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董学凯 《石油仪器》2008,22(1):93-95
文章以数控测井仪器DF-Ⅰ为例,提出了深度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测井仪器深度系统的常见故障主要表现为深度记录不准、没有记录深度等.在深入分析数控测井仪器深度系统中深度信号流程及其相关电路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数控测井仪器深度系统的常见故障,提出了相应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渣油深度转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渣油深度转化技术、高转化率渣油深度转化集成技术工业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评述了超高转化率渣油深度转化原始创新技术及其工业应用前景;提出了国内实施渣油深度转化发展战略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叠前深度偏移声阻抗反演问题的提出,介绍了无井声阻抗和BCI反演的原珥,从子波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的非一致性,指出了深度域褶积模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度域压缩子波、展宽频谱的不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成熟的时间域合成记录、声阻抗反演基础上自台深度域声阻抗反演基本流程。总结出叠前深度偏移声阻抗反演中存在的缺陷和有利的方面。为深度域声阻抗反演深入研究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张杰  陈学华  蒋伟 《石油物探》2021,(3):353-365
由于深度域地震子波具有对介质速度依赖的特性,褶积模型无法直接用于提取深度域地震子波.准确提取深度域地震子波对于深度域地震资料的反演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中存在的2个主要问题,即深度域地震子波对介质速度的依赖特性和深度域测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的采样间隔非一致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然后,对目前已有的...  相似文献   

5.
沈鹃 《石油沥青》2008,22(1):57-60
构造深度是评价路面抗滑性能的重要指标,测定构造深度的方法很多。由于受到试验奈件的限制,采用了激光测距仪测定构造深度,分析了激光测距仪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得出了激光测距仪测定构造深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供相关工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德莱赛—阿特拉斯公司生产的3700数控测井仪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场测井设备。它的深度系统是由绞车上的编码设备、信号恢复面板中的深度板及有关软件组成的。本文对3700深度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硬件部分概述了深度和测井速度数据的获取、手动、自动和电缆抖动时的校正电路;软件部分分析了与深度有关的初始化程序、深度中断程序及计算真深度程序。  相似文献   

7.
叠前深度偏移的应用范围和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叠前深度偏移解决地质成像的应用范围,从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的基本概念出发,并给出了两个量板;从水平相对误差和垂直相对误差两方面给出了对何种地质构造的成像需使用深度偏移。深度偏移着重解决倾斜的、速度横向变化的地层以下构造的成像问题。结合了波动理论和射线理论的观点,引入一种基于拉东—高斯射束原理的深度偏移方法,这有助于解决我国陆相沉积构造的成像问题。深度偏移成功的关键是建立精确的地下速度模型,所以在文中还分析了多种速度建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对Sirius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应用开发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Sirius 2D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层析成像及演、叠前深度偏移以及深度聚焦等技术环节的基本原理,并以莺歌海盆地某测线的处理为例,具体分析了Sirius 2D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流程、主要参数及时效.文中还分析讨论了莺歌海盆地中央“泥拱带”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地质效果.实践表明,莺歌海盆地广泛发育的与“泥拱模糊带”有关的构造各有其特殊性,只有通过3D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泥拱模糊带”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9.
变速介质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复杂变速介质成像,常用的时间域成像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借助于深度域成像方法,特别是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选择合适的深度偏移方法很重要,但其速度模型建立更为关键。叠前深度偏移与速度建模均需要巨大的计算机资源,为有效地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合理的处理流程与方法选择也十分重要。文章从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原理比较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了相关深度偏移方法的特点,并对速度模型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横向变速的三维地震工区实例,详细论述了横向变速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建模思路与实现方法,提出了先进、实用的有关叠前深度偏移与速度建模实用方法。实际偏移结果与井资料的一致性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对推进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应用与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福利  金勇  张世刚 《测井技术》2007,31(2):153-155
Forward、Watch软件平台采用的公制深度系统,不适应英制深度单位测井资料处理和绘图需要.针对测井深度制式转换问题,通过数据动态解编技术、深度制式自动识别技术、人工干预转换方法在Forward、Watch软件平台上实现了测井资料数据格式与深度制式的统一.应用表明,该技术提高了Forward、Watch平台解释处理测井资料的适应能力,保证了国际测井服务对不同深度制式的特殊资料处理需要.  相似文献   

11.
大庆杏南油田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述了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的室内配方研究及现场应用效果,给出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的各种性能,进行了室内实验效果评价.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解决了含油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幅度降低了深度调剖的施工成本,调整了吸水剖面,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川东地区云安厂构造带断块发育,构造狭窄,钻井揭示实际地层的构造轴线与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通过使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建立精准的速度—深度模型,优选合理的偏移孔径,对该区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上构造形态特征明显,大断层边界清晰,断点位置准确可靠,大大提高了目的层的成像精度。利用钻井和测井资料对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深度进行精细的标定和校正,根据叠前深度偏移成果修改构造图件,据此指导钻井下一步的钻探目标。调整目标后的钻井结果与叠前深度偏移构造要素相吻合,为后续的井位目标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桩体施工溜桩深度预测主要集中在大直径超长桩的打桩风险分析中,对海上隔水导管施工溜桩机理和深度预测缺乏研究,存在作业盲目性和风险性。通过对海上隔水导管施工中导管与平台几何关系分析、导管极限承载力计算和溜桩机理分析,提出了海上隔水导管施工溜桩深度预测理论模型。溜桩深度预测理论模型在我国某海域油气田数口井的隔水导管施工作业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施工预测深度范围与实际溜桩深度基本一致,为隔水导管施工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确保了海上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泥岩超压不同演化阶段开始及释放深度规律,利用泥岩破裂和愈合机理,定量研究了泥岩超压在不同演化阶段释放深度规律。结果表明,除第一演化阶段超压释放深度约为其开始深度的2.57倍外,其余演化阶段超压释放深度约为其开始深度的2倍。通过研究泥岩超压在不同演化阶段开始与释放深度规律可以预测超压释放次数、目前超压所处的演化阶段和古超压值,还可研究超压源岩的排烃期次和油气聚集及散失次数。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古11井青山口组泥岩为例,对其超压在不同演化阶段释放深度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其在油气排出和油气保存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地震资料合成记录的制作和标定工作主要是在时间域进行,而随着深度域地震成像技术的工业化推广应用,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与标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不变褶积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即基于线性时不变假设,先将深度域数据转换到伪深度域,与伪深度域地震子波进行褶积,然后再转换到深度域,解决深度域非线性时变褶积问题。采用层状介质模型和逆时偏移模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有效性,并成功应用于标定实际深度域地震成像数据,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实现,制作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准确可靠,可以为深度域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重要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某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方伍宝  周腾  赵改善 《石油物探》1999,38(1):1-8,20
介绍了VIEWS地震速度建模,叠前深度偏移软件系统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流程以及某地区A、B两条地震测线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过程,包括初始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速度分析及模型修正,深度偏移成像处理等。并用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及其转换的时间剖面与叠加剖面,叠后时间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赵玲芝  王克斌  戴晓云 《石油物探》2011,50(2):201-205,12
实际地下介质广泛存在各向异性,采用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成像精度较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套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即在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的基础上,求取VTI各向异性参数,进行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将该流程应用于JZ工区实际资料处理中,并与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改善成像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南海西部3 个油气田的开发钻井为例,对海上油气田开发钻井过程中由于异常体干扰、断层遮挡、地层缺失3 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地层深度预测误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实钻井速度实时预测地层深度的解决思路,实现了海上油气田开发钻井随钻地层的高精度深度预测。南海西部油气田大量开发钻井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进行油气田开发阶段的地层深度预测,相对深度预测误差基本控制在1%以内,大大降低了油气田开发的风险,减少了钻井费用。  相似文献   

19.
析蜡特性和降温深度对原油改性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原油DSC曲线计算析蜡量的新方法,研究了大庆加剂原油析蜡特性,得出结论:存在临界降温深度,低于临界降温深度,加剂原油低温流动性能急剧恶化;降温深度和回升温度相对接近,加剂原油低温流动性能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得到了临界降温深度、析蜡量与回升温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用补差原理设计的电缆深度丈量仪,它克服了以往对测井电缆深度丈量方法的缺陷,从而提高深度标准统一化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