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绝句,在我刚上小学时就已耳熟,但童稚时的我只觉得这首诗好,好在哪里却说不出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渐渐悟出这诗妙在"烟花三月下扬州."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8)
<正>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诗词名句,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吧?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古称广陵、江都,建城史十分悠久。今年正好是扬州建城2500年哦,它可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呢!  相似文献   

3.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流传千年,至今传诵.唐代扬州称广陵城,古人所说的三月是农历纪年,也就是现在公历的四、五月份,每当这个时节细雨如烟、繁花似锦,是扬州最美的季节.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 486 年 ,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中...  相似文献   

4.
正说起扬州,最容易引起联想就是李白的诗句《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的"广陵"就是扬州的古称。我们走进号称扬州城徽的瘦西湖,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园林以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著称于世。四时入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品味无穷。窈窕曲折的湖道,串起长堤春柳、荷蒲熏风、田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水云胜揽,五亭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石壁流淙、春流画舫、万松叠翠等景点,俨然一幅天然而成的国画长卷。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5.
步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某公北辞办公楼,烟花三月下广州。 宿妓被抓脸丢尽,谁说风流不下流。 某公常曰:“大吃不大喝,收礼不受贿,风流不下流。”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虽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不思亲。 公款旅游如画处, 寓所樽前有丽人。为某公画像两首@苏中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Z1)
<正>作为中国传统习俗,烟花是"年味"必不可少的元素。但若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燃放烟花,会对空气质量产生短期明显影响,且因燃放烟花引发较多大气污染、安全事故,因此许多地区已经采取限制措施。烟花给人们带来的弊端已经不容忽视。那么关于烟花的化学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相似文献   

7.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诗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烟花三月,本是江南莺飞草长,阳光明媚,树木返青吐绿的时节,可是南京不少道路两边的香樟却黄叶纷披,成为春光里一道不和谐的景象。近半数的香樟行道树感染上了一种莫名的"黄疫",香樟失去了绿油油的本色,黄叶满枝,缺乏生机,有的甚至出现干枯的迹象。南京市民奔走呼吁,希望相关部门能引起关注,救救这些香樟。绿化养护部门有关人士表示,香樟树叶出现黄化现象,主要原因是他们适合在偏酸性的土质里生长,但目前南京道路工程在两侧整地时,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贪图方便,多以建筑渣土回填,其中石灰等都是偏碱性的物质,在如此环境下,香樟树叶就会逐渐被"烧黄"了;时间长了,一些香樟就会枯死。建筑垃圾不仅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还会丑化城市的面貌,浪费资源。各地方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多年来责任不分并没有为建筑垃圾带来实质性的解决方法。6月1日,建设部将实施《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全面拉开对建筑垃圾的反击战。  相似文献   

8.
致谢     
《Planning》2021,(4)
<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学四年始于2017年金秋,终于2021年盛夏。回首四年光阴,如烟花绽放,满眼繁华。当我写下"致谢"二字,内心百感交集:这四年的青春岁月必将成为我一生的纪念,无论是曾经的失落和彷徨,还是获得荣耀时的喜悦和坚定,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我未来不可替代的回忆和经历。  相似文献   

9.
<正>农历春节将至,又是一年烟花时,然而,近几个月来,全国各地挥之不去的雾霾将烟花燃放摆在了焦点——"穿越"了千余年的烟花爆竹在现代生活中是否有点水土不服?烟花源于中国,始于唐代,盛于宋末,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花炮始祖为唐代的李畋。据史料记载,李畋受先人"燃竹驱祟"的启发,拜药王孙思邈为师研制火药,将火药填入竹筒内,改"燃竹"为"爆竹"。后又学习造纸技术,用纸筒代替竹筒,改"竹爆"为"纸爆"。从此,"以纸卷之、以药爆之"的爆竹问世。后来,李畋子孙又发明了烟花,烟花和鞭炮总称"花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7)
<正>一、"之"字研究王力在《汉语史稿》中专门探讨了"之"字的发展以及"之"字仂语现象;朱德熙推崇"之"字使名词化的功能;刘宋川、刘子瑜等认为"之"字起着连接和协调音节的作用;总的来说,如沈家煊、完权等学者总结,"之"字的功能讨论有三种:1."之"字词组化、名词化、指称化;2."之"字粘连功能说;3."之"字定语标记功能说。这些理论从词法、句法的角度对"之"的功能进行了分析,都是在特点条件下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