是厨师对普通下饭菜进行深化、提炼,加以精工烹制、巧妙调配而成的,它不仅是一道佐餐下饭的菜品,更重要的是,它对筵席有陪衬作用,即能使筵席的风味和格调得到较完整的表现。 而时下,无论是星级饭店,还是大小餐馆却都忽略了随饭菜的作用和意义,粗制滥造、流汤滴水,做出的随饭菜只是一种敷衍的过场而已。我曾遭遇过这样一次宴会:昂贵的海鲜、丰盛的菜肴,而随饭菜却是一盘炒得象猪食的小白菜和一盘泡得发黑的老泡菜,与整个宴会显得不协调,着实令人大倒胃口,这样的随饭菜不但没有为筵席增色添彩,反而破坏了筵席的气氛。  相似文献   

8.
Yang 《上海调味品》2008,(1):14-15
袅袅升起的炊烟,青年打渔回家,海螺姑娘已经做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如今,“80后”新婚燕儿家的厨房基本都是摆摆样子的,不是到离家“一碗汤”距离的父母那里蹭饭,就是到附近的餐馆点上两、三个小菜,还有些就干脆叫外卖。省事省心无可厚非,可总少了些家的味道,尽管多的是些“油烟味”。 Yang可是例外哦。 她总是亲自下厨,填饱老公肚皮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家家都有一张餐桌.张张餐桌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我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饭菜,还喜欢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的那种和谐温馨的气氛.我父母都是北方人,我家的饭菜也以北方风味为主,我家做的菜味较浓厚,一般早餐、午餐吃面食,  相似文献   

10.
外婆出生于大家闺秀,自幼受宋庆龄“妇女解放”思想的影响,不甘寂寞,不怕困难,不怕阻扰,不畏压力,经常捞衣卷袖入厨和仆人们一起摆弄饭菜,练得一手好技艺。我吃了她二十七年做的饭菜,可谓成千上万,但使我最爱吃的要算“猪血炖肉丝”。说起来更有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那是我们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在农村广阔天地参加锻炼的日子里。有一次劳动了一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里,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又看到外婆慈祥和蔼的笑脸和放在桌上  相似文献   

11.
冯杰 《电击高手》2009,(10):44-45
现在年轻人工作忙,很少关注父母的生活状况,也不了解他们的生活支出状况以及他们担心什么.所以,利用重阳节这样一个机会,回到家里和父母聊聊家常,问问他们的担心和想法,不仅可以帮助你为他们做好退休后的理财规划,更可以和父母多些交流.  相似文献   

12.
冷饭变宝     
美国学前班的午饭大多由学校提供,除非家长要给小孩自己带饭,否则都由政府统一发到学校,学校为避免因疏忽造成孩子食物中毒,当日吃剩的饭菜,学校都要统一处理掉。儿子把这个在学校耳濡目染的习惯带到了家里,不肯吃第二天家里用微波炉弄热的冷饭,我也只有变着花样把剩饭换新装,倒也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3.
刘刚 《四川烹饪》2009,(12):96-96
刘刚生于四川省邛崃县农村。15岁那年,懂事的刘刚深知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便决定独自外出谋生.不给家里增添负担。由于他深受自己做乡厨的大伯影响.所以从小就喜欢看乡宴的制作.并且还常在家里捣腾。少年刘刚做出来的饭菜就不错,由于那时就常得到亲朋们的夸赞,所以刘刚一直都认为从厨对自己来说是一条可行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4.
“茶香浅蓝浅蓝。”多年以前我很惊诧,诗人陈所巨在《祁红屯绿》里竟然是这样咏茶的.咏得灵气十足“茶香土黄土黄”这是多年以后。我想念乡下年已古稀的父母时的感受。土黄色的茶香,氤氤氲氲的.流啊流.流浓了我的思念.流湿了我的泪水。  相似文献   

15.
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欢吃零食,对正餐却提不起兴趣。每当孩子们走进超市,见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零食时便走不动路。但坐在餐桌前,对家里的饭菜却一点胃口都没有。那么吃零食对宝宝的身体  相似文献   

16.
常回家吃饭     
有家的人,常常觉得家里的饭菜别样香。对此,我真有点弄不明白,你看家里操厨的人,烹调水准怎么也没有那些经过专业训练的厨师厉害吧?家中的炉具、调味料,又如何比得上餐馆酒楼那么专业和齐备呢?可偏偏许多人就觉得家里的饭菜好吃,即使顶级大厨烹制的佳肴又如何?  相似文献   

17.
左力 《电击高手》2009,(12):48-48
自从把太太娶进家门,“慈善事业”就在我家里安营扎寨了,妻子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女人,结婚前,她每周末去孤老院做义工,还动员周围的人捐钱捐物,尽己之力帮助别人。婚后,她的“慈善团”进一步扩大,游说我的朋友、亲戚、同事也去献爱心。有了自己的孩子,当上妈妈后,妻子的心变得更加柔软,看到那些没有父母疼爱的孤儿分外怜惜。  相似文献   

18.
在年后第一个零售淡季中,新疆的玩具市场淡季不淡。 新潮年轻的“80后”父母不再以老一辈的育儿方式为榜样,他们正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来对待下一代。毫无疑问,“80后”父母的孕婴消费更加时尚、多元而且丰富,观念剧变的背后孕育着新一轮的产业机会。据统计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9.
“您孩子的血脂水平正常吗?”当我向为人父母者提出这个问题时,他们几乎都惊异地反问:“孩子的血脂也会高?”而一些搞营养卫生的专业人士的回答也让我有些怀疑自己的选题了.  相似文献   

20.
那一种味道     
正参加公检以后,在家吃饭的次数就明显减少了,大半的时间都在工作地用餐。有时候早晨起床天还没亮,安安静静的家里也不宜再跟父母孩子问个早安,便匆匆忙忙地洗漱整理,赶紧出门一路小跑,赶到车站搭乘赶往另一头城市的汽车。等到了站点又急急忙忙下车转一趟公交巴士摇摇晃晃前行,赶往新的工作地。坐在小吃店里吃上一碗面条,抬头望着朝阳迎接新一天的到来。也许是因为吃得少了,才会在某个中午会特别想念家里吃过的几道美味,并不是什么山珍佳肴,只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